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林泉积瑞李天铭本书首次将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方法论,系统地论述麦积山古往今来周边环境、人地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时间维度,麦积山石窟于北朝开凿完成之后一直在持续地发生着人地关系的变迁。它作为佛教圣迹、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世界遗产,涉略的人群对象、社会行为各不相同。在空间维度,本书分别从宏观的道路交通、风格传播,中观崖面开凿的选址、技术,微观的泥塑单体造像的风格、技术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
-
声貌梁奇声音和相貌是人们认知外在事物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国先民对想象中的神怪形象,也突出描述了它们的奇特声音和怪异长相。声貌是古代神话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从声音与体貌两个视角分析《山海经》等古籍所记载的神怪,尝试以此打开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新路径。作者通过类型化的分析,为人们呈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在声音与体貌上的迷人特征;借助西方神话学及语言学理论,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考据学在语辞、文本考释上的专长,为今人发掘出古代神怪声音与体貌书写的神话内涵及文本意义。又集中笔墨,在文本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淮阳太昊陵神话传说的起源、发展与当代变异,为古代神话的当代文旅开发指明方向、提供学理依据。
-
中国书画精神张建军 著本书围绕中国书画中若干重要问题,关注于书画一体的发展历程考察,对书法的文化观念与艺术演进、中国画的观念嬗变、文人意识兴起以及艺术语言的特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书中既有从文化史视角对书画史嬗变的考索,又有以核心观念为切入点的对艺术精神的探求;既有古老文献的新阐释,又有艺术作品的“文本细读”;既有对书画家精神世界知识考古的语境还原,又有对书画作品的语言体系的动态追踪。本书与作者本人的《书画》(中华文化元素系列第一辑),具有一定互补意义,前书重点在书画文化的全面知识体系,本书则侧重于一些重要问题的学术考察,对于中国书画精神的内涵探讨将产生积极作用。
-
新闻传播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作用研究俞运宏在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云贵川、甘肃、陕西等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新闻传播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无法取代的协同创新作用。本书从分析新闻传播学界、教育界、业界的“产-学-研-用”作用入手,揭示了新闻传播如何助力西部七个省区在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书中的观点与大量案例可以给广大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基层干部与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
大学问·庶民之声周玉波本书是一本开阔眼界、引人深思的近现代民歌研究著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稀见的近现代民歌文献,重点论及的民歌唱本和牌调近百个,内容包罗万象,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民歌的丰富内涵。借由民歌,表现逸乐、恋爱、农耕、民生疾苦等民俗生活,以及都会、新闻传媒、社会动员、抗战救灾等事物、世相的变迁发展,勾勒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现了近现代民众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的变迁。本书为读者打开民歌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去审视民歌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可为民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和谱系梳理。
-
报人群体与组织生长林盼 著本书系“文化中国:传承与汇通”丛书之一,书中以清末上海重要报纸《中外日报》的组织行为与流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际关系网络在报馆组织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者借助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采用大量的报纸、日记、书信等历史资料,全方位剖析《中外日报》的报馆组织形态和报人关系网络的演变过程与形态特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员结构、文化理念、管理方式对组织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
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虞和平 陈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分四个栏目,第1个栏目“乡邦文献与区域中国”系列讲座,收录6篇文章,大都是当代区域社会研究或相关领域有代表性学者于2021年6月在泰山学院的讲座。第2个栏目专题研究收入7篇文章,包括《西汉齐鲁区域文化与泰山五岳之长的成因》《泰山名贤宋焘的东林渊源》《政治文化视野下“钦差”语词的源流与用法演变》《从曲阜孔庙碑刻看清代尊孔崇儒》《近代无锡机制面粉业的兴起》等。第3个栏目学术史与述评含4篇文章。第一篇讨论缪荃孙金石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其他3篇为书评。最后一个栏目学人访谈1篇,是对社科院历史所研究虞和平教授的访谈。
-
燕京传薪录孫俊 程天舒 林世田 等編著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一。中法汉学研究所是民国时期法国在中国开设的汉学研究机构。本书对该所未刊稿本作了深入的研究,如赵爱学《曾毅公佚稿初探》,孙俊《徐宗元未刊稿述略》,卢芳玉《柯昌泗成书、体例及贡献》等,并附录陆翔《敦煌学著述考》,曾毅公《五十年来之 甲骨学》,柯昌泗《汉晋石刻略录》,傅惜华《汉代画像全集》三编、四编,徐宗元《竹书纪年校》等,及相关神祃研究资料、汉画像拓片资料。
-
文化批判理论视阈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研究朱晓虹本书立足于文化批判的理论视域,从唯物史观、实践哲学和人学理论出发,审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与“欲理合一”的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当代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境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阐发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代价值。
-
旅游&重构戴斌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