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私享录刘柠一位写作者的本土书业“私史”钧沉与一代书人的过往,折射小开本人文书、MOOK、艺术杂志和书评纸的兴衰,以及独立书店和旧书业的光与影。本书图文并茂,从个人阅读史与研究史的独特视角,对当代四十年来的出版、编辑、装帧设计等方面展开个性化的解读,书写了对四十年书业的观察和体悟,讲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书业案例、书业掌故,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四十年来当代中国书业的风潮、趣味与变迁;对了解中国当代书业史、促进当下出版业发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
经验与现象杨国荣经验与现象(《思想与文化》第三十二辑)是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国荣所主编的一部学术论文集。全书分为“中国哲学”、“庄子研究”、“船山研究”、“西方哲学”、“文艺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等几个部分。所讨论的学术论题包括但不限于:从四因说的角度看当代新儒家的发展与局限,《周易》中的生生与无为思想的再考察,《中庸》中的“诚体”与成性问题,《庄子》中的“和”与精神世界、“德”与个体原理、无“己”与有“我”,由王阳明看从“贵体贱用”到“相与为体”的体用论范式转换、“道”的理化与知行观的变迁,等等。此为第三十二辑。
-
穷于为薪陈嘉映本书收录了陈嘉映教授2017—2021年的散文、随笔,以及讲座稿、访谈录等。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反思当下生活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公益,以及疫情期间的生活等问题。如《漫谈人工智能》《公益人与良好社会》等。2.探讨伦理,认知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里记录了作者和朋友关于“爱情与死亡”的深入对谈,以及作者对“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问题的长期思考。如《爱与死》,《持自然态度面对死亡》《没有死亡就没有美德》《关于两类认知》等。3.学术讲座及学术评议书。如《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读》。4.泛读短议,作者甄选出近几年泛读的几十本书,简要介绍了每本书的内容,并给出了简短而富有灼见的评议。
-
我把青藤换酒钱张佳玮本书是张家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随笔作品。全书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俗生活”这一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意象作为题材,其中有文学大家,也有珍馐美食,有风物景致,也有寻常小物。作者通过对这些烙印于中国人认知中的元素的细致观察、灵动描摹,对其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情感积淀加以梳理、提炼,将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呈现出来。
-
作为主体的建构冯巍本书对1930—1950年代与美国新批评派并存的“纽约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整体研究,并因他们在这一时期坚守的文化批评事业呈现出明显的理论立场和思想交流上的集群性,将其命名为“纽约学派”。作者认为,纽约学派秉持了文化激进主义的精神内核,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关注文学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主张批评必须介入历史,扮演了美国知识阶层的核心角色。特别是他们坚持“为人生”“为公众”的批评,坚持对美国精神的思考,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德功能,但努力保持对形式的艺术考虑和对内容的社会关注之间的平衡的思想立场,对今天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
藏在故宫里的中国史张程故宫里只有600年明清史?不,故宫里有一部5000年中华文明史!故宫不仅是明清历史的亲历者,集中展示了明清器物和建筑的精华,而且聚拢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文物精粹,它们是中华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华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存。本书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故宫文物,从这些器物和建筑着眼,介绍一件件文物的历史内涵、时代背景和它们背后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一部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中国史。全书主要以时间为顺序,兼及专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勾勒出每个时代的历史、每个主题的变迁,为读者展开一幅活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
品格论拉布吕耶尔本书是在路易十四王朝时期撰写的随笔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拉布吕耶尔翻译的希腊作家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品格论》;二是拉布吕耶尔自己的《品格论或当代风俗论》;三是拉布吕耶尔在法兰西学院新院士入院典礼的演讲。本书于1688年首次出版,到1696年拉布吕耶尔去世时共出了9版,最后一版篇幅增加到最初版本的三倍。这部书主要由两种文体组成:格言式的简短段落及典型人物的肖像。格言精练、深刻,充分表现古典主义语言明朗清晰、简练精确的文风。肖像部分则往往以真人真事为蓝本,但不用真实姓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刻画出一种典型品格的典型人物,从而形象地批评某种时弊或某种“品格”,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
中医药文化特色活动课程手册王燕萍 侯立元 主编本书为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校本教材。该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组织教师编写这本《中医药文化特色活动课程手册》。全书包括了解与分析中医人物的思想,掌握与讲解中医常识,学会英语中医词汇,知道世界各地的中医等。指导教师借助各种中医文化特色活动,将学科教学融汇在学校的百草园的实践之中,引领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动观,获得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
非遗传承研究2023陆建非 主编《非遗传承研究》集刊自2016年创办,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骥才为集刊名誉主编。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为顾问。主要收录法律法规、理论研究、调查与报告、非遗项目、传承人风采、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史料与掌故、轶闻口述等与非遗相关的学术论文。目前,已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非遗保护传承理论探索与实践交流的前沿阵地,非遗保护理念在都市传播的重要载体。
-
众观无界张静 郑楠 主编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建立至今已十年。十年中,50余位从事地区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研究员背负学术理想,进入并不被世人所关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深度田野作业。本书覆盖东南亚、南亚、欧亚、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亚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六个地区,囊括40余个发展中国家,尝试跳出传统的文字论述方式,以地区研究院特有的优势——长期田野为基础,形成一幅全球南方的完整画卷。图片拍摄者大部分为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师生,他们通过拍摄的照片,向读者展示了广大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而又鲜活且独具特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