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中西文艺理论探析邓丽芝本书为作者系列论文集,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美术史和西方文艺理论、当今艺术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画论方面,论文对明代宫廷画院与宫廷画家、浙派绘画、沈周艺术赞助以及“诗画一律”理论等作出研究;在西方文艺理论方面,论文对克莱夫•贝尔《艺术》中的两个审美假说、语言学转向下“作者之死”(以巴特、福柯和拉康为例)等作出研究;在当今艺术评论方面,论文对消费社会中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及现实反思、女性意识的呈现与女性主体的缺失、艺术与金融等现实理论问题作出评论。所收录论文的研究主题探讨了当前美术史和文学理论前沿相应问题,具有一定学理价值和研究价值,适合于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
翻译文化视域下《庄子》在德国的译介研究付天海全书旨在从翻译文化视角对道家典籍《庄子》在德译介进行研究。首先对翻译文化的理念与方法做了系统性阐述,指出翻译文化视角下的翻译行为是理解原文和生成译文的多阶段决策过程,翻译过程中的任何决策都是在文化框架下进行的;接着从概述《庄子》的思想风格和文体特点、对《庄子》多译本现象进行翻译个案研究;最后以庄子的著名寓言“庄周梦蝶”为例,从通假字的翻译、叠词的处理、叙述主体的选择和哲学概念的解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六篇德语译文的共性与差异,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决策。
-
晚明至清中叶戏曲的商业出版研究赵林平《晚明至清中叶戏曲的商业出版研究 》一书试从商业出版文化的视角考察晚明至清中叶书坊出版的戏曲的类型、数量、地域分布和特征变化,以及戏曲板片的转移与变更情况,探索书坊主和编辑的角色作用,涉及商业书坊在曲本印售过程中的经营策略、广告宣传、盗版与作伪等,也对商业出版过程中戏曲版画创作的风格流变与影响等内容加以讨论。本书出版既充实了戏曲史研究的史料,也为戏曲研究和出版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
-
中韩金石文献研究朴现圭暂缺简介...
-
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王京生深圳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实现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也是中国当代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有力例证。正是基于文化是流动的理念,深圳才有了文化自信,并因此敢于走出一条与别人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立市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深圳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支撑这一战略的是两根支柱:市民的文化权利与国家的文化主权。深圳实现文化自强的关键是为这个城市植入优秀的文化基因,形成强健的文化品格,这就是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的文化。深圳对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不懈探索,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和学习精神,正在创造的是一种别样的、崭新的、高尚的文明范式。
-
白晋文集[法]白晋白晋(1656—1730),中法文化交流的奠基人,《白晋暹罗游记》是其第一部东方学著作。该书描述了1685年白晋随法国赴暹罗使团远渡重洋、取道暹罗前往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研究17世纪欧洲人的远洋航行经历和那莱王统治下暹罗的外交、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研读整理白晋所写从法国至暹罗的旅途日记手稿的基础上,法国学者盖蒂女士撰写了详细的学术性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法国赴暹罗使团的背景和成员、使团出使前欧洲各国与暹罗的关系,以及白晋的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经历。此书是了解白晋及早期中法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
孟子学邵逝夫亚圣孟子及其肇端发轫的孟子学,对儒学的发展有继往开来、守先待后之功,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过理学家的发凡阐微,其影响越来越广。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理应加强深化。由此,邹城市文保中心约请国内知名学者,创办《孟子学》辑刊,设定孟子与孟子学、圆桌会谈、经典研究、儒典讲义、邹博讲儒、三人谈、学者专访、文物撷英、诗以言志、圣迹人文、儒学新著、编后记等栏目,广收海内外学界翘楚之佳作,注重研究与普及并重,以期推动孟子学研究,彰显其当代价值与意义。
-
海上新碑录柴志光 著本书选录各类新碑记320多篇,每篇详细描述了记碑石刻所在区域位置、大小尺寸、立石时间、撰文者、书丹者、书法字体及建碑的简要时间背景。本着遵重历史的原则,据记碑石刻移录所刻文字内容,不作变动。每篇配以一至二张记碑石刻实景照片。所选记碑石刻均由作者亲临踏访后而录。书稿分记人篇、记事篇、记物篇三个板块,每篇内的记碑石刻按年份先后编排,年份不详者排最后。书稿内容十分丰富,有重大工程建设的记碑石刻,如《洋山深水港赋石刻》《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志碑》《太浦河工程纪念碑》等;有重要节庆的记碑石刻,如《上海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里程碑记》《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碑》《崇明成陸一千四百年记碑》《长征农场建场六十周年记碑》等;有著名人物的记碑石刻,如《黄道婆墓纪念碑》《徐光启像及传记石刻》《普希金纪念碑》《盛丕华先生墓记碑》等;有记录重大事件的记碑石刻,如《复旦大学抗战西迁纪念碑》《李庄同济纪念碑》《上海市电话号码升八位纪念碑》《抗击711龙卷风纪念碑》等。它从一个侧面记载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记载了伟大时代所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这些记碑石刻所记载的内容,对研究上海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
作为文化批评的消费美学李金正在历史和词源的复线叙事下,消费和审美本根同生,但在后来的社会历史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裂变,消费的功利性、实用性和身体性与审美的非功利性、精神性和超越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在消费社会和审美泛化的双重语境下,二者之间重新相互趋近融通,消费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消费化成为一种典型的“后回归”现象。本书在系统考察消费与审美之间历时性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二者共时性的当代关系,并提出一种消费美学的理念作为文化批评的新范式。该范式广泛适用于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批判分析,本书择取商业文化和传媒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一步展现了其阐释效力以及独特的文化建构功能。
-
纯粹·物中看画扬之水《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