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兴义笔山书院志略毛建军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多为著名学者创建或主持。其发源于唐,至宋而体制大备,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代,贵州共新建、重建和重修大小书院192所,其中兴义府就有大约10所。在这些书院中,兴义笔山书院在贵州教育史上的影响非常显著。兴义笔山书院的史料散见于清爱必达所撰《黔南识略》(清乾隆十四年修刊本),清张锳修,邹汉勋、朱逢甲纂《咸丰兴义府志》(清咸丰四年刻本)以及民国蒋芷泽等纂《民国兴义县志》(民国三十七年稿本)等笔记、方志之中,材料极为稀少。《兴义笔山书院志略》大致依照旧书院志体例,从历史沿革、书院山长、书院教务、书院生员、书院遗迹、书院藏书等方面入手,对兴义笔山书院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全面展示兴义教育史上众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阐述兴义笔山书院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本志了解黔西南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兴义笔山书院志略》还收录了近60年来笔山书院的论文研究成果,这些论文可能与本志主体部分叙述多有抵牾之处。需要指出的是,《兴义笔山书院志略》的撰写旨在存史,我们当尽可能地留存原文。限于时间精力等因素,这些抵牾之处只能等待方家进一步探索指正,待重修或再版之时修正。
-
传统造纸新世界王文婷本书为造纸艺术相关的学术书。造纸术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传统手工纸传递着文明的深度,也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本书探究纸材新语义,促进古法手工纸、竹纸在文创产品、书籍、儿童绘本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试图从从设计人才培养、传统技艺体验、儿童美育研学多维角度推动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梳理手工纸取材、传统造纸流程和产地风格等信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中国不同区域手工纸研究、古法造纸流程展示、手工纸原材料展示、传统书籍展示、师生制作手工纸制品及传统工艺纸制品产品展示。
-
读库2304张立宪 编《饥饿的高中》和《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是相隔二十多年的两代人对高中生活的回忆:一个是1990年复读一年后考上高中的农家子弟,他的高中学习生活极不丰富,没有辩论赛,没有读书日,没有英语角,没有数理化竞赛,没有课外班,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委屈;一个是初中就立志一定要考上衡水中学最终如愿于2014年入学的县城姑娘,然后过上“监狱般”的生活。二十四年的跨越,外部环境已天翻地覆,看似选择更多,内里却有一脉相承的东西在,更有某种力量在缩紧。2022年底,郑州的“二砂文化创意园”因计划改方舱而翻红,众多媒体的聚焦让久已尘封的巍峨厂房重新暴露于大众视野之下。人们知道这里曾是亚洲z大的砂轮厂,由东德援建而来,却不太清楚其建设初期那段曲折的历史。童欣整理史料并实地走访,写成《二砂建设始末》,讲述二砂项目戏剧性地以“冒进”始,以“拖延”终而后走上 “欲速则不达”弯路的故事。长久以来,林语堂发明打字机的经过,被看作是一个文学大师不务正业或误入歧途的案例:打字机没有落到市场应用,他还为此背了一身债。《一个不得不失败的产品》的作者想说的是,倾家荡产发明中文打字机,不是一次科技发烧友的玩票之作,它是贯穿林语堂一生、对汉字改良和汉语现代化探索自然导向的结果。如何让汉字更便利地适用于现代中国,是林语堂终其一生的关怀。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德国歌唱剧代表作《魔笛》成功首演于维也纳,不到两个月后,莫扎特病逝。尽管《魔笛》不是最早的德国歌唱剧,甚至不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一部德国歌唱剧,但在首演后的二百三十多年里,这部集中了莫扎特最后所有“玩具”技巧的作品,几乎成了德国歌唱剧的代名词。市民从中看到合家欢式的杂耍,共济会赞助人看到自己的符号印记,浪漫派看到正时兴的古埃及因素与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魔笛〉背后的权力游戏》作者王星看来,这完全像是一场在帝国衰落期难得的德意志式民众狂欢。公元319年,后赵建国,石勒定都襄国。石勒死后,石虎篡位,于公元335年将都城迁到邺城。十三年后,石虎最得宠的儿子、后赵太尉石韬遇刺身亡。《后赵的崩溃》是张璟琳“十六国小史”的上篇,以一场谋杀拉开序幕,回顾石虎治下十几年一直处于战乱的后赵,如何因此引发整个政权的崩溃,进而引致中原再次失序。
-
漫长相遇张新颖 著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随笔,作者在一篇篇隽永清新的随笔中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成长过程中与书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故事。读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每个人在成长、学习、工作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每个不同的阶段,读书的喜好和眼光也会发生变化,而每个阶段阅读过的经典书籍,都会变成人生思想的财富而受用终身。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
现代神话修辞术孔德罡本书精选作者孔德罡的三十一篇文章,向符号学大师、“神话学”创始者罗兰·巴特致敬。文章涉及社会时事、文化思潮、文化产业、音乐、戏剧、影视综艺、电子游戏、青年亚文化圈层等热门领域,探索并揭露活跃在当代文化场域上“不言而喻”的众多“神话”背后持存的符号操演机制,在自然与历史的永恒缠结中,捕捉时代的面庞与意识形态的留存幻象。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传播许正林本书在全球化视域下展开对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汇集了众多知名学者的理论成果。全书共分为五编:“中华文明的自信力和传播力”“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国学的现代化和文化转型”“跨文化传播与比较哲学”“当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精神”,其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使本书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当下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可作为文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
留尼汪的身份认同与建构研究Abdul Sheriff、Engseng Ho留尼汪的社会和人口结构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其人口组成起源于法国殖民统治,深受欧洲市场资本主义的影响。由于在奴隶制与殖民主义之前,留尼汪历史上缺乏植根于本土的文化认同,其社会至今一直在探寻自身的身份认同。本著作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留尼汪的身份认同问题。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一、留尼汪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克里奥尔化;二、语言与社会文化角度下的克里奥尔身份认同的形成;三、关于留尼汪身份认同的语言、社会及文化背景下的定量调查;四、新殖民主义下的留尼汪克里奥尔身份认同问题。
-
宋韵周膺,吴晶宋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炼和升华,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标识。本书从中国文化史高峰角度对“宋韵文化”作了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从文化大众化、宋学、审美、诗词、书画、戏曲、工艺设计、商业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最具代表性方面,对宋韵文化的历史形成、历史特征、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展开论述。从学术上,厘清并提炼宋韵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特征;从传播上,阐释宋韵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传承价值,进一步丰富宋韵文化研究成果。
-
行走的历史[法]安托万·德·巴埃克 著这是一本讲述人类行走历史的文化随笔,同时,也以行走这一活动为视角,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行走的历史》从行走的定义、生理机制、形式,行走的人,行走的传统等多个层面入手,讲述了它 的历史:从朝圣之路到传统商路 和货郎担,从军事要道到移牧通道,从巴黎街头的闲逛到林间漫步,再到街头游行,行走无处不在。它早已融入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并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为,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
文化先行张其成 著本书为为研究中国传统易经文化和中医文化的论著。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先行者和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作者以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从易经和中医出发,探索中华文化的发展。作者认为,中华文化以三皇与三易为总源头,其结构主要就是以“易”统领“儒释道三家”,而“国学五经”则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必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