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法律
-
《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赵晶《与唐宋法制考论》,一部以《天圣令》为切入点,观照唐宋变革、法学方法与法典研究的法史研究专著。《与唐宋法制考论》立足于《天圣令》残卷,尝试从令篇构造、条文源流、法律术语、唐令复原及规范意涵等方面,切入唐宋令及唐宋法制研究。第一章“令典篇目献疑”围绕《唐六典》所载令篇是否为唐代通例、《庆元令》篇目如何排序等问题,检讨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又以庆元《时令》为例,考索现存条文在唐令中的归属,管窥唐宋令篇目之演变及原因。第二章“唐宋令条文演变”通过对唐宋《仓库令》条文的比勘和庆元《河渠令》、《驿令》条文的溯源,检证既往的研究观点,探讨唐代其他法源与宋令之间的源流关系。第三章“唐令用语的内涵”择取“财没不追”、“僧道法”语词,尝试在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内探究其内涵所指,并衍生至律令、令格的关系、影响等问题。第四章“唐令复原与法意辨析”则围绕《赋役令》与《仓库令》的部分条文,探索唐令复原的可能性方案,致力于令文诠释、制度勾勒的研究。代结语“法史呓语——唐宋变革、法学方法与法典研究”就与本书相关的三个命题阐述笔者对本书的自我定位。《与唐宋法制考论》结构严谨、考证详赡,在对既往研究予以细密回顾的基础上,辨析文献、推演法理,从而得出一家新言。既不废历史学的史料功夫,又展现法学的思维逻辑,是一部展现跨学科交融风格的佳作。《与唐宋法制考论》曾获第四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二等奖、第五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与唐宋法制考论》,以法律史家的独特视角,致力于古代法律文献的产生、聚散、存量、种类、编纂、实证、解释,观照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制度等全方位生活场景。
-
公检法办案指南姜启波,陈国庆,孙茂利本书主要收录了新颁布的与公检法机关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工作指导性文件,同时对有关司法解释做了重点解读,并对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及疑难案例做了分析,是公检法法机关执法办案的指导书,对于提高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仲裁的司法边界暂缺作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当下可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片段,它既无法代表仲裁与司法关系的从前,恐怕也不会是未来的图景。在中西方仲裁发展史上,都曾经出现过仲裁与司法就纠纷裁判权的激烈竞争。法院曾把排除司法管辖权的仲裁协议视为无效,对仲裁裁决实施严格的实体审查,甚至在某些法域内,法院还可以对同一纠纷重新审理而否定仲裁的一裁终局。就仲裁程序而言,也曾有诸如“案件陈述”(casestated)的做法,允许任何一方当事就仲裁程序中出现的问题向法院寻求司法意见。
-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刘昂本教材的编写承继现有教材刑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制度的编写内容和编写方法,结合高职法律专业职业特点、学制特点、学生特点,以帮助授课教师构建“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引导学习者“乐学、勤思、善行”为目标。全书的编写根据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流程,设置了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与制度、刑事追诉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特别程序五大单元,下设二十四章,每一章的编写均呈现“知识树”、“学习目标”、“重点提示”、“引言”、“正文”、“网上学习”、“本章小结”、“问题思考”、“拓展阅读”等栏目。
-
新中国公诉制度史林仪明本书从地方检察机关实践的视角,对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公诉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细致的回顾,作者对公诉制度历史变迁的原因、规律、特点和意义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对于研究公诉制度史和检察制度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执行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法律家》实践教学编委会该丛书为开放式丛书,本次拟推出民事卷4册,分别为:《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公司股权、破产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执行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每一分册在体例上均包含案例来源、基本案情、判决主文、裁判要旨、重点提示五个部分。丛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案例内容丰富。该丛书选取的案例主要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司法·案例》《人民法院报》等,并依托案例大数据资源,对民刑事审判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争议点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案件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关键点,并对民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作了重点提示。2.实用方便,指导实践。该丛书对选取的案例进行逐个梳理,通过对案例基本案情、判决主文、裁判要旨的提炼,法律修订前后的对比,编辑出契合司法审判中常见问题的裁判规则,对解决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3.传统纸媒与数字内容深度融合。鉴于该丛书涉及的案例和裁判文书原文内容庞大,悉数收录全文将增大图书篇幅、不便于阅读,遂该丛书纸质部分仅提供了案例来源、基本案情、判决主文、裁判要旨、重点提示五部分内容。读者可扫描相应位置的二维码,进入“法律家www.fae.cn”数据平台查看裁判文书原文。《执行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共有十三章144个案例,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
清代蒙古地方法规研究金山,包斯琴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彰显了游牧文明的优越性,成为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奇迹,造就了世界新的格局,展示了走向统一、走向开放、走向文明发展的总趋势,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产生了重大的至今还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充满生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蒙古文化,形成了国际性、综合性的“蒙古学”。“蒙古学”就是以蒙古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内容是研究蒙古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的传承和繁荣发展规律,是研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助和谐、共同进步的过程和经验。蒙古学是国际性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及其成果必须旗帜鲜明地突出中国特色。根本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双百”方针。这是中国蒙古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是我们以往研究和创新所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原因,也是《文库》今后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
清朝监察立法制度及其历史镜鉴研究薛秀娟《清朝监察立法制度及其历史镜鉴研究》属于古代立法制度方面的著作,由前言、清代监察制度概述、清代监察立法体系研究、清朝监察立法的立法技术研究、清朝监察立法的实施以及清代监察立法制度的当代启示等部分组成,全书以清代监察立法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清代监察立法的体系、立法技术、实施,并提出了清代立法制度对现代的启示。《清朝监察立法制度及其历史镜鉴研究》对清代监察、法律镜鉴等发面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
法律史译评周东平,朱腾《法律史译评》以境内外新出中国法律史论文为内容。第七卷论文包括《传统法文化核心价值刍议——情理平恕的实践》《秦汉时期渎职与腐败的官员》《长沙五一广场出土东汉简牍的辞曹》《冒籍与行政诉讼》等共16篇,内容丰富,涵盖了上至秦汉时期,下至晚清民国的法律史上诸多问题,旁涉出土文献、思想史、行政史等诸多学科,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学术性。
-
北大法律评论辑委员会本辑共包括11篇文章,专题是“国际争议解决”,共4篇文章,涉及国际规则中的民商事项、国际投资协定的税收条款、熊猫债的单边规制模式和美国单边贸易措施对WTO的影响等主题。其他文章还包括《WTO上诉机构危机的原因》《霍布斯论主权的三重合法性及其型构的公民义务——兼与蒋庆先生商榷》《众包网上争议解决——群体智慧如何解决网络争议》《密尔的社会主义者身份之谜》《劳工、贸易与霸权——国际劳工组织基本劳工权利的缘起与争议》《中国语境下讯问程序的解释学进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7世纪初普通法法院于特权法院的对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