文化评述
-
走走停停黄飞松 著作者立足于宣纸行业,对手工纸的传播及其折射出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其深厚的感情化成美好的想象;同时,又对手工纸的快速消亡表现出无奈。多年来,作者深入考察,足迹遍及多地,一路行,一路坦陈心里历程;以田野的态度,在考察中直面人生,多方探讨保护路径。《走走停停:一位纸痴的行与思》共有40余篇独立的文章,图文并茂。内容分三大块,分别是考察散记、心路历程、宣纸之乡。考察散记主要面向贵州手工纸以及当地民俗、环境等;心路历程有作者走向田野的观点、传承经历等;宣纸之乡以不同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宣纸社区的人文、地理、环境、民俗等内容。
-
文化的显影邹赞 著《红湖人文学科丛书·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综合运用卡尔·曼海姆有关“知识社会学”的构想、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反思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文化研究遭遇的挑战为切入点,以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为考察对象,以重估“文化”的位置为核心问题意识,旨在结合英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探析文化主义传统的具体指向与关键思想,把握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英文研究的兴起、新左派运动、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以及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取向等重要的社会和理论命题,追问文化主义传统与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询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浮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突显其间纵横交错的思想论争与派系交锋,将一些被置换的重要论题再度挖掘呈现。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陈华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七辑)》为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主编的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七辑)》分为“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调查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筷箸文化专题”等内容。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李怡 毛迅 著学研究集,学术论文集,延续性出版。该集集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精英的论文25篇,对百年来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展开有计划的专题研究,展示这一领域文学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
古书之媒韦力,拓晓堂 著《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为我国民间藏书名家韦力先生同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的对谈录。全书分七个部分,详细解读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古籍拍卖的奇书、奇人、奇事。其中,第二章《考工记》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以及它对保护、传承我国古籍的重要意义。第三章《艺文志》、第四章《百艳图》主要介绍了这二十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重要古籍的收藏价值及流传情况。第五章《英雄谱》、第六章《先贤赞》主要介绍了一些大藏家藏书历程,从中可见他们的人生趣味及其对传承文化的拳拳之心。
-
古典的书香黄跃 著《古典的书香》选自中国和外国的世界名著,也有少量哲学、政治、法律、历史方面的名著,都属于人文学科范畴。大部分都是一国留下的经典之作,是作为传统智慧一代传给一代的宝藏。
-
道家精神与成都休闲文化苏宁,邢飞 著《道家精神与成都休闲文化》作为道家文化发展的原点和中心,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古有仙道风气,历朝历代出高道,道家人物和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都浸润于道家文化的滋养,成就了今天这座得天独厚的东方休闲之都。本书即以现代休闲理论为切入点,从两个维度探讨成都与道教的关系:第一,从哲学层面讨论道教本有的追求自由的精神与现代休闲学的相契之处。第二,通过文献的梳理探讨从前道教时期直到晚近,道教为成都民众的休闲生活所提供的精神旨趣。
-
文魂·赵树理在沁水田澍中 著赵树理作为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开启的文学大众化时代的一面旗帜,过去对他的研究和宣传都很不够。新时期以来出版了一些著作,各有特点。《文魂·赵树理在沁水》选取“赵树理在沁水”这一独特视角,注定了它是一本寻根之作,使读者能够看到传主更多的本来面目,追寻到他真正的文学人生的源头。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但是一出人头地之后,又都离开了农村,至少从思想上、感情上、意识上离农民远了。赵树理是历史上出身农民又始终不离农村,不改变农民生活、农民意识的少数“士子”中的一个,如他所说,从来不到“上等人”那里去“入伙”。他住在城市,心里想着农民:城市下雨,他为故乡多旱的土地解渴而庆幸;冬天用上暖气,他心里念叨,尉迟村今年缺煤不缺煤。他回故乡,不去自己家里,先到是赵树理在故乡得来的,故乡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给了他灵感,故乡是他生活的源头,也是他创作的源头。田澍中在《文魂·赵树理在沁水》里把赵树理在故乡的活动如实展现出来,使我们既看到传主的过去,又对其思想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收获是双重的。
-
世纪弦歌阮温凌 著阮温凌的《世纪弦歌(陈嘉庚李清泉文化视野)》为“文化绿洲”书系的一种。全国著名的泉州侨乡诞生了两位华侨领袖:新加坡橡胶大王陈嘉庚和菲律宾木材大王李清泉。本稿即重点研究两位华侨领袖发扬孔子、墨子、朱子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平民教育精神,率先创办集美学校、成美学校,集美集善,成美成材,以此为奠基石拓展平民教育大道,培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英人才。他们追随孙中山,投身辛亥革命,为建设祖国,教育兴邦,抗日救亡,并肩作战,建功立业。李清泉较短的人生无私奉献于抗日战争、革命建设、华侨教育、侨乡文化、中菲友谊,教育、培养了无数革命和建设英才,身后呈现华侨办学千姿百态的侨乡人文景观。书稿写人之未写、少写,集人物形象、历史事件、华侨教育、侨乡文化于一体,以昔鉴今,力图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罗列 著《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将翻译规范与性别研究相结合,探索分析了翻译规范和译者规范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了女性译者的期待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探讨了译者主体在建构和推动翻译规范发展中发挥的重要能动作用,也突出了中国翻译史书写中性别维度的关照带来的新发现。《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向读者奉献了作者的智慧和思考,我期待在未来她能迎接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大的压力,为翻译理论和性别研究做出自己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