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本书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本书所要解决的主题。本书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本书为其中一册。
-
分判与融通赵卫东 著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教育意味深长上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深入研究、探讨和弘扬齐鲁文化为已任。《齐鲁文化学术文库》是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设置的系列重要研究课题。其内容涵盖齐鲁文化研究的多个层面,除了理论研究以外,也包括应用性的研究。承担《文库》中各书的作者,都是在齐鲁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既有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老一辈学者,也有朝气蓬勃、根基扎实的年轻一代学界新人。所列入文库的,都经过多位同行专家的审定,其内容不仅严肃、认真,而且具有创新性。但愿这一套《齐鲁文化学术文库》的出版,能为各阶层人士学习、研究和探讨齐鲁文化起到帮助作用,对齐鲁文化的发扬光大产生积极的效果。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暂缺简介...
-
时空与灵性金学宽本书是一部关于人类灵性和时空概念起源和演变的“天人合一”的独创性科学著作。全书分5篇29章100个小节,每篇、每章和每节的题目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类灵性和时空的概念的命题和论断。第一篇,论述人类的时空悟性、时间记忆能力,而事件记忆正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础。第二篇,论述生物进化的方向性与力学原理。第三篇,论述人性、生物性和物性的同一性,阐述了生命诞生的原理和人性形成的量子化过程。第四篇,讲述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历史。第五篇,讲述人类关于宇宙概念的变迁。读者对象:本书适宜于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特别是勇于探索的青少年学生和青年学者;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们也会有所帮助和启迪。
-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程巍著本书题材新颖,方法独特,是有关60年代文化运动的一次大胆的“文化研究”尝试。作者以文化革命立题,在政治经济学与语言符号学的学科交叉边界上,出色展示文化研究的崭新思路,提出一套有效的跨学科解释方案。其最具挑战性的见解,是认为60年代西方新左派学生运动及其形形色色的反文化实践,实乃资产阶级政冶革命与经济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延续。作者将黑格尔的历史形态学、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综合成一个历史阐释框架,提供了关于60年代文化革命的一种历史阐释。 本书是一部有关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专著。不仅涉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理沦文献,而且提出了十分独到的观点,认为这是“以反叛资产阶级的名义来完成资产阶级本身的一场革命”,“是资产阶级夺回旁落于贵族和左派之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文化领导权”。这一结论打开了我们理解60年代革命之性质的全新视野,并且对理解当今的理沦流派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均有不小的启示。
-
想象个人顾红亮,刘晓虹著现代性研究在当今中国可谓方兴未艾,尽管“现代性”本身已经绝对算不上新鲜的话题。坊间正流行着各种各样翻译介绍西方学者的现代性批评论著,从哈贝马斯到查尔斯·泰勒,从福柯到夏尔·波德莱尔,说明“现代性研究”本身作为对现代现象的总体性反思,如何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关注和热情。同时也展示了现代之后的世界,精神之芜杂和意向之分歧。不过,我们组织编纂出版这一套“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丛刊,并非只是泛泛导参与到对时代核心问题的讨论之中,而是自觉地意识到现代性研究中两个相互勾连的环节:第一,“中国的现代性”;第二,现代性视域中的人文学校。它们构成了本丛书所措意的核心对象,希望以此为中心来贡献我们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
电影的本性(德)克拉考尔 著本书是西方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本书在电影理论史上独开生面,讲的是实体美学,而不是形式美学。其基本理论认为,电影就其本质来讲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一样,跟人们周围的世界有明显的近亲性。具体生活是它的食粮,是衡量一部电影发挥其手段的标准。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本书论述了许多问题,从各个方面来阐明电影的照相本质,并由此说明电影的艺术本质和艺术功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公认的西方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理论家。《电影的本性》一书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在书中他建立起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电影理论体系: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还原”这一基础命题出发,阐明电影的全部功能是记录和揭示我们周围的世界,而不是讲述虚构的故事。他的结论是,只有拿着摄影机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拍摄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才能拍出符合电影本性的影片。
-
新文化陈全国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总体上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扩大民主、培育民智、激发民力的基本指导思想,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途径,依靠主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业的繁荣、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
现代君主论(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著;陈越 译《君主论》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不是什么成体系的论述,而是“活生生的”书: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科学在这里以戏剧性的“神话”形式融为一体。与乌托邦和经院学术论文不同,就是说,与政治科学在巴基雅维利之前所采用的那些表现形式不同,这样的论述给他的观念赋予了纪想和艺术的形式,从而把说教和理性的因素都凝结在了一位雇佣军首领的身上,此人形象而“拟人化”地表现为“集体意志”的象征。确定的集体意志的形成过程,与一个确定的政治目标相适应,在这里,并不是通过对行为方式的原则和标准做出长篇大论或学究式的分类来表现的,而是通过一个具体人物的品质、性格、职责和必要性来表现的。这激发了马基雅维利想要说服的那些人们的艺术幻想,使政治激情获得了更加具体的形式。 葛兰西(1891-1937),意大利著名的政党领袖和理论家,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著有《狱中札记》。本书是葛兰西关于政治学的札记。书中涉及对政党、政党的结构、权力分配、法律等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