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布哈林文集(苏)尼·伊·布哈林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在文化革命中的作用。具体评述了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个人与社会、平等与等级之间的关系。布哈林在很多理论问题上的意见,是十分高明而富于预见性的,至今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有味是清欢曹亚瑟人间有味是清欢。宋嫂鱼羹、东坡肘子,莫不大快朵颐;三月鲥鱼、四月芋芳,恰值时令节序;绿葵紫蓼、春韭秋菘,食之不厌精细。且不说苏东坡写下的《老饕赋》、《菜羹赋》、《东坡羹颂》、《猪肉颂》、《酒子赋》、《蜜酒歌》,单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菜肴就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玉糁羹”、“东坡芽脍”、“东坡饼”、“东坡酥”等等,不一而足。苏东坡在任何险恶的政治境遇下,都能保持宽厚、达观的心态,同时因地制宜,满足一点微博的口腹之欲,发之为让人馋涎欲滴的诗文,他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等诗句早已脍炙人口,咏之足可下酒。“清欢”,只是淡淡的欢愉,它不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是参透人间喜怒哀乐后的澹定,是对稍纵即逝的悠闲心境的捕捉,是对温煦友情的不舍和眷恋。 于是画舫在前,酒船在后,橹篙相应,放乎中流,传餐有声,炊烟渐上,幂历柳下,飘摇花间,左之右之,且前且却,谓之行庖。——李斗 《酒船厨子》 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仙厨供,酒足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蟹会》
-
孔子圣迹图孔喆 编著本册《圣迹图》共有图画104幅,其中第一幅为孔子和颜回像,其余103幅为故事性图画,从内容看,属于曲阜孔子庙《圣迹图》系列。该图选材比较全面,系统反映了孔子的一生行迹。由于受历史上神化孔子的影响,也选人了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如“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紫文金简”“望吴门马…‘骨辨防风”“萍实通谣”“跪受赤虹”诸幅,但总体上瑕不掩瑜。
-
故宫秘境文丛祝勇“故宫秘境文丛”描写了故宫的七处“隐秘角落”: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景阳宫。所谓“秘境”是相对于对大多数人而言的。故宫于公元1420年竣工,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于天下百姓而言,五个世纪里,整个紫禁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故宫呈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和风貌,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明清王朝数百年间的政权更迭和风云变幻都曾在此一一上演,从这个意义来讲,故宫无疑又是独特的历史见证者,它虽静默无声却又已将千言万语诉诸于雕梁画栋、器物陈设等细枝末节当中。作者也基于这样的认知落脚点,遂以人物命运为核心,结合历史与艺术来讲述曾经在故宫里发生过的不太为世人所知之的故事,使读者可以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一个富有生命内涵的故宫。此外,书中还配有作者从不同的视觉角度拍摄的故宫景象照片,这些照片耐人寻味,予人静谧幽深的联想,与文字一起将故宫的四季八时、风雪雨夜、亦真亦幻、深宫秘史呈现得淋漓尽致。
-
最后的坚守熊晓洁 著暂缺简介...
-
容忍与自由胡适本书是胡适先生的作品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其作品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作品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
-
文化是流动的王京生暂缺简介...
-
文史趣谈罗秉英 著此次收入《云南文库》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民族、宗教、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生哲理知识,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阅读这些作,有助于培育读者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向上的心态,有助于引导人们去发现、享用、珍惜世界和人生之美,能使大众的精神世界得以滋养和美化、人格得以陶冶和熏陶、心灵得以安顿和抚慰、情感得以丰富和升华,从而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审美需求。
-
孔子真精神廖名春 著廖名春教授逐字逐句推敲《论语》中的用字与断句,从《论语》所蕴含和表达的整体文化观、历史背景和前人文献经典材料入手,注重常识性生命经验对于理解经典、理解历史的重要性,更强调从故训材料、从《论语》一书的语言内证来研究分析并加以逻辑推断。针对当下诸多《论语》译注本中广为流传、却严重误读的片断,本书剥丝抽茧,还原《论语》本来面貌,解答了《论语》中十四个长期未决的问题,以不断接近孔子思想真谛的思考告诉我们孔子的“真精神”。
-
正义从哪里来熊逸 著正义到底是某些具体的目标,还是某种抽象的准则? 我们是否可以达到绝对的正义?如果不可能的话,是否至少可以将之清晰地描述出来? 正义究竟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一时一地的?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 这些问题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深深的困扰着杰出的才智人士们,直至如今。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现当代西方世界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的喋喋不休,对正义的困惑就像圣奥古斯丁对时间的困惑:“如果没人问我,我是明白的;如果我想给问我的人解释,那么我就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