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海上新碑录柴志光 著本书选录各类新碑记320多篇,每篇详细描述了记碑石刻所在区域位置、大小尺寸、立石时间、撰文者、书丹者、书法字体及建碑的简要时间背景。本着遵重历史的原则,据记碑石刻移录所刻文字内容,不作变动。每篇配以一至二张记碑石刻实景照片。所选记碑石刻均由作者亲临踏访后而录。书稿分记人篇、记事篇、记物篇三个板块,每篇内的记碑石刻按年份先后编排,年份不详者排最后。书稿内容十分丰富,有重大工程建设的记碑石刻,如《洋山深水港赋石刻》《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志碑》《太浦河工程纪念碑》等;有重要节庆的记碑石刻,如《上海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里程碑记》《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碑》《崇明成陸一千四百年记碑》《长征农场建场六十周年记碑》等;有著名人物的记碑石刻,如《黄道婆墓纪念碑》《徐光启像及传记石刻》《普希金纪念碑》《盛丕华先生墓记碑》等;有记录重大事件的记碑石刻,如《复旦大学抗战西迁纪念碑》《李庄同济纪念碑》《上海市电话号码升八位纪念碑》《抗击711龙卷风纪念碑》等。它从一个侧面记载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记载了伟大时代所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这些记碑石刻所记载的内容,对研究上海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
岳麓秦简研究论文集陈松长 主编2022年1月,《岳麓书院藏秦简(柒)》公布出版,标志着岳麓秦简整理工作初步完成。岳麓秦简的整理工作虽然已经结束,然而有关岳麓秦简的研究却方兴未艾。本书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松长教授主编,从岳麓秦简整理出版十五年来学界发表的400余篇文章中精选60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集中展现这些年来岳麓秦简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也为广大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岳麓秦简的研究状况提供便利。应该说,该书既是当下岳麓秦简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总结,也是未来继续岳麓秦简研究的起点和展望。
-
作为文化批评的消费美学李金正在历史和词源的复线叙事下,消费和审美本根同生,但在后来的社会历史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裂变,消费的功利性、实用性和身体性与审美的非功利性、精神性和超越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在消费社会和审美泛化的双重语境下,二者之间重新相互趋近融通,消费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消费化成为一种典型的“后回归”现象。本书在系统考察消费与审美之间历时性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二者共时性的当代关系,并提出一种消费美学的理念作为文化批评的新范式。该范式广泛适用于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批判分析,本书择取商业文化和传媒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一步展现了其阐释效力以及独特的文化建构功能。
-
兴义笔山书院志略毛建军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多为著名学者创建或主持。其发源于唐,至宋而体制大备,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代,贵州共新建、重建和重修大小书院192所,其中兴义府就有大约10所。在这些书院中,兴义笔山书院在贵州教育史上的影响非常显著。兴义笔山书院的史料散见于清爱必达所撰《黔南识略》(清乾隆十四年修刊本),清张锳修,邹汉勋、朱逢甲纂《咸丰兴义府志》(清咸丰四年刻本)以及民国蒋芷泽等纂《民国兴义县志》(民国三十七年稿本)等笔记、方志之中,材料极为稀少。《兴义笔山书院志略》大致依照旧书院志体例,从历史沿革、书院山长、书院教务、书院生员、书院遗迹、书院藏书等方面入手,对兴义笔山书院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全面展示兴义教育史上众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阐述兴义笔山书院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本志了解黔西南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兴义笔山书院志略》还收录了近60年来笔山书院的论文研究成果,这些论文可能与本志主体部分叙述多有抵牾之处。需要指出的是,《兴义笔山书院志略》的撰写旨在存史,我们当尽可能地留存原文。限于时间精力等因素,这些抵牾之处只能等待方家进一步探索指正,待重修或再版之时修正。
-
向美而行向勇文化产业是对现代性与市场化的选择性回应,文化产业研究是学科分野从“分析的时代”走向“综合的时代”的跨学科实践。文化产业研究的“学科间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研究范式的多元化,表现为一种超越知识藩篱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三大体系构建的理论决心。阐释主义文化产业研究对文本的强调和公共理念的关注,建构主义文化产业研究的审美关照和知识建构,批判主义文化产业研究的价值反思与批判思维,都是“知识和实践”的双重努力,都是文化产业研究范式的基本依存。无论是阐释主义、批判主义还是建构主义,其目标都是指向文化产业更好的学术建设与生产实践。
-
汉代乐舞戏剧形态研究辛颖上古祭祀乐舞孕育了中国古代戏剧的萌芽,而汉代乐舞则是中国古代戏剧从乐舞向“歌舞演故事”的戏剧形态演进的过渡环节,中国古代戏剧的早期形态其实是多种“戏”的集合。
-
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研究彭向前在本书中,作者对夏译《三注》的文字做了细致的释读和回译。在此基础上,向前通过与现存有关主要宋本进行详尽比较,发现《三注》是一部未见著录的古籍,且与现存各种宋代《孙子》注本歧异良多,表现为经文、注文位置不同,文字有异,有所缺漏和多出文字等。从而证明,西夏文《三注》属于《孙子》的一个未知版本,可以与竹简本、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相提并论而合称为“四大系统”。作者不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孙子》“三家注本”的原貌,而且对于弄清楚唐宋时代《孙子》及其注本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有重要助益。因此,本书是对《孙子》学的一项重要贡献,研究者不能不充分注意和加以利用。
-
龙州伝话研究梁伟华作者以龙州各乡镇为调查点,通过对当地伝话的语音、词汇、语言材料的收集、整理、挖掘,深入研究其内部规律及相互关系,语音部分注重其内部分歧的对比,强调当地发音与中古音及北京音的比较,最终确认其性质和系属。本书稿主要分为“概述”“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原始语言材料”几个部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龙州伝话,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方言在当地的传播与演变,对于民族的迁徙与民族的融合以及广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汉语方言的抢救与保存具有现实意义。
-
丝绸之路长安魏鹏、杜婷本书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11项人类“非遗”、282项国家级“非遗”(含前项列入人类遗产的国家级遗产)、1090项省级“非遗”,共标注1854处“非遗”为对象,进行线路区段内“非遗”景观的基因图谱研究。本书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学信息图谱思想,构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基本单元信息图谱表达模型,显示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揭示其空间分异、空间关联与环境响应关系,提出基于空间分异的真实性、线路关联的整体性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性为要求的保护与开发方案建议。
-
场馆、史迹与红岩精神朱军 王春山 编著本书稿主要以介绍红岩历史遗址、部分珍贵红岩文物以及伟大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书稿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见证历史的红岩遗址。介绍了红岩村遗址、曾家岩中山四路遗址、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所属遗址、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所属遗址。第二章为弥足珍贵的红岩文物。介绍了与红岩历史文化相关的10件国家一级文物。第三章为彪炳史册的红岩精神。阐释了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和时代价值。书稿另有两个附录:“红岩英才”名录、“红岩英烈”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