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经验法则在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问题研究李海峰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经验法则的域外历史流变出发,梳理经验法则的历史形成过程,揭示经验法则与我国内生文化土壤的高度契合性,抽离出经验法则的事实本质属性和法律诉讼因子,进而将经验法则从一般性概念中相剥离,凝练出司法视域下的经验法则涵义、特性、类别、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聚焦刑事司法实务,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近20年来明确适用经验法则的刑事案件,审视经验法则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将增强司法人员对经验法则的刑事司法价值认同感作为破解问题的前提基础和首要条件。第三部分着眼整个事实构建与确认这一司法诉讼过程,从诉讼模式、审判程序、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模式等方面诠释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的过程原理与诉讼机理,进而按照犯罪认知到犯罪类型化思维再到以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引导案件事实建构的演进路径论证经验法则切实功效,从而完成经验法则适用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的正当性证成命题。第四部分从经验法则在“四要件”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适用状况出发,反观犯罪构成理论发展概况及典型式样,揭示经验法则在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中的表现与特征。第五部分基于经验法则作为犯罪事实认定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思维方式,诠释经验法则在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中的适用路径、规则及其限度。第六部分立足切实发挥该智力成果在以犯罪构成要件为引领建构案件事实中重要功效,按照立法规范、理论支撑、规则塑造、配套机制的思路脉络,阐释经验法则适用需要具备的保障条件、规则及机制。
-
风险社会刑事立法论纲叶良芳本书从风险社会这个“切口”全面探讨了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正当性问题。首先,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案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当前正处于风险社会”这一命题。在此基础上,以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对传统刑法理论予以批判性反思,对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诸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书侧重于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体系性构建,内容涉及风险社会理论的刑事立法镜鉴、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危机、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基本立场、风险社会新罪增设的基本原理、风险社会刑罚配置的基本原则、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程序保障、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个案评估以及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配套制度等。 本书主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面向回应了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正当性难题,构建了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正当性标准,从而为风险社会刑事立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在整体上有利于提升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质量,充分发挥刑法在风险规制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然机能。
-
专利侵权抗辩的类型化与体系构建季冬梅专利制度具有价值多元性和利益平衡性,其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但促进科技发展和创新,鼓励文化交流与传播,最终实现全人类共同福祉是贯穿始终的方向。伴随着世界各国对专利保护的加强,专利扩张带来的专利蟑螂、权利滥用等问题与困惑却引人深思,单纯追究专利数量已成为过去式,如何提升专利授权质量、发挥专利制度价值、维护专利制度利益成为新命题。本书专利权扩张的反思和专利正当性的研究入手,以类型化方法,梳理不同专利侵权抗辩事由在整个制度体系中扮演的作用,并构建专利侵权抗辩的整体框架。本书以权利人的诉讼请求逻辑链条作为体系化的依据,专利侵权抗辩可划分为“被控行为不构成侵权”,“被控行为虽构成侵权但有法定豁免事由”,“原告存在滥用等不正当行为导致专利权失去可执行性”三个层面的专利侵权抗辩类型。而即使被控侵权行为仍属成立,被告方最后还可基于“专利侵权责任的抗辩”而免于或减少侵权责任的承担,这是原被告双方与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法院综合衡量多方面因素做出判决的路径与依据。通过对价值基础的类型化,以及链条式抗辩体系的梳理,本书试图论证并完善专利侵权抗辩的体系性和包容性,从而为实践中应对新问题、新现象提供参考。
-
税法实务高玉莲 聂秀萍 主编本教材以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系统地介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并按照税法体系和税种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教材内容包括:税法概述、增值税法律制度、消费税法律制度、关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资源税法律制度、财产税法律制度、目的和行为税类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本教材按照高等学校教学的要求,知识点全面,主次突出,内容合理,尽可能地体现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引进大量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学习税收理论的同时,亦培养了实践能力。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法学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亦可作为在职财会人员、税务人员等的学习参考用书。
-
全国学会品牌保护与运营指南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暂缺简介...
-
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国际比较研究孙志凡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问题是摆在我国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法治、增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立足这一背景,创造性地从专利基础性问题、FRAND许可承诺和许可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典型许可滥用行为、经营者集中控制、禁令救济和完善反垄断规制路径的建议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
交易网络化与经济刑法变革涂龙科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结合交易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经济刑法的法益、义务犯、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以及解释论等方面的理论变革提出了富有启发性与可行性的见解。基于法益二元论,将超个人法益划分为溯源性超个人法益和独立性超个人法益,构建“溯源性 独立性”的经济刑法二元“双环”法益结构,并对两类法益的具体判断加以阐释,对其解释规制和立法批判功能加以论证。占有仍须以事实的、物理上的对虚拟财产存在控制、支配为前提,若没有事实上的相关因素,行为人对虚拟财产不存在占有,或者不发生占有移转。明确不同类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和归责路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不仅仅是配合的消极义务,亦涉及特定情形下主动进行风险审查的积极义务。在网络犯罪的主观方面,对“主观目的标准的引入”“明知的判断”等命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对网络犯罪中的从犯重新解读,帮助犯与正犯的区别主要在于责任上的不同,在违法性上无量的不同。对共犯从属性理论、意思联络的必要性以及中立的帮助行为进行了不同于传统视角的阐释。立足于缓和的违法性一元论,主张在网络时代中,经济刑法即便采取实质解释,也应该将其限定在出罪方面,入罪方面仍应该坚守形式解释论。
-
德国刑法分论约翰内斯·韦塞尔斯,托马斯·希伦坎普,扬·舒尔财产犯罪是指侵犯他人财产或具体财产价值的犯罪。这一术语可从广义和狭义上予以使用,取决于财产损失的出现是否属于相关犯罪类别的刑事处罚条件(比如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背信罪),抑或只是构成要件行为通常的伴随结果,而非其必然后果。后者涉及财物犯罪,相较于狭义的财产犯罪,财物犯罪特点首先体现在,其(比如盗窃罪和毁损财物罪)亦将经济上无价值之物纳入保护范围(例如偷走情书、撕毁他人纪念照片等)。在本书第43版中,扬·舒尔(Jan Schuhr)对第1条、第24条以及第13条至第21条做出了修订。
-
数字化时代的法治与智能梅中伟本书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时代的背景和数字思维的重要性、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中的法治智能问题等,是作者对数字化时代中法治智能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研究的结晶,在本书中,将对数字化时代中的法治智能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透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数字化时代对法治的挑战和机遇。
-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宁立志《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原名《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2015年创办,自2019年起改为现名。《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研究》力求汇集百家观点、砥砺学术思想、凝聚学术共识、研拟法治策略,赓续往学,推陈出新;作为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以及两者交叉领域学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园地,始终坚持高标准选稿、用稿,突出学术导向,追求学术创新,鼓励学术争鸣,弘扬学术精神,尤其强调贴近中国现实,服务中国进步,以期推动理论与实务的不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