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司法改革地方试点与立法研究林劲松 等 著本书以全景式的视角观察司法改革地方试点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对司法改革地方试点进行实证化研究,梳理主要改革试点的立法成效,探讨司法改革地方试点与立法的关系。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揭示了司法改革地方试点的缘起及背景,阐述了司法改革地方试点的发展阶段与特征;第二章梳理了新时期司法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与诉讼制度改革试点的相关规定与立法成效;第三章厘清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地方试点对立法活动的影响;第四章阐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实践状况、经验与不足,探讨了认罪认罚试点改革对立法活动的影响;第五章阐述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改革对立法活动的影响;第六章主要围绕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与“智慧司法”建设这两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展开研究,检视了规范与实践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路径。
-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石亚军 著本课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强调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指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叙事与分析相结合、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回顾与展望相结合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主线,以各级政府富有创造性的生动的改革实践为依据,基于需求意识、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发展意识、建设意识,通过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典型研究,系统梳理了70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客观分析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阶段性改革留下的不足,真实反映了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带来的变化,全面总结了改革实践积淀的宝贵经验,深入回答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面向未来继续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全书构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题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想指南,基于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的思考,围绕从服务型政府建设到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政府、怎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思想和理论指导。第二章题为70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基于行政体制改革必然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奏响时代旋律的思考,作出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核心的改革阶段、逐步转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改革阶段、切实实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改革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统筹党政机构职能整体优化的改革阶段的划分,叙述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历程、阶段性目标、重点、措施和做法。第三章题为70年行政体制改革的主旨、成果与变化,基于行政体制改革必定切中时弊焕发新姿的思考,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由我国行政体制性质决定的改革主旨,从七个方面归纳了不断深化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果,从五个方面描述了深化改革使行政体制的面貌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呈现的变化。第四章题为70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与经验,基于行政体制改革必有价值可显规律可循的思考,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改革彰显的意义,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改革制胜的经验。第五章题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始终必须解决好的若干问题,基于行政体制改革必保正确定力的思考,围绕九个涉及改革方向与路径,具有原则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论述。第六章题为加快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基于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踏出新时代的节奏继续前行的思考,分析了新时代对深化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三维目标,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
司法认同论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吴英姿 著本书在社会学范畴的认同理论基础上,以制度认同为核心概念,以司法的社会认同要素为分析框架,将中国司法置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背景,结合司法公信力普遍失落的现实,论证司法社会认同机制正在经历的变迁。本书从普遍性角度提炼司法认同的一般规律,同时立足社会特殊群体,分析影响其司法认同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反思当下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司法认同问题的分析,证成提高司法认同的对策建议。书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上海检察研究龚培华 编《上海检察研究》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的,为更好地服务检察业务决策和司法办案而公开出版的专业法学研究成果,是检察院调研成果的汇集,具有较强的实务性。本书主要包含新型网络犯罪研究专题、服务大局、工作前沿、检察实务、个罪研析等内容,本书旨在以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发展,以实践之行促理论创新,将理论浸润与实践培塑深度融合,推动检察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良性互动,对司法办案实践和检察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贡献上海检察智慧与力量。
-
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深化与完善哈腾 著随着国家监察体制、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司法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的有序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面临着新问题、新形势和新挑战,如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监察监督与法律监督如何协调衔接;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法律监督与审判关系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如何定位、权力及其边界如何划定,等等,以上问题都需要理论上作出新回答。本文在明确界定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内涵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国家监察体制、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司法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影响以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在面对上述改革时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和自我重塑,具体设计了深化与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应实现的价值目标,并描绘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路径,即“一项原则、两个方向、三种角色”:坚持检察机关乃法律监督机关宪法定位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同时向下深耕法律监督主业、优化法律监督职能,向上拓展法律监督空间、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扮演好宪法法律、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守护者的角色。
-
书道湖湘倪文华 编湖南省书法院第二届学术交流活动,以北海李邕《麓山寺碑》作为理论研究与书法创作的重点,组织学者、书家前往麓山问道、书院访碑,在千年学府开展学术研讨、书法创作,旨在追寻经典,汇聚学术成果,借助北海之力,彰显“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阳刚正气和高远之志,拓展新时代湖湘书风新维度。
-
司法观·日知录刘哲 著本书为2023年日历,并为每个日期配有经典文摘。 这些文摘主要出自作者以往的作品,如《检察再出发》《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司法观》《法治无禁区》《法律职业的选择》等。 日历中所配文摘短小精悍,铿锵有力,契合“日知为智”的主题,亦即强调司法官对社会环境的塑造是日积月累之功。 作者将人性执法的现代司法观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贴近实务的表达:从微观的司法现象、具体的司法机理出发,寻求司法长期、良性发展的具体路径。
-
法治现代化蓝皮书公丕祥,李力,庞正 著本书总报告对我国2021年度法治社会建设基本状况进行回顾,指出其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前景作出了展望;地方报告以山东省为专门对象,从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基层治理四个方面展示法治社会建设在特定地方的基本样态;研究报告选取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和治理中的综合执法改革两个主题,采用实证考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专门讨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治理问题;调研报告以不同省份的6个街道或社区为对象,观察和剖析基层法治社会建设的实践问题;年度事件报告是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法治社会发展2021年度十大事件”的文字呈现。
-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黄富献,连春亮 编本书根据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领域**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写,针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热点,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包括:导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机制、社区矫正工作、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法律援助工作、法治宣传与依法治理工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安置帮教工作、律师和律师管理、公证工作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政法院校、司法部门、社区矫正机构学习研究和基层司法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社区矫正教育教程连春亮 编本书根据**颁布的《社区矫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编写,以社区矫正教育的理论和实务为中心,对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包括:矫正教育的基本问题,矫正教育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和现实矛盾,矫正教育的原则,矫正教育的规律,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行为矫正,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教育,解矫教育和回归教育,矫正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对政法院校、司法部门、社区矫正机构学习研究和进行社区矫正教育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