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鲍新中,吕占江,陈柏强21 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逐渐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因其独有的创新性、垄断性、杠杆效应、以及可持续性等诸多优势而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知识产权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知识资本,对提高国家竞争力起着很大作用,因此一些国家将知识产权战略列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一方面,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核心资源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来源;另一方面,金融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知识产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利用知识产权融资是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源有效融合的重要渠道之一,这种融资方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对较成熟和普遍,尤其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方式以及日本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而在中国,知识产权融资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作为知识产权融资的一种主要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在我国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n2018 年 12 月,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文科一期 ABS”在深交所成功获批,该案例被称为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零突破;2019 年 9 月,“凯得租赁 ABS ”首次尝试了专利许可反授权模式;2019 年 12 月,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次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2020 年 3 月,浦东科创一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疫情防控 ABS”)发行,到 2021 年 1 月底,我国共发行规模较大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31例。在此背景下,本书撰写团队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背景、发展以及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国情境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n
-
北大知识产权评论刘银良《北大知识产权评论(2020—2021年卷)》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主办,是以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题的专业性连续出版学术刊物。本刊注重学术规范,承继北大“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传统,意图通过学术出版和传播,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法研究的繁荣和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发展。本评论包括的研究论文涉及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新技术与新产业应用所带来的理论挑战与现实回应等。本刊为集刊,视需要设有理论专题、案例研究、国际保护、学术争鸣等栏目。
-
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吴汉东《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第二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系列》稿收录了吴汉东教授在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收集了作者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专注于知识产权法律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第二版在首版的基础上补充了之前遗漏的几篇文章,从而使文集内容更全面。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应用、保护逐渐成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有力工具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然而,由于政策、人员、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实际转化、应用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结合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第二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系列》剖析了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常见方式和程序,并分析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因素。分为政策运用与战略实施、法律制定与规范适用和制度评价与法律完善三编。
-
人工智能的政策与法律框架研究孙占利基于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及其政策与法律实践状况,本书探讨我国关于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政策促进法律保障制度,以人工智能伦理规则为先导对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的政策与法律问题进行系统化、科学化、本土化及具体化的研究,就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人工智能的伦理规则、人工智能战略规划与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自动驾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司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研究建议,以期推动人工智能的理性研发和规范应用,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
量刑规范化研究梁旭本书以法官的视角,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调研工作,根据量刑实践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寻找适度规范量刑的方法和路径,探索量刑目的、量刑原则、量刑方法、量刑情节之间的层级和内在逻辑,归纳规范与量刑方法相匹配的量刑步骤。在规范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官裁判思维的作用,为完善我国量刑规范化,实现量刑公正的终极目标提供了一份科学的指引。
-
民法典的编纂微观与解释前瞻陈慧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颁布施行,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民法典的编纂是一项宏观而又离不开细节的大工程,更加离不开中国法学学者尤其是民法学者的智识参与,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任何一个理论的探讨都将具有历史的意义,都能为未来理解和适用民法典的文本规范提供历史的注脚。本书以《云南社会科学》期刊为平台,择取有关民法典编纂的专题文章,编辑成册,通过出版的方式将这些历史的“细枝末节”记录下来,以飨读者和来者。
-
中国环境法治转型的规范阐释陈海嵩中国环境法治正处在全面转型与创新的历史性进程之中,这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来源于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如何理性认识这一转型过程并体现在环境法研究之中,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不可回避的时代任务与历史使命。本书从法解释论出发,立足于规范分析的视角,遵循“实践背景-理论基础-规范内涵-制度构建”的逻辑理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提炼其中的规范形态与规范内涵,在“政党-国家”的互动关系中揭示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发展与演化的深层逻辑,特别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制度现象,在现行宪法、法律的基本框架内提出具有理论融贯性和秩序整体性的解释方案,实现环境法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
-
区域行政协议的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汪建昌本书以政策网络理论为研究基础,探究区域行政协议运行机制和契约精神,选择南京都市圈行政协议及其运行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进程及都市圈行政协议的历史发展,主要考察南京都市圈整体行政协议、部门行政协议及小板块行政协议、从中分析南京都市圈行政协议的特点及其运行。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南京都市圈行政协议有效运行的多方面要素:都市圈行政协议文本及运行缺少规范性、行政协议的主题应该更专注于公共服务、都市圈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及进一步提升主体契约精神。
-
法学与经济学的联姻暂缺作者本书中的论文主题既包括法律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也广泛涵盖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等具体的部门法领域;既涉及国家立法、地方立法和政府公共政策,也涵盖法院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公民守法等领域;有的系统论及法律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宏观问题;有的深入剖析了某一法律条文的微观适用;有的讨论的是国际法、国家法的制定与实施;有的则是研究民事习惯、商业行规的形成与演化。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不失为一部好的跨学科研究著作,可为相关研究者及立法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案例与实务广和龙律师民商事团队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本书根据《民法典》和配套司法解释,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理解与适用》一书写作,针对当前婚姻家庭、继承实务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结合法律实务经验和本团队的意见,对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每一个问题分为律师观点、法律依据、典型案例、律师小结四部分,法律与实际相结合,说法用法,说透讲明,旨在准确理解和掌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的精神要义,解决人民群众在婚姻家庭、继承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