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大事记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司法文件选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实证研究袁钢 著本书以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运作为主体,以北京市法律援助不同运作模式为客体,以规范和实施北京市法律援助制度为内容,以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构建和完善为目标,围绕如何提高北京市法律援助体系有效性这一核心问题,采取实证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以实现“所有人的正义”。本书用数据来说话,用资料来证明,北京市政府主导的专门法律援助机构如何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政府购买律师法律服务模式提供的法律援助存在哪些现实问题,民间法律援助机构在减缓社会冲突中扮演何种角色,法律援助与高校法学教育如何更好地结合等问题,以展现北京市政府主导、律师前导、公益倡导、高校教导的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法律援助体系。
-
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创新的法治之维周海源 著《创新的法治之维:科技法律制度建设研究》从科技法学体系着手,提出科技法首先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一定要以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为导向。据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科技法应建构基础性立法与领域性立法并重、公法与私法混合的法律体系。为实现这一目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应当升级为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确立其基础性立法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按科技创新开展流程,科技法有必要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法律制度。全书分七章,内容涉及科技法的整体性变革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律制度研究、政府创新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创新主体法律制度研究、创新投入法律制度研究、创新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创新环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分别就上述各项科技法律研究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发生的变革及完善方向进行了研究。
-
信任型法治政府李佳信任是社会重要的整合机制之一。没有共识和信任,人类将不可能建构持续的社会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大变革是人与人、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转向以契约制度为中介的信任关系。法治是培育制度性信任的*好的土壤,法治能够控制公权力的恣意行使,使公民对于政府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会怎样如何运用公权力、将会如何影响到个人的权利形成预判,法律的稳定性、明确性能够使人民产生信任感。
-
审判监督指导景汉朝,孙华璞,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院《审判监督指导(2016年第3辑.总第57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争鸣民事再审程序疑难问题专题、文书选登、最高人民法院案例评注、地方法院案例评注、经验交流、实务研讨、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再审信箱等栏目。《审判监督指导(2016年第3辑.总第57辑)》稿突出实用性,力求为审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兼顾理论研究,为审判工作者提供理论探讨的平台。
-
中国少年司法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 编《中国少年司法(2017年第1辑 总第31辑)》可以让广大少年司法工作者及时了解党和国家一个时期内对少年司法工作的大政方针、基本政策和工作要求准确把握优选人民法院党组对少年司法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明确少年司法工作发展方向的平台。
-
常熟市普法志暂缺作者《常熟市普法志》记述1985年以来江苏省常熟市普法工作的专业志书。全书包括“序”“凡例”“大事记”“一五普法”“二五普法”“三五普法”“荣誉”等章节,详细记述了常熟市开展的“一五”普法至“六五”普法的工作经过,以及全市普法工作现状、经验和成果。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6主编,朱景文本报告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等若干角度,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法治状况进行评估。第一批评估对象为东中西部的九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