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问答本书编写组编暂缺简介...
-
法律语言学刘红婴著刘红婴,1962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法律语言学、法律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学和世界遗产法。著有《弹性法律语言论》、《世界遗产概论》、《中华精神》等独著、合著十余种;在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立法技术中的几种语言表述问题》、《法律词语构成法浅探》、《成文法中的“或者”问题》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综合类报刊上发表学术随笔、评论、新闻专稿百余篇。本书以法哲学的视角、语言学的方法,对法制定、法研究、法实践中的专业语言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总结了专业语言符号系统的生成、运用及徨的规律及规则,阐述了这个语言系统存在的实用意义和文化价值。作者通过系统挖掘、把握法律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特点,归纳了它们的法定规则和习惯规则,并适度分析了应用中的得与失。全书内容由法律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法律语言的应用体系两大部分组成,共分14章,将相关内容有序地分层次进行了诠释。贯穿全书的基本态度是:注重法律语言自的运作规律,并尊重其存在的事实合理性和学术合理性。同时,多角度运用比较的手段,辨析语言质量的优劣高下。
-
法言全译韩敬译注暂缺简介...
-
超越比利牛斯山贺卫方著为庆祝母校西南政法大学成立五十周年,北京校友会策划了这样一套规模不小的学术文库。作为一个一直热心校友活动的毕业生,自己为能够参与这件盛事而感到由衷地快乐。但是,当几位老同学劝我也应该为这套丛书贡献一种的时候,我却犹豫起来了——近年来已经出版过几种文集,新东西很少,根本没有足够的材料做出一道能够与这桌学术盛宴相般配的佳肴来。推托不过,只好另辟蹊径。忽然想起过去曾经计划编辑过一个自己文字的选本,当时我的家乡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约请一些学者编辑一套自选集丛书,每个人的集子中包括论文、随笔以及对话等。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安排,就用了一段时间,编成一个集子,写了自序,书名也取好了,就是眼下这个名字。但是,后来考虑再三,自己还是主动要求退了出来。只留下一篇自序无书可附,在网上偶尔露露面。自那以后,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些年来,我又陆续写了一些文字,尤其是随笔评论类的东西,发表得较多,也有几个集子出版。现在,为了参加这套丛书,不妨在此前的基础上,重新编辑一个新的文集,作为给母校生日微薄的献礼。于是就选择了5篇论文,30篇随笔和7篇序文,加上不久前在母校所作的一场关于西南政法大学精神的讲座记录稿,辑成此集出版。由于多数文章此前曾经收入过《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法边馀墨》(法律出版社1998,2003第2版)、《具体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以及《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2)等书,只有演讲一篇、作为硕士论文一部分的“天主教的婚姻制度以及教会法对世俗法的影响”以及30篇随笔中的8篇新作未曾结集出版,所以已经有上述各书的朋友大可不必再破费有限的书钱买这本书了。把已经出版过的文字重新组合再出版,一个现成的借口是常言所谓敝帚自珍。这个成语不仅仅可以表达一个人对于自家文章的心情,也不妨用来形容一个毕业生对母校的多多少少有些非理性的情感。西南政法大学已经度过了她风雨苍黄的半个世纪岁月,跟世界上一些古老大学相比较,五十岁的大学只能算是处在童年期的小弟弟,况且就学科设置、图书收藏、校园建设等方面而言,西南不足之处尚多。但是,在我们这些毕业生的心中,对母校的看法显然搀杂了太多的情感因素。在歌乐山下的这片不大的校园中,我们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西南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的训练和一纸毕业证书,更重要的,是四年里心灵的熏陶,人格的提升,以及那种独特的校园气氛对于每个人性情的塑造,当然还包括一辈子都脱不去的老火锅汤一般浓烈的西南情结。在题为“西南法律人的精神”的演讲中,我表达了自己对于母校精神的理解,那当然是很粗浅的,或许只表现了我的一偏之见。不过,我真诚地期望,五十周年庆典能够成为母校焕发新的青春的契机,在今后的岁月里,这里能够有越来越浓郁的学术气氛,一代又一代的毕业生能够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事业做出更出色的贡献。2002年12月,广东校友会在广州成立,我应邀参加这次盛会,近千名活跃在广东法律界以及其他行业的校友在广州花园酒店会议厅里济济一堂,那样的气氛给我很大的感染。广州是康有为万木草堂的所在,我们又在花园酒店聚会,于是就触景生情,不怕在场的高绍先老师见笑,打油一首,表达自己的喜悦甚至为校友的杰出成就而骄傲的心情。不揣浅陋,把它录在这里作结:法治万木欲参天,自由百花已成园。人间哪得美如许?西南学子聚岭南。<
-
马克思法哲学与法律社会学理论研究杜万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从本质上讲是时代的产物。但这一时代的产物不是与世界法律文化的发展相隔离的,相反,它是在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研究是作者进行法哲学研究的初始,其3万多字的研究成果,曾经由国家级学术出版部门??商务印书馆在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来源论丛》上发表,以后在重庆出版社又出版过相关内容的专著。这次,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重新整理,作为本书的一个组成部分。除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研究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外,本书还以附录的形式收录了几篇对现在法治实践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文章供读者阅读。
-
王泽鉴法学全集王泽鉴总序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整理编纂拙著,以全集的方式出版,俾便于使用参考,易于保存,谨对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协助和辛劳,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本全集前八卷“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完成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二年,乃笔者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教学研究的心得。此段期间是台湾民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作者应用法学方法,针对重要的裁判,分析检讨其理由构成,并就个别具体案件发掘阐释其所蕴含的法律原则,建构其理论体系。这八册著作在某种程度反映了民法为因应社会经济变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释适用法律,填补漏洞,创设新制度而成长的过程,记录着民法的理论发展史。“民法思维与实例研究”,旨在建立民法上请示权基础的理论架构,具实用法学方法论的意义。请示权基础的思考方法已广为法学界及实务所采用,有助于更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民法,应可增进论证的严谨、透明,更客观的检验法律解释适用的合理性。“民法概要”刊行于二○○二年,主要是为学习民法者提供基本教材,兼作初学入门及综合复习之用。本书简明扼要地说明民法的价值理念,介绍民法的重要制度,并提供若干统计资料,使读者能较完整地了解民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法律思维及论证的能力。“民法总则”、“债法总论”与“民法物权”诸书则在论述民法的内容,说明其解释适用的争议,并探究其发展趋势。其中债编总论具专门著作的性质,尤其是“不当得利”,以类型化理论重新检视、综合评释数以百计的案例,兼具教科书及案例法的功能,乃写作方法上为新的尝试。“侵权行为法”关于特殊侵权行为部分,尚待补充。“损害赔偿”为民法的核心问题,正在积极整理稿件中,最大的愿望是撰写一部关于台湾民法与社会变迁的著作,希能早日完成。民法全集的内容和体裁虽有不同,其所共同的是,致力于结合理论与实务,采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以实例突显问题争点,运用比较法探究各种规范模式,作为解释适用的参考。多年从事民法学的研究,使我更深刻的体认,民法系以人为本位,根基于自由平等的理论,保障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民法而努力,乃为人的自由、平等、价值和尊严而奋斗。三十年的写作生涯是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承蒙师长、同事、同学以及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衷心铭感。最要感谢的是家人的爱心和宽容,尤其是得蒙 神的保佑和恩典,使我能在平安喜乐中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二○○三年六月二日 六十五岁生日序于台北 序言拙著不当得利初刊于一九九○年,曾于二○○○年撰一长序,综合论述其后判例及学说的变迁。兹再全面修订,纳入最近实务案例,补充新的文献,重新检视争议问题,强化说理论证,并增列附录资料,计增加篇幅二百余页,虽力求周全,疏误难免,花色品种请读者不吝指正。关于不当得利,现行民法设五个抽象概括的规定(第一七九条至第一八三条),自民法施行以来,“最高法院”所著判例多达七十二则,相关判决数以千计(请参阅“司法院”网页司法资料检索),累甚为丰富宝贵的经验及智慧,使不当得利法成为活的法律。本书旨在整理分析判例学说,建构我不当得利法的理论体系。原预定另撰一本不当得利案例法,选择德国联邦法院相关判决,俾资对照,从事比较研究,期能更深刻洞察不当得利法的实际运作,认识不同的裁判风格及论证方法。此项工作的艰巨初非所料,拟暂搁置,而将汇编的不当得利法案例体系做为附录(1),使其得与本书内容相互对照,让本书在某种程序兼具教书与案例法的功能。此为方法论上新的尝试,希能结合理论与实务,有助于不当得利法的研究与发展。
-
清末法政人的世界程燎原著本书是作者《中国近代法政人研究》的第一卷。作者对“法政人”这个基本概念的研究远远超出了“法律人”,它包括“法律人”、法律思想家和法学家、政治(政党)和政权体系中的各类法政人务等。本书作者以“法政人”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视角,考察和研究近百年来中国法治演化、变迁中的种种基本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王东平 著《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1759-1884年)》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研究、《回疆则例》的几个问题、回疆官署藏大清法律典章研究、清代回疆的伊斯兰教经典研究、回疆法律体系的特点、清代回疆行政法规研究(上)、清代回疆管理体制的形成、中央派驻回疆军政机构及其管理法规、清代回疆行政法规研究(下)、伯克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清代回疆行政法规的历史总结等。
-
制度、影响力与博弈徐家良 著本书以制度分析为基础,采用实证经验分析方法,通过对阶段性就业政策和《婚姻法》制定、修改两个案例的全面描述,试图证明改革开放后的全国妇联是一个具有表达和综合妇女权益功能的利益团体的假设命题,并探讨作为社会团体之一的全国妇联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影响力的经验性研究有助于探讨各种政治力量的大小,发现社会团体与有权机关之间的有机关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现实政治运行过程,这对推动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和促进政治现代化将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法律基础王怡红,张洪芹,常爱芳 主编本教材力求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同时又吸纳了最新的法学科研成果,并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亿万个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目标,力图既具有高水准又具有实用性。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它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要求。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行为作出规范与要求。法律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体现。从历史上看,在西方、东方各主要国家,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潮起潮落,法律改革运动也一直呈现着方兴未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