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材与法律考试
-
2005年司法考试考前自测试题及详解詹昊、左坚卫内容及特色:该书拟出三套试题,并详附答案及解析。作者拟作到如下特色:A.每一试题体例、分数结构、题型方式全部依照2004年司法考试题;B.每一题均有详细解答,解析内容同《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C.将2004年司法考试后出现的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内容涵盖其中。
-
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杜宴林内容介绍:本书从对法律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切关怀(焦虑)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认真对待人文主义,核心学术思想鲜明,围绕核心思想而展开的各种论述有理有据,环环相扣,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和拓新意义的见解。诸如,在法律的演进与变迁中,人文主义是核心旋律;两大法系的立法无一例外都证成着并将继续证成着法律的人文主义旨趣和价值荷载;法律教育应当重塑人文主义教育模式以及法制现代化的根本逻辑在于人文精神的现代化等等。这些见解和观点对于新世纪的法学研究,无疑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也充分表明新一代学人自觉的学术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浏览更多内容>>>
-
法律文化导论刘进田、李少伟卢梭在其所著《社会契约论》中将法律分为四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法律文化的法律。他写道:“在这三种法律(政治法、民法、刑法——引者注)之外,还要加上一个第四种,而且是一切之中最重要的_种;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制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尚、习俗,而尤其是舆论;这个方面是我们的政论家所不认识的,但是其他一切方面的成功全都有系于此,卢梭所说的“风尚”、“习俗”、“舆论”其实就是法律文化的表现形式。法律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异常强大。法律文化之所以力量强大,是因为它不是一个民族少数思想家、理论家头脑中的“思想”、“理论”,而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心中赋有的集体无意识或集体意向,是“文化”。不少论者常将“思想”或“理论”与“文化”混为一谈,相互等同,这是错误的。“思想”或“理论”是少数思想家、理论家自觉理性建构而成的,它可能是充满理性的,美好的,但它同“文化”比较起来,一是缺乏力量,二是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譬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我们在几年内就可以使其变化。但“文化”就不同了,它是相当稳定的,并因其主体的众多(全民族成员)而非常有力量。“文化”的有力量特征使得“其他一切方面的成功全都有系于此。”因而,作为中国新型社会结构形式的法治能否成功,也可以说就系于一种新的法律文化能否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构起来。没有写在民族全体成员心中的法律文化的支撑,作为制度的法治是不稳固的。因此,必须对法律文化加以理性自觉。对法律文化进行理性自觉显然属于“思想”或“理性”活动。尽管“理论”的力量有限,但“理论”、“思想”可以转化为“文化”。“思想”转化为“文化”。“思想”的力量才会变得强大起来。我们对“法律文化”进行理论研究,就是想使我们的“思想”能够转化为“文化”,成为法治强大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支撑。中国建构法治社会所遇到的法律文化有两套,一套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套是西方法律文化,而中国的法治更多地须从西方移植,这是中国人不可避免的宿命,就好像市场经济,中国人避了几十年仍避不过去一样。然而,西方法律文化在西方是“文化”,但在中国仍然是“思想”或“理论”。如何在中国将西方法律文化从“思想”转化为“文化”,这是知识分子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颇有文化启蒙、文明更新意义的工作。《法律文化导论》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这样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这项“理论”工作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我们近数十年来思考的“一体双元哲学”。“一体”即人是本体,特别是有个性的个人是本体,“双元”则指个人的感性经验存在和理性超验存在。在此种哲学看来,社会的一切制度建构之终极目的是成全个人自由,当然这里的个人是平等的个人。一切有背于个人自由这一终极目的的制度建构都可以叫“异化”。“法律文化”也可以说是人们心中的内隐性制度,因而它也应以个人自由为终极价值,个人自由正是我们在本书中所围绕的轴心性价值。我们力图在中国人心目中建构起这一核心价值,并使这一价值从“思想”转化为“文化”。文化是人的内在本质和结构的对象化,而人的存在结构是由经验的人和超验的人构成的双元性存在结构,因而文化也就有经验外显的层面和超验内隐的层面。书中对法律文化的讨论既注重了其外显经验层面.又倚重超验内隐层面。从前者看我们在书中讨论了法律文化的经验性基础和条件,如法律文化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和条件,这些讨论展开于第十、十二、十三诸章;从后者看我们讨论了法律文化的超验性根据和前提,如哲学的、文化观念的根据和前提,这些讨论展开于第二、三、四、五、六、七诸章中。对法律文化概念本身我们在第六、七两章作了不同视域的讨论。两种视域中的文化概念当然是有一些差异的,其中文化学视域中的法律文化概念侧重于狭义的又化概念,这样的法律文化是内在的、隐型的、精神性的存在。在最后三章中讨论了法律文化的变迁和现代化问题。这是本书的大体内容架构,在此向读者略作介绍。
-
《劳动法学》作业集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组编为适应法学教育的发展和网络教育学生学习《劳动法学》的需要,特编写了《劳动法学》作业集。本作业集包含各章重点与难点、练习题和参考答案三部分内容,逐章编写。各章重点与难点是指各章复习和考试的基本内容;练习题依据教学内容编写,与该课程考试题的形式与难度相同;参考答案则针对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题进行解答,供学生参考。本作业集可供学生在相应的章节学习之后分阶段使用,也可供学生学完本课程的全部内容之后备考使用。
-
刑理实证研究孙应征、陈晓枫内容介绍:本书是为庆贺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先生八十寿辰,由马克昌先生的学生、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结集而成的论文集。涉及犯罪论、刑罚论、刑事政策、刑事执行等内容,涉及了当前困扰司法实务部门的热点罪名,对司法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沈国明,王立民 主编全书概述了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传统法学向近现代法学的转型与发展,介绍了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等近现代法学各学科的主要成就,评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原则”等重大争鸣问题,回顾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法学教育研究机构和社团的演变。是一本涵盖二十世纪中国法学各主干学科的学术性著作。
-
律师执业讲坛北京市律师协会编内容介绍:从2002年起北京律协为提高行业素质,不定期在北京举办了数场由著名的法官、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讲座。这些讲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服务于律师执业需要,又在一些理论性、行业内新领域上有所前瞻,因此,无论在为律师排忧解难,解决执业中的困惑,还是在理论素质培养,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上都富有建设性,为提高北京律师的整体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这种现场讲座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律师不能亲耳聆听讲座;其次,就是北京的律师也常常因为一些原因而错过讲座。这不但是想听而没能听到的律师的损失,也是讲座举办者的损失。因为,讲座没有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益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律出版社和北京律协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出版这些讲座的精选本。
-
强制执行指导与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内容介绍:本书主要包括执行工作政策与精神,以及一些相应的司法解释。
-
《商法学》作业集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组 编商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商法及其发展规律,在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法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它除了研究商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我国现行的各种商法法律制度及法律规范以外,还研究我国商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商法在实施中的情况和经验等。本作业集内容包括各章重点与难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模拟考试题等几个部分。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本作业集指出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能在最快时间内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既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生自学。
-
律师事务所新体制构想何云选本书内容分两篇:律师所建设篇;律师行为篇。律师所建设篇分为总论、专题和操作答疑。在总论中通过论文、建所纳要及释义、章程及释义的形式,概括阐述建所理念和设想。为解释读者可能发生的疑义,将总论中读者阅后可能提出的较为重要的问题,在专题部分以专题论文的形式予以说明;对较简单的问题,在操作答疑部分以问答的形式预以解答。在律师行为篇中,简单介绍了在从事律师业务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以有志于规模所建设的同仁创体制,以体制聚人才,以人才创品牌,以品牌获效益,以效益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