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写作
-
热点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范文舟 著《热点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钓鱼岛问题如何产生和变化、钓鱼岛问题引发了怎样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对钓鱼岛问题所引发的中国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应当怎样评价、钓鱼岛争端背后的实力对比如何、钓鱼岛争端的影响如何等。
-
从警察到律师刘玉林 著《品阅人生书系:从警察到律师》采用纪实手法,将作者的亲身经历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来描述作者从警察到律师的人生轨迹,个别案例作了适当的技术处理。从警部分,分为片警、内勤、预审、顾此失彼、三次充电、两次应试、一部专著的难产、便衣警察的自律八个专题,记述作者的学习、工作、写作、做人做事成长的心路历程。经商部分,分为助理、经理、法人、先礼后兵、外事无小事等,从中体验作者的五味人生。退休部分,分为退休前、中、后三部曲,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态转化及其适应过程。律师执业等部分,记述了作者亲手办理的五例刑事辩护和八例民事代理,以及做法律顾问和创办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尝试。感悟部分,用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总结不同角色的和谐文化、和谐经济、和谐法律、和谐人生。
-
法律的断章吴情树 著全书分为五辑:第一辑为“闲庭法治”,这部分内容主要为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法学随笔,如《“我们”的法学从何处来》《法学与医学的和谐交响》《港剧细节中的香港法治》等。第二辑为“缘法深思”,主要是作者基于自身的刑法学专业而对我国刑法制度和法律制度具体而微的思考,体现了一个刑法学者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如《修法后应公布完整的新法文本》《刑法修正当心走进误区》《刑法修正的权限之辨》等。第三辑为“佳作品茗”,作者除了品读著作之外,还描绘了与所品著作的作者的交往经历,读来生动有趣。如《陈兴良教授的学术轨迹》《行走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放宽刑法的视界》等。第四辑为“问路法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作者身为法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法学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其中有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未来”这样的宏观思考,也有对“刑法学教学方法之我见”“刑法学习的基本方法”等具体问题的探讨。第五辑为“驻足情深”,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对师长和母校的深情怀念,文章真诚质朴、感人至深,其中包括《母校的牵挂》《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储槐植先生给我一封亲笔信》《永远的先生马克昌》《追忆马克昌先生来福建的日子》等。
-
死刑台前的告别(美)大卫·道 (David R. Dow)著这是美国知名死刑辩护律师大卫?道讲述自己替死刑犯辩护经历的书,这是他用生命书写的真实故事。他的生活充满极端的矛盾,在充满冷漠和无能法官的司法体系中,他为美国死刑犯的生命而奋战,为生命尽头就在眼前的个案,争取更多时间。这些生死一线间的故事,提供了一种鲜明且私密的角度,直视死刑的真实样貌:无论是审判法官难以捉摸的思绪,监狱和行刑室的例行运作,到身为辩护律师、自己的日常生活被卷入;道德的追寻,终需付出代价。面对死刑的一切,大卫?道没有激情地宣扬理念,却是低眉淡笔,陈述种种事实与挣扎,让人憾动、低回不已:原来,希望悬系于每一个字、每个行动之中,生命就在一线之隔,而去做正确的事,永远是知易行难。
-
法律文书实训教程魏清沂 编法律文书是体现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载体。法律文书实训一方面综合了法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综合了写作学、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等特点。魏清沂主编的《法律文书实训教程》以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最新制定下发的各类法律文书制作格式或样式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总结并吸纳了法律文书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编著而成。《法律文书实训教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法律文书实训总论,系统阐释了法律文书实训的概念、特点、目标及方法,法律文书的特点、性质、作用、分类及制作原则;法律文书制作要求与技巧等基本理论问题;下编是法律文书实训分论,具体讲解了刑事、民事、行政类常用法律文书的概念、功用、结构内容、制作方法和制作中应当注意的细节等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本书便于学生通晓法律文书的整体规律,掌握主要法律文书的制作技能;内容安排上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在实训部分设有法律文书制作练习资料,便于学生自学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
法律的印迹冯玉军 著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制定了意味隽永的法律制度,涌现出许多性格鲜明的法律人物,发生过无数扣人心弦的法律故事,形成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法制文明。《法律的印迹》一书对中国法律历史中有典型意义的律例人事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述和理性公正地评析,中西对比、古今映照,力求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广大读者可以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提升法律水平和人文素质,加深对历史真实的了解。
-
路在前方邹旴旸 著本书的读者定位主要是全国高校法学院即将毕业或刚毕业的学子、计划从事或正从事律师助理行业的这类群体。本书不是一本律师助理的“教科书”或“成功学”,不以说教的方式行文叙事,而是从一名“90后”律师助理在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实务的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了其心路历程和工作点滴。读者可以把它当成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抑或是一名律师助理的办案手记。 本书语言风格通俗易懂,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从律师助理走向执业律师道路上的心态,以作者真实心路历程作为基垫,这些源于真实的事例和想法,或能给律师助理一些帮助和指引,或能传递一种正能量,引起律师助理、执业律师内心共鸣;本书的标题中突出了“90后律师助理”,乃因“90后”这个群体在步入职场、实现自身价值的路上备受非议,而作者希望籍本书中的内容,让人们对“90后”能有一个更客观实际的认识;“成长手记”这一章则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记录作者的部分办案经历。
-
法界之戒李绍章 著《说文解字》道,“戒,警也”。作为一种规则和秩序,“戒”既有规矩遵守之解,也有底线突破之意。各界都有戒规戒律,要守戒或除戒,不能破戒或犯戒。《土生阿耿“三戒”文丛:法界之戒》对法律规则、制度和实践中的诸如恶法邪律、执法不正、司法不公等破戒或犯戒乱象,进行了毫不留情地讽刺和鞭挞;对自觉守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守戒善举,进行了不惜笔墨地评论和褒扬;对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弘扬自由和正义精神等除戒期待,进行了煞费苦心地呼吁和呐喊。
-
历史叙述王志华 著《历史叙述:从客观性到合理性》以客观性问题为中心,但却不囿于客观性,而是拈出史学的认知、伦理、审美三个维度,由此入手对历史叙述作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其立意所在,是强调史学之为科学与人文学说的双重维度,由此提出统御全局的合理性概念,由此把握历史叙述中认知、伦理和审美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
反思与重构彭芙蓉,冯学智 著为了理性地定位人民调解在纠纷解决机制配置中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建构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的形态与功能,《反思与重构:人民调解制度研究》通过对人民调解制度的概念、性质、功能和特征的论述及其历史的考察,对人民调解制度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现状及其原因的评析,以寻求人民调解制度在适应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特殊国情下的完善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