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红色密档《红色密档》主创团队 著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红色密档》的衍生图书,从守望光明、抉择时刻、 制胜电波、风雨同行、字里行间等五个不同侧面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光辉历程,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和胜利密码。 本书涉及的档案,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的决议、发言稿、电报,还包括书信、日记、报刊等众多品类,所呈现的机密档案还原了历史上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本书通过档案研究者、亲历者及档案背后的人和事,构建起有温度、有深度的现实纪录维度,用真实而鲜活的故事为档案本身的价值提供注脚。
-
儒家文明论稿陈明一种文明意味着一种生 活方式,一种关于我是谁从 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系统论述 。本书正是对儒家文明相关 问题的讨论。包括:与现代 新儒家对话,反思五四以来 那种基于普遍主义视角的研 究范式;与康有为的对话, 重思广土众民的 如何塑 造认同;与朱子对话,四书 与五经之间的理论紧张该如 何化解;与经典对话,探讨 船山先生的六经责我开生面 !本书内容曾以论文形式发 表于 学术刊物,主要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世界 研究》 《 研究》《中国政治学 》《政治思想史》《天府新 论》《人民论坛》等。
-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中国戏剧是繁衍千余年、灿烂辉煌、独一无二的古代文化遗产。本书是著名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篇幅适中,完整介绍了我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剧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作者强调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场上重于案头;戏剧是民族性艺术,应重视民间创造;戏剧是社会性艺术,应探索其历史的演变规律,并将这些观点贯穿全书始终。
-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 后浪本书追溯人文主义传统的演变历程,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做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全书勾勒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天才人物们在哲学、文学、社会、政治、心理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璀璨成就。作者多年浸淫古典学的深厚学养及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为这本小书赋予了奇妙的感染力与穿透力。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最宏阔的主流之一,若我们的思考不拘泥于具体术语和学派,则可认为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典,流衍于中世,爆发于现代诞生的黎明时刻,并为塑造这一现代文化及现代人的心灵奠定了基础。在甘美幻梦的背面,人文主义是否有其阴暗与弱点?或者说,人文主义与其对手——诸多反人本主义思潮之间的争端将迎来何种结局呢?本书对人文主义的讲述并不是一曲淳朴赞歌,反思与怀疑的暗线从一开始就被严肃地埋下,这意味着作者邀请并敦促读者们参与事关人文主义自身存亡的思考。
-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这是一部“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钱穆先生从地理背景、国家观念、治理手段、经济政策、民族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思想、文艺学术等方面对中华文化进行评介,兼及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文化是“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本书有指陈,有回顾,也有展望和预测,集中反映了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钱穆经典著述简体横排版之一种。
-
古典与文明·知其所止潘星辉本书是作者在上海交大历史系开设课程“中国文化史”的基础上重新结构撰写而成。全书取用思想史的视角,采用“典籍选讲”的方式,按照先秦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理学、明清之际思想及清代三教混融的次第,选钞《论语》《孟子》《庄子》《抱朴子内篇》《佛遗教经》《佛说阿弥陀经》《坛经》《朱子语类》《语录》《传习录》《明夷待访录》《阅微草堂笔记》的部分内容,以学术笔记的形式,分设若干条目进行讨论:一方面贴近文本,在具体的语义、范畴辨析中,呈现经典的主旨与原貌;另一方面,又把对作者、著述、相关思想的阐绎,放置在时代思想的宏观视域中加以考察,试图在“总体史”的关照下,打通“文”“史”界划,探索古代思想的内在紧张及外在局限,并由此窥见中西文明的根源性差异。全书最独特之处,便是取用了传统文史之学中常见的“笔记体”,而非时下源自西学的论文式写作。笔记的开合自如、灵活跳跃、回环掩映,照顾到了传统思想方方面面的细节,也在细节中寄寓了对整个中国思想发展轨迹的全局式理解。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6段峰 王欣本书为论文集。《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6》遴选了近年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几大部分,包括翻译、文学与文化、语言与语言教学、国别与区域等,涉及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及相关研究。其中,语言与语言教学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我院传统优势的学科方向,展示了学院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本书的突出特点是视域极大扩展,跨学科的视野和研究方法,不断突破传统外国语言、文学、文化和翻译的疆界,研究具有一定深度。
-
差异 第11辑金惠敏本书为文化理论研究学术论文集,全书收录了跨学科的国际前沿理论,包括哲学、文学、文化、社会学、人类学、媒介研究、全球化研究等领域,以及对当代文学、文化现象和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的论文,主要特点为介绍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辑录系统和有深度的长篇论文。本辑主要收录收录的论文哲理性与思想性较强,理论水平较高,有益于启发学术思考,对相关领域研究者和爱好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辑主要内容为对话自我理论研究、名家选读、美学与文论研究与著作评述。
-
游吟诗人(法)米歇尔-冉刻著《游吟诗人》是一部关于中世纪游吟诗人的学术翻译著作,作者是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米歇尔•冉刻(Michel Zink),译者为中国知名法语文学研究者、诗人王以培,是法国阿尔多瓦大学特级教授、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和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主编的“跨文化研究”丛书的一种。全书根据不同的游吟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不同的诗歌主题,共分十九章。作者从传世的“生平”“源起”入手,将游吟诗人的诗歌与不同的生命经历相结合,诗意解读游吟诗人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中世纪游吟诗人、游吟诗歌的神秘面纱。这种解读诗歌的路径,与中国孟子的“知人论世”似有异曲同工之处。本书的翻译与出版,对于跨文化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
明清白木家具蒋奇谷上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出版,引起世人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关注。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众多中外学者如杨耀、凯茨、安思远、王世襄等不断地推动、深入对传统家具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的出版,将传统家具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然综观以往的研究专著,多是对从明清开始流行的花梨、紫檀家具的论述,而中国家具历史长河中起源更早、流行更广的白木家具却基本无人问津。蒋奇谷先生的《明清白木家具》填补了传统家具研究的这项空白。他对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众多白木的名词和树种进行了详尽的考证、推敲,同时结合各类流传有绪的白木传统家具藏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品鉴,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中国传统白木家具的历史,并探索白木家具的美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