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京津地区京剧票友研究王兴昀著本书为一部学术专著。清末民初,随着京剧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票戏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八旗子弟的专属雅乐,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均可参与的大众娱乐。票友数量的增加,带动了票房的蓬勃发展。作者研究了彼时票友群体的构成和发展变化,以专业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对上述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简洁、内容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收录了大量民国报刊对票友的报道。这些原汁原味的时代信息,对读者而言轻松有趣,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可将其作为史料加以利用。
-
《列子》成书研究葛刚岩 著作为先秦思想家,列御寇的身上聚焦了太多的学术争议。作为与列御寇相关的经典文献——《列子》,也同样如此,其中尤以该书的成书与真伪,争议多。从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来看,认为《列子》乃“魏晋伪书”的说法稍占上风,并给出了诸如“曹丕”“佛教思想”等所谓的证据。本书力避先入为主的学术陷阱,立足于《列子》文本及客观的历史真实,针对“魏晋说”的相关证据予以系统考辨,细致甄别,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列子》成书于西汉的学术观点。
-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 著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以心带史”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
漳州通元达尊拳林其塔,孙少宝福建武术源远流长、风格独特、技法全面、功法完整,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漳州达尊拳在民国年间流传甚广,流派较多。目前尚存的有漳州开元寺分庙通元庙碧琅法师所传达尊拳。本书系统介绍了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漳州通元达尊拳的拳理与风格特点,包括通元达尊拳基本动作、练功法、实战技法、单练套路演示图解、拳法和器械套路拳谱等内容。本书拳种特点突出,文武相承,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为南拳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史料。
-
民族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陆军本书是基于作者长期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作者从 2001 年开始关注民族文化旅游以来,每年花费不少于 3 个月时间深入民族地区进行人类学、民族学田园调查,并选择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十三寨、广西阳朔县作为跟踪观测点,作为考察、分析、研究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动态变化过程。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范式,整理编辑了作者从 2005 年至今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通过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不断演变的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研究陈和芳 著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坚持中药传统知识和现代产业双重属性的基础上,以中药传承和发扬两大原则为两翼,对现有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进行类型化分析,通过资料、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审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由此提出以专利权保护为基础的中药研发创新制度、以商标权保护为核心的中药品牌推广制度、以非遗保护为重点的中药文化传承制度等维度来构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思考。
-
见证中国双奥孙晶岩 著作者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对双奥之城充满感情,应邀用八年时间跟踪采访了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运动员备战、志愿者行动、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文化等,该书从作者上千幅照片中进行精选,讲述双奥作家见证中国双奥的精彩瞬间。
-
窥见历史的横断面王瑛相较原创电影,改编电影对文学原作的改写更能集中体现出艺术生产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对社会状况的展示更为明晰。从这个角度来说,关注电影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学角度解码改编影片,可以洞察时代面相,更充分地理解历史进程,深入体味历史情境中人的生命体验。本书立足当前文学、电影研究学科前沿,基于电影社会学视角,结合历史、社会学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电影改编对社会政治、经济格局、文化思潮等变化的再现,分析从文学到电影的增删修改中的多重因素,揭示艺术审美思潮、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的时代嬗变,以及大众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认知与设想,梳理电影改编趋势与特点,反思问题与不足,强调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应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提升艺术水准和思想意义。
-
走向责任共同体陈菲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观念不仅关乎自身成长与德性的发展,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素质与道德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认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能力,涵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情感,锤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志,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成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传统的优秀道德资源,深入挖掘道德责任的理论蕴意。作者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回溯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道德责任的内涵、要素、生成依据和形态嬗变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在实然层面与应然层面之间的差距,提出通过汇集高校培养主阵地作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这三方面合力,以期实现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创新和超越。
-
中西诠释学史比较研究康宇 著本书立足唯物史观,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尝试让中西诠释学史在“平等”话语权前提下进行比较。通过历史分期比较、内涵特点比较、理论方法比较、诠释问题比较、个案比较等,发现、发明了二者诸多“异同”,并且讨论了原因所在。通过“中西互释”,以他者视角重新“理解”中西诠释学史各自特质与属性。对实现中国传统诠释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