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投资者黄世席 著国际投资者争端解决机制是当前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引起争议非常多的一项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机制。传统海外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争端主要是通过协商,外交保护和国内法院等途径解决的,而国际投资法中的ISDS机制允许投资人将国家起诉至一个独立的国际仲裁庭寻求赔偿诉求,赋予了投资者在投资仲裁中几乎等同于国家的法律地位。鉴于国际投资法治的发展带有很大程度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导致国际投资争端裁决的结果造成了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权益失衡,投资仲裁裁决缺乏一致性和可预测性,对东道国公共政策的管制权造成寒蝉效应,同时也危及第三方当事人的权益。因此,ISDS机制遭受众多指责,改革ISDS的呼声也日益增多。本书主要介绍国家投资者争端解决的国际情况和中国应对。
-
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化研究李沫 著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冲击的频率和程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设地方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 网络舆论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本质上是一个法治问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法治理念为指导构建我国网络舆论回应法律制度,包括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问政平台和网络舆论回应责任三项法律制度,其集中体现了网络善治所要求的透明、回应与问责三个核心标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善治或网络善治所要求的法治、共同参与、平等和包容、实效与效率、达成共识等标准。这三项法律制度共同指向网络舆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包括地方政府公信力维持、修复与提升)这一根本目标。“法治视角”和“研究的系统性”,是本书与同类研究相区别的根本所在。
-
宏观公法学导论姜明安 著本书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具体的部门公法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探讨,对调整公权力运作问题的国家公法及国际公法进行分析,对各行各业、公益事业等的社会公法运行进行整理,论述了各个国家在宏观公法领域的理论和发展,也阐述了国内关于宏观公法学的理论研究及现状。作者通过“公法关系”“公法上的权力与权利”“公法行为”“公法监督”等框架引入了对宏观公法学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本书也带着一系列疑问,如公权力是什么?如何使制度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如何让前人所制定的法律反映当代人的意志和利益?等法本质问题回归公法原点,立足于宏观公法的位置去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门领域。
-
合同调整规则的教义学建构及规范适用吕双全 著合同调整规则的统一问题,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均处于研究的萌芽阶段。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解决具体合同调整难题提供可行方案,也可以为合同法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本书围绕该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将合同调整定义为“在保持合同同一性的前提下,为适应情事之变化,对合同内容做出的变更”,通过探讨具体的法定调整规范和意定调整规范,总结出统一的发展倾向,整合出共通的合同调整规则。在合同调整规范的适用上,应一般性地考察再交涉义务之应用。在整个适用过程中,应极大地限缩法官的主观能动性,法官不得径自确定合同调整内容,而应通过“*终提案仲裁”的方式以当事人的提案作为调整方案。
-
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熊文钊 编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法治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号:14ZDC024)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在体系结构及内容上,力图突出“文化法治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第一编“文化法治理论基础问题研究”回答了法律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事实,勾连着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它通过权利义务机制发挥作用,实现对这两重世界的正当化调控。第二编“文化法治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就文化法治建设的历史、必要性、功能定位、基本原则、主要挑战等进行了客观分析。第三编围绕文化事业立法展开,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等文化事业立法展开分析。第四编围绕文化产业立法展开,对文化产业立法基本问题和传媒、游戏、文化演出、广告、旅游等文化产业立法展开分析。第五编围绕文化法治实施展开,涵盖文化立法、执法、司法诸方面,着重就文化执法和文化司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教育评论李占荣 编《浙江财经大学法学教育评论(第2辑)》为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在岗教师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法学教学范式方法和法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集。分为三编,分别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范式与方法、法学教育其他主题。书稿围绕“非诉法律实验班”的教改成果,组织撰写系列文章,代表了浙江财经大学法学教育近年来的学术动向和成果。
-
三晋法学王继军 著本书是由山西大学法学院主办、周子良主编的探讨法律前沿问题的论文集,自2006年开始,每年出版1辑。本次出版的第十五辑包含专题评论、法学各科专论、课题成果、法学教育等栏目,对各个部门法中的热点问题作了学术探讨与交流。第十五辑的优秀篇目包括《搞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体会》《智能汽车时代交强险制度的变革 》《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研究》《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法律因素》《扶贫成效考核评价的法治化检视 ——基于21部省级地方立法文本的分析》《试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与法律的协调》《认罪认罚从宽语境下精准量刑建议的实现途径 》《既得受益权保护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构建》等。
-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肖乾利 著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执行制度的创新,本书内容分为领导讲话、立法研究、理论研究、实务研究、社会参与、检察监督、域外矫正等栏目。既有相关领导对四川省社区矫正基本情况的介绍与剖析,又有专家学者与实务部门领导关于社区矫正立法、理论问题的探究,还有注重应用的实证研究。
-
商事领域受信制度原理研究周淳 著本书在宏观层面,尝试回应目前中国社会商业领域出现的行为失范、制度缺失、信任崩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兼而挑战制度研究的重要困境——一个没有“法官法”的国家能否引入一套普通法色彩鲜明的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实现受信与现有制度的功能性融合,实现社会公平与意思自治的平衡、法律安定与个别正义的平衡。微观层面,本书将商事领域中的受信关系分为商事组织和专业服务两大类,深入商事组织、资产管理、投资咨询、证券经纪等具体领域,提出不同商事组织和专业服务领域中受信人义务是否应有不同、如何不同的问题,探讨受信义务规则的不同版本,归纳受信义务演变的规律与影响因子。
-
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研究朱广新 著《未成年人保护的民法问题研究(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朱广新民法学研究系列)》参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思想和方法,根据我国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民法以未成年人保护为核心建构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监护、侵权责任能力等制度,从法律规定的具体构造、相关规定之间的体系关联、未成年人保护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反思性研究。它一方面详细解析了我国民法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上的种种缺陷,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我们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提供了诸多灵感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