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互联网金融行为的 罪与非罪徐彰 著本选题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犯罪治理现状及问题,作者指出,互联网金融犯罪属于行政犯,罪与非罪的基本界分应围绕构成要件中的行政要素进行。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非法性”需要经过未经批准和违反国家规定的双重检验,在法益上,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金融安全观”,将金融管理秩序法益解构为金融安全与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作者认为,以突破罪刑法定原则为代价在短时间里看似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从长远看却毁损了刑法的机能,极大地破坏了国家的刑事法治。应当树立重民轻刑的思想,通过刑民交叉的路径强化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在处理互联网金融纠纷中的地位,限缩刑事打击圈。 本选题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犯罪治理领域具有现实意义。著名刑事法专家刘艳红教授作序推荐。
-
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的安全保障义务研究李晗 著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以其大规模、高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变革。大数据时代的网上银行与实体银行、传统时代网上银行相比,呈现出诸多的新特征,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新风险。从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角度重构和完善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法律制度,是提升大数据时代我国网上银行安全保障能力、维护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合法权益、促进我国金融法治发展、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网上银行发展到大数据时代,业务日益呈现开放性、高效性、个性化、新型化的新特点。网上银行用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无论是储存于某一网上银行服务器中的静态信息,还是流动于各系统中的动态信息,都面临着被泄露和非法利用的风险,确保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日益成为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安全保障义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安全性是银行的首要经营原则。银行自产生之初,保障交易安全就是其首要的经营原则。大数据时代对网上银行的交易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电子合同、电子签名以及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促进网上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网上银行往往利用电子格式条款强制用户选择同意,电子签名技术的漏洞导致无法确定交易双方的身份,未经授权电子支付规定的不完善导致用户完全承担资金被盗的法律风险,因此,保障交易安全也是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安全保障义务的重要内容。在网上银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方面,我国目前未规定网上银行信息安全存储与传输的技术标准、各家网上银行《隐私政策》关于信息使用规则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对信息安全告知义务与协助义务的法律规定、未细化信息泄漏后的举证责任和责任承担、网上银行信息安全监管存在交叉执法与多头执法的弊端、未建立信息安全国际常态化合作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义务规定的不足,应规定网上银行信息安全存储与传输的完整性保护标准与保密性保护标准;网上银行《隐私政策》中的用户信息使用规则应当具体、明确;建立包含告知义务、协助义务与保密义务在内的网上银行信息安全附随义务体系;明确网上银行未履行信息安全保障义务时的责任承担;确立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信息安全监管模式;加强网上银行信息安全的国际合作机制。在网上银行的交易安全保障义务方面,我国目前未规定数据电文到达指定接收系统以外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电子签名的“技术中立”立法模式也存在缺陷、电子合同的格式条款损害网上银行用户的权益、未明确电子代理人出现错误后的责任承担、未明确未经授权电子支付纠纷中的责任承担和举证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网上银行交易安全保障义务规定的不足,在电子合同方面,要细化电子合同的内容、建立电子合同撤销制度、确立网上银行用户撤回电子合同要约和承诺的权利、明确电子合同成立时间、完善电子代理人制度;在电子签名方面,须适用“技术中立”和“技术特定”相结合的立法模式、规定网上银行的附随义务、完善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电子支付方面,具体区分经授权和未经授权电子资金划拨情形、明确未经授权电子支付纠纷的归责原则及证明责任、充分运用电子证据存证平台和司法区块链模式,完善未经授权电子支付法律制度。
-
网络视听行业版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实务研究陶乾,吴亮 著本书聚焦于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版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问题,对近年来发生的法律纠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类型化梳理,从侵权行为模式、案件焦点与相关法律规定等几个方面对司法实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说法的方式,对权属认定、信息流和算法推送、第三方平台电子证据效力、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思路和影响因素等焦点与热点问题进行专门剖析。本书既关注了网络视听产业面临的常规法律问题,也分析了实务中对互联网传播中著作权保护的困境。本书适合法律实务工作者、网络产业法律从业人员以及知识产权领域学习者阅读。
-
侦查中的逻辑问题与研究徐海燕 著侦查和逻辑的之间的关系从来就非常密切。刑事案件侦查虽然外在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侦查活动,但从本质上讲它总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依靠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的逻辑思维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侦查过程在刑事案件中的也体现为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就是溯源、推导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必须借助于逻辑推理这种形式来完成。逻辑推理是对案件情况正确地进行分析和推断的必然途径,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刑事犯罪高发、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冲突加剧矛,社会盾凸的严峻状态下。一方面,刑事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 这一情况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犯罪的有组织化、暴力化、低龄化、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犯罪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和犯罪手段的快速升级迫切要求我们要把 握新形式下刑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强化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随着法治建设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贯彻落实,法治意识 和权利意识普遍深入人心,司法机关对于办案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推进侦查破案工作和提高办案案质量,逻辑推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著作权、文化产业与法治易继明,刘毅 著本书结合影视、音乐、游戏、体育等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新趋势,剖析相关前沿、热点问题,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金梦兰的论文立足于当下电子竞技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背景,探讨相应的法律规制路径;常亮、乔娇娇的论文研究了演艺合同中“道德保证条款”的适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郑懿的文章以帝国主义文物返还作为切入点,展开对外国主权豁免的评述。主题研讨部分,本书紧密结合时下著作权法修改的背景,选取了作品类型法定、广播组织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权利范围三个热议话题,纳入了赵莉、宰丝雨和张媛媛的三篇文章。名家访谈和案例分析部分,本书紧扣热点,对纪实类影视开发制片与法律保障专题研讨会进行了详情实录,并选择了“九层妖塔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商标案”,展开深入评述。本书还在*后部分对*新娱乐法资讯进行了梳理,供读者了解娱乐法领域的*新发展动态。
-
民事诉讼证据裁判规则1李明 编《民事诉讼证据裁判规则(一)》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研究会及其分会借助大数据检索平台,形成同类案件大数据报告,为使用者提供 同类案件裁判全景;从检索到的海量类案中,挑选可索引的、优秀的例案,为使用者提供法律适用参考,增加裁判信心,提高裁判公信;从例案中提炼出同类案件的裁判规则,分析裁判规则提要,提供给使用者参考,帮助法官直接参考从这些好判决中提炼、固化的裁判规则。本书对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适用疑点难点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对于民事诉讼证据的统一法律适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
民事诉讼法规则编释倪新枝 著《民事诉讼法规则编释》着眼于《民事诉讼法》的教学与实践,从理论到适用、从广度到深度都进行了深化与释义。总体上讲,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能够健全《民事诉讼法》理论所体现的系统性与基础性。《民事诉讼法》规则中,缺少内容的连贯性及承接性。把基础理论融入其中,能尽量减少法条所带来的破碎感,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二,能够深化《最*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所凸显的完整性与细致性。编写时,将近二十年来“两高”出台的各种司法解释、指导性文件、指导性案例及会议纪要等,结合具体法条的内容,有机地排序、编入及分类,增加了释义的精度,补充了法理的缺失,改善了法条的适用性。第三,能够体现本书所呈现的精准性与延展性。在阐释中,深入说明法规则的相关问题,明确注释每段、每句、关键词的意思和出处,系统注明相关解释的异同,并对有些已被废止、代替或与现行法律发生冲突的“两高”解释等条文进行删除,对前后解释不同的规则进行对比、更正与修改,减少了理论研究和法律适用的难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法律法规大字学习版为中国法制出版社于2022年推出的法律法规系列图书,为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法律法规,在确保法律文本准确的基础上,本丛书对法条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编辑加工处理,以帮助广大读者记忆、学习。 本分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分册,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一部单行法律。学好治安管理处罚法,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
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有效避免劳动争议,合理应对劳动纠纷,开卷有益 “劳动三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重点条文均加注注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解读王翔 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根据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决定》修正。为了配合反垄断法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读者准确理解立法原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同志组织编写了本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王翔同志担任本书主编,逐条阐释了本法条文的具体含义,以期更好地推动该法的贯彻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