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会说话的书何燕李本书为学术专著。所谓“会说话的书”是发表于1770—1815年间的由五个奴隶叙事共同书写的一个主旨故事。黑人奴隶在被运往新大陆的途中,或者在到达新大陆之后,第一次看到白人阅读书籍,以为这些书本在跟主人说话。然而,当他们自己拿起这些书本渴望能够同它们说话时,却发现书本并不会讲话。书本的无声和沉默使他们察觉到作为奴隶的自己与奴役他们的主人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让他们看到了自我、自己的肤色,以及那无法洗白的脸。书稿围绕“会说话的书”这个主线,深入地探析了盖茨文论的生成背景、旨在解决的问题、中途发生的转向、文论成型的构成路线、整套理论的贡献和局限等内容,具体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理论背景与“会说话的书”的出场;第二,“会说话的书”与第一次理论转向;第三,“会说话的书”与美国非裔文学的艺术特点;第四,“会说话的书”与“意指的猴子”的故事,第二次理论转向及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第五,“会说话的书”与盖氏文论的双面性。书稿整体以盖茨的非裔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具体则以“会说话的书”为研究主线。
-
丝路重生卜希霆 王蕾 著本书围绕“一带一路”与文化遗产、“一带一路”丝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带一路”丝路文化遗产的创意营造等三个层面内容展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它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共同体的建设和全球多元文化持续发展提供和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策略”。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价值、如何在新的时代和技术环境下保护文化遗产、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下进行知识传承与观念创新、如何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丝路精神等议题均为本书关注的重点。
-
宋代雕版印刷与文化于兆军著本书对宋代雕版印刷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播空前发达的一个时期。南北两宋刻书机构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内容之赡、数量之多以及图书贸易之盛、流通之广堪称前世所未有,后世之楷模。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让版印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利器,它促进了宋代经学的嬗变,加速了宋代史学的兴盛,激发了宋人文学创作的热情,推动了整个宋代文化和社会的转型。
-
我在旧书店等你朱晓剑★ 本书作者浸淫书店多年,与书、书店有不解之缘。走访全国各地古旧书店,与旧书店主闲聊,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逛且淘宝的经历与感悟,以及各色的古旧书店,多样的经营风格,琳琅满目的好书好物,来来往往的趣人趣事,都一一呈现出来。集这些零散的记忆,浓郁、醇厚的书香氛围,诚挚、朴素的人际关系,惊艳般的意外之喜……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恰恰相反,是一个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
-
读库2305张立宪前两篇都有关人工智能。1956年,一帮计算机专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会议,研究怎么让计算机更聪明一点,并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此后对AI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几经变动,终于在九十年代有所突破,特别是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OpenAI引入转换器之后,GPT的出现,让人们相信AI具备了人类的本事:观察世界、总结规律和获取新知识。那现在能不能说人工智能奇点已经来临?朱石生老师有自己的答案,而朱朝晖则认为,奇点已经到来。也是在1956年,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横贯美国,拍摄沿途所遇的场景,两年后,出版了仅有八十三幅照片的纪实摄影集《美国人》。2023年,朱朝晖利用ChatGPT和Midjourney,延续并进化《美国人》的主题,创作了一部AI摄影集《新美国人》。2006年柳名扬考上了哈工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正赶上新世纪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入学就听说了所谓的“一注”,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但没有太留意,直到2012年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开始了漫漫十一年考证之路。2012年到2019年,他一共参加六次勘察设计注册工程考试,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职业资格证书,近两年又通过七项上岗证考试,考证已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考证》里,作者以行业从业者和考试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过去十来年宏观经济波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系,也描绘了自己的职业路径。《读库2104》曾刊登山山写的《母亲的病》,《我和父亲在工地》写的是十年前山山放寒假,和父亲一起去工地打工的故事。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自己父亲和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除却工作环境和物质回馈的贫乏以外,他们也找不到任何成就感、骄傲,以及希望。《花经》是一部讲述花木栽培种植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园艺百科全书,由上海黄园主人黄岳渊黄德邻父子花费数十年心血写就,1949年正式出版,首印一千册。《“甘为花木保姆”》是新版《花经》一书责编姜淮所写黄家的故事,得到黄家第三代中的黄成彦老先生大力支持,挖掘打捞多种史料,既是一部作品的重生记,又可看作一个家族的变迁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中国,生活着一位全国人民喜爱的女性李双双,她的故事始于某个村庄里的一次小小风波,不久便走向银幕和舞台,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李双双热”的浪潮。《好多个李双双》由日本连环画研究者稻次美穗所写,带读者从多个角度赏析连环画版“李双双”的形象。1896年3月28日,七十三岁的“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乘坐法国轮船从上海启程,出访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10月3日,李鸿章乘船抵达天津,这次历时一百九十天、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行宣告结束。梁宵杰参照《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等资料,在《李鸿章的环球航行》里整理当时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新闻报道和访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回顾整个出访历程,让一个复杂人物在读者眼前呈现出“另一面”。
-
数字文化产业导论周正兵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数字化更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随着文化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这不仅意味着文化产业会涌现新现象与新模式,更要求学术界要实现学术范式变革,为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学术支撑。本书正是在此背景下,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梳理出数字文化产业研究的核心构架: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研究数字化给文化产业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及其相关理论;数字生产,研究数字劳动力及其产用模式;数字平台,研究平台的特殊商业模式;数字消费,主要研究数字消费的社交特征与运行机制;数字规制,研究平台反垄断治理的目标与方式。当然,作为新学科的新框架,本身并不完善,但它为我们解读数字文化产业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因而是这个阶段务实的选择。本书既可供数字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之用,也可为数字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学习参考。
-
图书馆阅读之旅万志强随着我国近年大力提倡全民阅读,中小学生阅读也日益受到重视。《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规定了各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处于阅读力发展的关键期,其阅读力的培养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及推广活动对于提高小学生阅读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是基于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阅读三餐”课程建设前期实践经验而开发的图书馆阅读指导课配套读物,编排了螺旋上升的12个图书馆阅读主题,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强化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提供学生阅读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
精韧不怠 盛德日新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本书是为浙江工业大学建校七十周年而编写,这本书是化学工程学院师生员工献给建校七十周年大庆的一份深情大礼。本书包括“院、校” “学科、专业” “学者、学友”三个篇章。“院、校”篇回顾了本学院跟随学校发展历史,尤其是学院的五次大搬迁历程;“学科、专业”篇叙述了本学院学科、专业诞生、发展与近况;“学者、学友”篇可领略到本学院一些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采,以及部分校友创新创业的成就、勇气和精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资源图谱集蔡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主要宗旨是将现今已经搜集到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资源进行图谱化处理。本书是非遗图谱编制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共包含“民间传说卷”“传统节日卷”“手工纺织技艺卷”“民间剪纸卷”四卷和非遗项目与资源标识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类型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分布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传承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演进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相关信息图谱六类图谱。 作为原创类学术作品,本书强化学术图书“可视化”的特点,用彩色图谱方式系统展现了我国非遗资源的内容形式、表现特点、流传分布、生态背景、传承脉络等的状况。全书以700余幅图形、图像等表现方式及研究文字搭建起了全国非遗项目与资源的研究框架。
-
笔墨风骨启功 著;李强 编启功先生书法讲记。讲述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作:《平复帖》《伯远帖》《兰亭序》《上阳台帖》《李白仙诗卷》《古诗四帖》《自叙帖》《万岁通天帖》《书谱》《孔宙碑》《华山庙碑》《瘗鹤铭》《集圣教序》《小草千字文》……一本书领略书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