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父母教养方式与管理者领导力发展实证研究李代珩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一直是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领域。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的未成年时期就已经获得了基础性的领导力培养,而且这些领导力对成年阶段的管理工作十分关键。由于个体领导力在早期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发展的,因而父母对管理者早期的领导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突破当前对管理者领导力发展研究的瓶颈,本书通过探析父母教养方式与管理者领导力发展的关系揭示早期家庭环境对领导力的持续性影响。本书在人生领导发展周期、社会学习以及初级社会化理论的基础上,以自我调节、社会机敏性和领导角色效能为中介变量,父母认同感为调节变量,建立了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管理者领导力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统计处理程序将实证数据进行了分析。全书结构逻辑清晰,实证研究数据翔实。
-
寻根与传承新闻爱好者杂志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讲好 “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如何保护和传承好黄河文化、如何促进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值得学界认真探索的课题。本书从黄河文化传播特征、黄河文化传播效果、黄河文化传播的创新策咯、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反映了当前国内关于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
-
声貌梁奇声音和相貌是人们认知外在事物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国先民对想象中的神怪形象,也突出描述了它们的奇特声音和怪异长相。声貌是古代神话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从声音与体貌两个视角分析《山海经》等古籍所记载的神怪,尝试以此打开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新路径。作者通过类型化的分析,为人们呈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在声音与体貌上的迷人特征;借助西方神话学及语言学理论,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考据学在语辞、文本考释上的专长,为今人发掘出古代神怪声音与体貌书写的神话内涵及文本意义。又集中笔墨,在文本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淮阳太昊陵神话传说的起源、发展与当代变异,为古代神话的当代文旅开发指明方向、提供学理依据。
-
中国书画精神张建军 著本书围绕中国书画中若干重要问题,关注于书画一体的发展历程考察,对书法的文化观念与艺术演进、中国画的观念嬗变、文人意识兴起以及艺术语言的特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书中既有从文化史视角对书画史嬗变的考索,又有以核心观念为切入点的对艺术精神的探求;既有古老文献的新阐释,又有艺术作品的“文本细读”;既有对书画家精神世界知识考古的语境还原,又有对书画作品的语言体系的动态追踪。本书与作者本人的《书画》(中华文化元素系列第一辑),具有一定互补意义,前书重点在书画文化的全面知识体系,本书则侧重于一些重要问题的学术考察,对于中国书画精神的内涵探讨将产生积极作用。
-
新闻传播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作用研究俞运宏在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云贵川、甘肃、陕西等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新闻传播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无法取代的协同创新作用。本书从分析新闻传播学界、教育界、业界的“产-学-研-用”作用入手,揭示了新闻传播如何助力西部七个省区在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书中的观点与大量案例可以给广大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基层干部与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
成器郭德纲 著有本事,顾大局,能受气,方成器。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江湖大佬带你拆解江湖的游戏规则、成器法则,解读中国人的拼搏与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精妙之处。 《成器》,讲的是人。很多人一事无成,不是他没本事,是他不懂得识人,缺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怎么识人呢?有句话说得好: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观人于临财临色。
-
情润教育高爱军这是一部小学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总结,对个人成长记录的文集。收入的各种文章,包括工作思路和计划、讲话稿、交流发言等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事业,履行职责,培养学生的精神。她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做法具有普适性,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意义。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教育认识和对教育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工作的痕迹,主要是做校长以后的工作方式。两部分内容围绕着情润教育——为每一个生命成长助力展开,既契合了办学体系内涵,也印记了作者做教师的初心,就是用心做教师,做校长,做教育情怀。
-
求索罗勇本书是资深出版人罗勇的随笔,作者回顾和总结了自己从事出版传媒工作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其所见所感从侧面反映了四川出版业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呈现的新面貌、新气象。同时,作者以敏锐而深刻的观察阐述了自己对于民族出版、地方出版乃至建设出版强国的思考和建议。既有个案分析,又有行业宏观层面的探讨;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针对性。
-
闲趣坊·买书琐记 下编范用买书、卖书、访书、搜书、烧书,内视生命惘惘难明也好,每有会意得意忘形也罢,离不开、绕不过的都是一个“书”字。本编从兰登书屋到德国大学的旧书摊,从东京的书店到伦敦的旧书一条街,周作人、梁实秋、姜德明、董桥、钟芳玲等,用如花妙笔,写下海外访书的书趣情缘。既有书痴在他乡偶然遇到心仪已久的爱书时那种故友重逢之感,也有异域书贾和书迷往来中那些视如己出之情;既有海外旧书肆繁华之时文人墨客的传闻轶事,也有全球时变世移之后对旧书街没落的摇头叹息。一本旧书,联系着历史沧桑,也包蕴着书生情意。买卖之间,留散之中,书肆梦回,几许况味,消泯了时空的距离,都在这一缕书香中隐现。
-
杠精的诞生吴晓平互联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标配,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茧房,更是我们的精神宣泄地。我们热情、充满表达欲,但同时亦深深藏匿于茧房,并总是略带偏执地想要说服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标签成了我们区分同志与异己的捷径,抬杠成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手段。本书聚焦“杠精”及“杠”文化,详细解读了推动“杠精”形成的种种机制,如大众心理、网络语境及算法机制,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助大众穿越喧嚷的网络对话,建立对“杠”这一复杂文化现象的认知。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你从未见过的自己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