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及司法现状韩阳 著本研究将从五个章节展开如下讨论:第一章介绍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历程,以及政府对民间融资的态度变迁,以此说明:1出于金融二元化状态,民间融资的需求切实存在,而且呈现出急剧上升态势,但现有的正常借贷路径完全无法满足这一不断增强的需求。2政府对民间融资一直处于严格管制状态,但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这种态度不断摇摆。3借贷的困难和借贷行为受到犯罪打击的风险反而不正常地推高了借贷利率,而高利放贷和收贷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成立犯罪。4目前的金融规制状态下膨胀式发展的民间融资中的诈骗问题日益严重,并随着新科技和金融的发展向纵深演进。第二章分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集资诈骗这两个高度胶着的犯罪的犯罪构成和立法及司法界定,分析其混同状态的成因及存在原因——共同维护金融业的高强度限控。而这种混同状态1不仅使犯罪的打击面太大,从而威胁正常的商业活动,2有时还会迫使正常商业活动转向真正的犯罪,3而且还会让真正的诈骗行为有可乘之机,选择以融资方式进行诈骗反而成了诈骗活动的“避风港”,因为这些行为有可能只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从而获得比一般诈骗类罪名更轻的刑事处罚。第三章分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区别——“非法占有”目的一一的证成方式,展现现有证成方式对这两个罪名之间界限的进一步模糊的司法实践状态。第四章通过数据分析展现我国历年非法集资案件(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和集资诈骗案件)的走势,从中可以看出民间融资的风险以及犯罪演化的风险和规模,并分析司法裁判的态度和走势——结论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是一个具有越来越高倾向性的定罪选择。但如果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这两个罪名都同时具有维护金融管控的功能,而中间的界限又可以轻易跨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走势呢?第五章详细分析出现上述定罪走势的原因和影响要素,比如投资人法律地位的认定、共犯的界定范围、投资人地位对集资数额认定的影响以及集资款返还的困难对定罪态度的影响。通过上述对定罪影响因素的分析,展现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相对于集资诈骗罪而言的几个重要的独特功能:稳定投资人的情绪,减少投资人的赔偿诉求,稳定司法和社会秩序。
-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现代展开欧锦雄 著《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现代展开》相对于国内已有研究成果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是:(1)对我国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而中肯的评价;(2)对犯罪构成的属性、基本概念、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以及哲学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夯实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3)以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对中国与德日犯罪构成理论、中国与英美犯罪构成理论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中外犯罪构成理论的优劣;(4)拓展犯罪构成理论范畴,增加了“学术政治背景史下犯罪构成理论的理性认识”、“同一罪名下‘犯罪构成群’质疑”和“犯罪构成固有缺陷及其程序救济”等理论内容;(5)在研究方法上跳出刑法实体法相对封闭的研究空间,对于犯罪构成固有的缺陷,考虑在刑事程序法中寻求解决方案;(6)在坚持我国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良方案,同时,提出了中国犯罪构成科学化立法的理论设想。
-
城市更新法律实务与政策研究魏济民 著城市更新是城市飞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城市新陈代谢的有机功能,是存量土地高质量的再利用。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其城市更新工作一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前列,为全国城市更新工作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由华瑞兴团队主编的《城市更新法律实务与政策研究》一书,内容详实,操作指引性强,涵盖中国城市更新概括、广州市城市更新操作流程、城市更新案例分析、城市更新十大协议、城市更新融资模式、城市更新政策热点研究、城市更新政策汇编、华瑞兴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中心简介、城市更新专项法律服务合同十个方面。本书无论是对想要踏入“城更门”的新人,还是长期征战在旧村的“城更人”,都是一个好帮手,从法律视角及律师实务出发,为城市更新保驾护航。
-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的新发展侯怀霞,殷慧芬 著本书主要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行为与角色、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问题、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破产重整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
论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德] 卡尔·拉伦茨 著,赵阳 译本书是德国法学家拉伦茨1966年在柏林法学会所做的演讲。这是一篇驳论,它所反驳的是另一位德国法学家基尔希曼于1847年同样是在柏林法学会做的著名演讲《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拉伦茨在本演讲中认为:法学对于法律实践而言不可或缺,同时法学也依赖于法律实践。他从解释法律、发展法律的角度对法学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法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实在法,还包括法律所调整的各种生活关系,而这种研究对于立法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
三权分置视阈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研究刘广明,尤晓娜 著本书认为,创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关键是妥适界定宅基地使用权继受人范围,科学设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条件,探索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宅基地有偿有期限使用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等在内的流转配套措施,建立包括流转收益分配与利用等在内的流转辅助机制。
-
刑法论丛赵秉志 著《刑法论丛》第63卷共载论文16篇,秉承业已习惯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执行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等刑法学诸多领域。 本卷特设“未成年人犯罪专栏”,收录了2篇相关文章。郑淑珺的“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及预防机制研究”一文对我国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预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完善的设想。孙倩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重构及现实思考”一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功能,提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 本卷的其他栏目还刊载了如下优秀成果: 刘志洪的“委派型国家工作人员问题研究”一文对《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委派型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被委派人员的身份、委派与委托的界分、委派单位与派驻单位的关系等司法实务疑难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认定标准。 Gabriel Hallevy的“人工智能实体的刑事责任——从科幻小说到法律的社会控制”一文对人工智能实体刑事责任的三种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种模式的单独或者协调组合适用,能够解决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问题。 焦阳的“刑法中的‘回溯禁止’理论之质疑”一文分析了“回溯禁止”理论的基本法理,据此提出了中国刑法学归责体系改革的主张。 刘崇亮的“罪犯风险等级评估量表的构建”一文以我国中东部六所监狱的1021名罪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研拟了中国罪犯风险等级评估量表学术方案。
-
行政诉讼法姜明安 著本书第三版出版后,*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司法解释文件:《*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一个司法解释是*高人民法院和*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这三个司法解释文件的发布和施行,特别是其中第*个司法解释,共有条文163个,对2000年和2015年的相应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了大量的法律具体实施规则,作者对本书第三版加以全面修改:补充对上述三个司法解释进行阐释的相应内容,纠正原书中与三个司法解释规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论述。 本书第四版相对第三版,体例也略有改变:一是增加了“行政协议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一章(第十三章),以反映和体现我国行政诉讼近年来的两个*大发展亮点;二是将第三版原第三章的内容前置于第*章,使读者一开始阅读本书就能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和演变的概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三是删去了第三版附录中转载的*高人民法院发布的50个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因为这些案例随着相应法律和司法解释的修改,有些内容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形;四是将各章参考阅读书目统一置后,以更方便读者查阅。
-
诉的基础理论与案例研习刘哲玮 著本书从三部分展现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第*部分从本体论的角度介绍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从制度论的角度介绍诉的基础理论对我国民诉中立案、管辖、保全等具体制度的影响。第三部分从学习方法论的角度结合 教学案例展现如何运用诉的基础理论完成案例研习,帮助法律人掌握诉的基础理论并运用其完成个案研究。
-
法治讲堂胡建淼 著本书精选了中国著名法学家胡建淼教授13次法治演讲。胡建淼教授的演讲,以直面现实、通俗浅显、思想深遂、充满激情为特点,直面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听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欢迎。演讲内容覆盖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法治中国、法治思维、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正当程序等,可作为领导干部的培训教材和全国“八五普法”的宣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