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乡村社会的文化治理李佳在长期的试错和纠错中,乡村社会发展出一套以文化调适为主要机制的社会治理系统。在乡村社会从传统的简单社会转变为复杂的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治理资源碎片化,无法系统性地发挥作用,需要改进,需纳入国家现代治理的范畴。新的社会治理系统应当找寻传统治理与现代治理的有效契合路径。国家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借助文化的治理功能,锻造一个具有管理公共事务和自我成长能力的乡村共同体。
-
对外汉语常用形声字的语音特点研究万凯艳形声字自小篆后成为汉字的主体,在现代汉字中也占到了优势。但是,在造字之初它们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许多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又非一种原因导致。因此,厘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形声字的历时变化规律和原因将使对外汉语教师指导形声字声符表音和不表音的缘由,让老师对这些规则谙熟于心,并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于教学环节中,是本书写作的初衷,毕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熟练运用。为教师答疑解惑,也是在间接地为教学和学生服务。本书分为形声字与声符的共时语音特点研究和历史演变特点研究两方面。本书试图通过形声字的语音的演变研究探索建立和完善对外汉语形声字的语音理论和方法。本书先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为研究对象,抓住形声字声符示音的基本原则,从声符与整字的语音关系入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它所收录的1895个形声字加以统计分析,对声符与形声字的判定、数量、结构关系、语音关系作静态描写。
-
文化继替王智慧 著本书基于社会学视角展开,试图在锚定学科传统和基因谱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文化记忆不同维度的探讨,阐述体育社会学的思想承继、理论传统,厘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和方法论范式,为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中寻找到应有的位置,进而激发想象力和提高话语权。基于对上述学科发展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客观有效性思考,及所牵连出的对体育社会学在本体、认识与方法等悬而未解的复杂面向的发现。笔者创作了十个章节的论题,这些论题是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从体育社会学视角对我国体育文化记忆在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中的建构、康续与发展等展开的探讨,强调了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子学科的学科传统的同时,在直面中国文明与世界关系的体育社会学学科使命中,试图对社会转型期间中国经验的本土化问题进行阐释和理论推进。
-
道学导论钱建成,易明阳,李梦姣《道学导论》一书以道学代表作《道德经》《庄子》《淮南子》《老子想尔注》等为文献基础,深入探讨了道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等进行了梳理。通过道学在哲学、文学、美术、礼仪等物质文化中的表达,从外国学者的角度介绍了道学对中国哲学、政治、艺术等的影响。作者所依据的史料丰富,形成的结构框架清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此书的翻译不仅可以让中国读者再次了解中国道学的基本思想,也能传递出道学在国外传播与接受的效果,从而为其他典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一些借鉴。
-
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陈恒《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系都市文化研究第28辑的出版物,该丛书是我社知名的学术品牌书系之一。本书围绕“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这一主题,主要立足城市和城市史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现实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与城市世界与历史发展相关的种种论题。全书分为城市与社会、艺术中的都市文化、光启评论等三个块面,收入学术论文、译文二十余篇,论题涉及城市史、城市文化、都市艺术,以及一系列具体的城市生活内容,其中尤重上海本土城市文化的研究。
-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周建明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量,共同编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用以指导今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一、 丛书名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工作指导手册系列)二、 学术总监冯骥才三、 丛书主编苑 利 顾 军三、丛书内容该丛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本丛书初定20本,共探讨20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杨红(三)《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编撰工作指导手册》郭平苑利(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指导手册》王福州苑利(五)《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周建明苑利 √(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工作指导手册》杨红(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工作指导手册》杨慧子(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顾军苑利(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蒲娇 √(十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工作指导手册》何燕苑利(十二)《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码解读》苑利齐易(十三)《中国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指导手册》苑利毕瑞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齐易 √(十五)《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十六)《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穆森(十七)《新版中国文物保护法解读工作指导手册》穆森 √(十八)《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十九)《中国吉祥图案活用工作指导手册》朱青峰 √(二十)《中国非遗田野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三、丛书体例(一)本丛书将设计成便于携带的“口袋书”,每本6万字。(二)本丛书将采取问答体方式,通过一问一答,形象生动地解答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所关注的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解答篇幅在300-400字(一页纸)左右。四、丛书作者(一)丛书作者必须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基本原理,以确保本丛书表述理念的正确。(二)丛书作者必须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必须有前期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举重若轻,做好该领域的专业性指导工作。(三)丛书作者必须具有循循善诱的讲述能力,以确保这套丛书的通俗性。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龙瀛、王鹏、武廷海城市是文明的孵化器与载体,城市周期性的兴衰见证人类文明的迭代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催化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变化并终投影于城市空间中。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及其规划设计。对未来理想城市的探讨与构想是人类发展探索的永恒主题,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再到“公交导向开发”“15分钟城市”等等,实际上都在探讨技术影响下理想城市原型和城市的发展变化,人类通过实践来创造未来城市。本书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系列第39辑,本辑聚焦“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包括“学术文章”“国际快线”“人物访谈”三大部分,共15篇文章。
-
黑暗[英] 尼娜·爱德华兹著在《黑暗:光之外的文化史》中,作者尼娜·爱德华兹通过黑暗起源、黑暗艺术、黑暗娱乐、黑暗时尚等主题,探讨了黑暗作为物理特征和文化现象的历史。本书回顾了从远古到现代人们认识黑暗、描述黑暗、使用黑暗的种种,以及光明和黑暗的共生关系;探讨了黑暗是如何渗透到艺术、文学和我们的日常语言之中的。黑暗使人茫然,也会让人雀跃。有人害怕黑暗,或者至少会主动避开它。也有人被黑暗吸引,钟情于它的不确定性,着迷于神秘与未知的召唤,以及神话传说和科幻小说中的混沌无光。我们尚未洞悉与黑暗有关的一切,无论是实体的,还是隐喻的。人们对黑暗的态度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也构成了理解世界的重要一环。黑暗是可触及的实际存在,也是不断变化的概念,一直滋养着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的勇气。
-
百年旅俄华侨华人研究宁艳红 著本书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黑龙江中上游旅俄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清晰明确地研究了十月革命以前、苏联时期、俄罗斯时期这三个时间段中国旅俄华侨的生活情况。全书注重以史为线,突出了逻辑维度考量,讲述史实故事的同时,融入学术观点表达,既肯定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但更追求突破与创新。本书区别于以往的研究著述,在史料的搜集整理、深入研究方面,独辟蹊径,注入了作者十余年旅俄华侨研究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作品。
-
主流与分流赵逵夫 田有余 隆滟 张银 著本书一方面开展纵向研究,梳理与“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节俗相关的历代诗、词、曲、赋、小说、戏曲、曲艺资料,追溯其在秦汉以后发展、传播和分化的历程,穷究其不同时期变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研究,分析“牛郎织女”传说和七节风俗在我国汉族、少数民族地区和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传播、变异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究其鼓励人们冲破礼教枷锁、追求爱情和家庭理想的历史作用,彰显其崇尚勤劳、善良、忠贞的文化意义以及对中华乃至亚洲文化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