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文化与人生贺麟著尽管贺麟先生《文化与人生》从初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但其中所探讨的一些问题如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中西文化关系等并未过时,实际上仍在困扰着今天的中国文化界。贺麟先生提出的许多见解对于今天的哲学研究及其自身发展,以及目前的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启发意义。比如他在《科学方法与思想方法》中提出"为学问而学问"、"为真理而真理",强调学术的纯洁性和独立性;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主张以中国文化融摄西方文化,也即"儒化西学";在《哲学无定论》中有关哲学与科学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哲学无定"说的论证。等等。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陈嘉明[等]著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从康德至哈贝马斯共9位西方近现代著名哲学家的现代性及后现代性思想,考察了它们对于中国建设现代化所具有的现实借鉴作用。本书对这些哲学家的思想论述精辟、评介到位,善于从细微处开掘出各位哲学家现代性及后现代性思想的独特面貌,颇有新意。
-
中国的羞愧鄢烈山著筹划本文丛时,出版社的编辑曾要我担任主编,我不敢当。“不敢当”并非佯作谦虚状的公关语言。我是个老脑筋,如果尸“主编”之名而不实干,那很无谓。要实干,那我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且不说能力。十多年前我曾当过一次上海辞书出版社《青年文学手册》的主编之一,经手的文稿从头至尾逐字细读不说,还得提意见、动手删改乃至整个条目改写,没人写的要自己增写,那苦头至今难忘。当然,加盟本文丛的作家,除我之外都是一时人选,用不着而且我也没有本事提意见,乃至妄加是正,可是光通读一遍,我也吃不消。空担名义,又何苦来!
-
解语花王晓骊,刘靖渊著本书是半边风景丛书中的一册,其内容包括:食色性也——女性形象塑造动因分析、何事世人偏重色——女性形象塑动因分析、云解有情花解语——女性审美等,共七章。对传统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分析、探讨、研究。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集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文学爱好者参阅。
-
真的感悟朱立元,王文英著《真的感悟》在理论探索中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而且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建构了一组新的框架,完全可以说是我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收获,将艺术真实性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首先,这本书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打破了前人仅从单一哲学认识论出发的思维定势,多方位、多层次地系统探讨了艺术真实的存在方式。其次,《真的感悟》采取历史考察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打破了理论研究单向、一维的平面思维模式,建构了从纵、横垂三向三维探索艺术真实的立体的理论构架。第三,《真的感悟》用类型分析的方法,打破了将艺术真实划一化和仅限于现实主义叙事艺术的传统习惯观念,指出艺术真实既是一切艺术的普遍要求,而在不同类别的艺术中,又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从而揭示了艺术真实的多样性和各类别艺术真实性的独特性。
-
闺中吟邓红梅著本书是半边风景丛书中的一册,其内容包括:庭院深深——被封锁的性别、杏梁语燕——被囚禁的灵魂、余情入爱——爱是惟一的出路等,共十章。对传统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分析、探讨、研究。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集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文学爱好者参阅。
-
简明文化文学常识冯超 等编著语文首先是民族的语文,然后是人生的语文。必须善于从中华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脱离了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象。
-
众人狂欢陈晓云著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网络时代的游戏、爱情、影视、文学等活动的类型与特质,并对网上娱乐活动出现的网络生态问题作出了思考。
-
科学与知识社会学(英)迈克尔·马尔凯(Michael Mulkay)著;林聚任等译我们今天具有的、来源于先贤的科学知识,当时究竟是怎样从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炮制出来的?这样的“炮制”过程对科学知识产生了什么影响?本书以夹叙夹议的形式、简洁明快的笔调,通过概括叙述科学史上的重要发现的社会维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观点,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同时,也把作者基本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点体现了出来。读者不权可以从中获得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和启发,而且能够“按图索骥”,进一步开展自己的研究和探讨。
-
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英)巴里·巴恩斯(Barry Barnes)著;鲁旭东译自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大成就,因此,不少人对它产生了一种崇敬甚至崇拜之情,认为科学知识是人类理发不行牟最高成果,是永恒的真理,是其他学科的楷模。本书作者巴里·巴恩斯教授是爱丁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作者认为,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理论知识,是从理论而并非完全从经验中推导出来的。科学知识像其他知识一样,也是一种信念,也要受社会因素如环境、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任何一种关于自然的信念是惟一合理的或是惟一的真理。与经验相符、一致性、合逻辑性和有效性并不能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区分开来。从这种意义上讲,科学知识并不具有比其他知识更优越的地位。本书是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