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后现代主义文化(英)史蒂文·康纳(Steven Connor)著;严忠志译本书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讨论后现代主义问题的最全面的导引性著作。自1989年第1版问世以来,已重印7次,1997年修订后刊行第2版,我们的这个中译本即根据此版译出。作者首先总括性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然后讨论了在法律、建筑、音乐、舞蹈、绘画、科幻小说、影视、通俗文化等领域出现的新后现代主义;并批判性地解释了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弗雷德里克·詹姆森、让-博德里亚等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的最新思想;最后详尽讨论了后现代批评风格和文化政治学。
-
创造性研究手册张庆林,(美)Robert J.Sternberg著本书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创造性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创造性研究的历史作了简略回顾,详细介绍了创造性研究的各种流行方法及创造性研究的实际应用领域,是目前有关创造性研究较为权威的研究性工具书。
-
解构与传承苗润田著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世所公认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绵延发展两千多年,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和稳定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远播海外,构成东亚文明的内核,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儒家所提倡的“有教无类”、“仁者爱人”、“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已经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限制而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掘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吸收与融合,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学人的神圣历史使命。曲阜师范大学设学于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一向以研究孔子儒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己任。建校近五十年来,孔子、儒学研究从未间断,在科学研究、学科梯队、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是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的挂靠单位,孔子文化学院是国内高校最早建立的孔子儒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出版了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著作。学院办有《儒学研究动态》,定期出版《孔子·儒学研究文丛》,多次举办孔子、儒学研究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重视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0年5月,依托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和孔子文化学院,学校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及海外投资者联合创办了中外合作孔子文化大学,孔子、儒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儒学研究,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大力帮助。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会长、日本友人深见东州先生捐资设立的“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对于促进以孔子文化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为中心的孔子儒学研究,弘扬孔于思想和儒家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读者面前这部《洙泗学人文库》,就是由“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资助出版的。《文库》共有十本,每本20余万字,是曲阜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孔子、儒学研究的专职教授和兼职教授从已发表的文章中选编而成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儒学研究也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入的。
-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Merton)著;范岱年等译本书既是科学史的研究,又是社会学的研究。作者把科学不仅看作是一种知识体系,还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体制,并研究了它与其他社会体制之间的互动。
-
卡尔·曼海姆精粹(德)卡尔·曼海姆原著;徐彬译本文集的多数主题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既是深化也是补充:不断分化的现代社会和统一精神秩序的崩溃导致了相互冲突的立场和怀疑主义,进而使知识社会学得以可能;在自我欺骗的绝对主义和自我毁灭之间寻求妥协;在思想史领域的社会学尝试,把思想模式与竞争和代现象联系起来;实现视角“综合”的可能性和方式;在科层制的日益严密、乌托邦走向终结和大众民主化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是否能保持“相对疏离的”社会位置。这些主题在被称为“后现代”的今天仍具有其生命力;与此同时,北美和西欧的社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以某种方式印证了曼海姆宽泛的研究理路。因此,重读曼海姆会使我们感觉到:曼海姆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目录:●《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中译本序第一部知识社会问题●问题的位系●理论立场●现代现象学立场的知识社会学(马克斯·舍勒)●动态立场的知识社会学第二部代问题●现今的问题状况●社会学视角中的代问题第三部作为文化现象的竞争第四部知识阶层问题:对其过去产现在角色的研究●社会群体的自我发现●知识阶层的社会学理论纲要●如何确定社会群体·●知识阶层的类型●当代知识分子●知识阶层的历史角色●知识分子的自然史●知识阶层的当代状况第五部精神社会学导论●对问题的初步思考●错误和正确的历史和社会概念●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精神概念●精神社会学概要●概要:作为研究领域的精神社会学若干说明人名索引主题索引译后记
-
创造心理学陶国富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是发挥人们大脑创造潜能的伟大时代,21世纪是崭新的创造世纪,培养和训练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心理是新世纪创新的重要前提。
-
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肖峰著从结构上,第一章为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学理上加以认识的简要梳理——一种思想背景的综述,它反央了从技术决定论到技术的社会形成论的历史和逻辑进程,这种视角的转换也反映出人们更加自觉地通过社会手段来发展技术的诉求,并且也构成了我们在当前要发展技术时决不能就技术而技术的理论根据,在此基础上具有分析了当前中国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重点应该是什么。第二——七章为本书的第二部分,从几种主要的社会作用上具体分析社会是如何影响和造就技术发展的,它们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侧面如何分别地和交织地塑造和规定着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速度、规模、结构和形态等等。第八章为本收的第三部分,从协调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技术社会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本书是对技术的一种兼容理论和实际的“中观研究”,它上承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下接中国技术发展的现实,既不是一种纯粹的学理思辨,也不是安全的现状分析,面是在两者过渡的中间层次上的对技术的理论研究和中国技术发展实际问题加以对接式的探索,并力求通过这种中观的研究使得理论避免空洞、现状避免就事论事,实现学术性和实践性的融合。
-
中国人的素质(美)明恩溥著;林欣译本书内容有二十七章,其中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令人警醒与深思。诚然,本书解读的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由于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书中不免褒少贬多,笑调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也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正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和中国晚清政体的腐朽、无可求药等方面,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对此,各位读者应自有判断。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二十一岁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中国人。——鲁迅
-
干部与科技王立民主编本书对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科技管理、科技法制建设、科技发展方针科学领导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培养高素质的干部人才将起指导作用。
-
后现代转向(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 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 Kellner)原著;陈刚等译棱镜译丛。本书对后现代范式在艺术、科学、政治与理论中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后现代理论》中,作者对后现代的关鍵思想家与关键主题作了深得赞誉的导引。《后现代转向》则涵盖了众多的学术与艺术场域,从建筑、绘画、文学、音乐、政治学、到物理学与生命科学。斯蒂芬·贝斯特与道格拉斯·科尔纳批判性地介入后现代理论与文化,在现代主义的过去与为规定自身而斗争的未来之间,向我们阐明了我们那些重大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