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现代监狱的价值及功效研究李朝霞 著本书从监狱基本理论出发,探索了现代监狱的价值、功能和行刑效能。现代监狱的价值在于彰显法治、保障安全、昭示正义、维护秩序、保障人权、矫正罪犯等。对于现代监狱的功能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外在功能主要研究在国家与社会环境下监狱发挥的政治性、法治性与社会性作用;内在功能主要研究监狱内部针对罪犯发挥的惩罚性、改造性与恢复性作用。此外,本书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监狱的行刑效能,为监狱刑罚执行明确了目标和方向。通过对现代监狱的价值、功能和行刑效能的研究,有助于形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刑罚执行体系,为提升我国在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助力。
-
智能金融安全问题法律研究李有星 著本书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文集。主要讨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数字化新金融业态,给金融治理和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从新金融概念特性为起点,对新金融的监管立法、网络借贷及非法金融处置、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应用,其他新金融治理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对数字货币、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私募基金等领域存在问题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中国比较法学高鸿钧 著本书为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2020年举办的“青年比较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主题是“文化、网络与司法”。中国比较法学始终站在世界法学前沿,研究与现实和未来相关问题。论文集共收录相关主题论文近20篇,涉及“网络时代的法律发展”、“数据时代与信息保护”和“比较司法文化”等三个领域。另外,2020年是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中也收入了相关的纪念文章。
-
首都法学论坛米新丽 著《首都法学论坛》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系列出版物,目前已经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13辑。该书已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扩大自身知名度的阵地,成为了以文会友的平台,也是法学院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首都法学论坛》融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为一体,以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板块对法学的各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遵循学科知识体系、逻辑体系的设计、编排,将使读者从专家、学者深刻、精辟的学术见解中受到启迪的同时,对学科研究动态总体把握上也获得收益。
-
知识产权请求权原论孙山 著本书以法益取代权利作为全部立论的基础,将法益按其类型化程度不同区分为绝对权、相对权和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以此整合包括知识产权法在内的民法理论体系;在大陆法系的大背景下以法益的区分保护理论来诠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问题,通过三元规范理论解决成文法的稳定性与司法所追求的灵活性间的冲突;通过比较法和历史考察的方法明确请求权制度的功能与运作机理,剖解物上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二者概念的差别所导致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难点,在中国语境中借鉴物上请求权制度,在明确权利对象与客体之间区别的前提下界定知识产权对象的特征,配置相应的请求权,提出合乎中国实际、适于中国发展的请求权制度的规范设计建议。
-
医疗刑法导论埃里克·希尔根多夫 著,王芳凯 译虽然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疾病与生死面前总是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必须将医疗刑法置于国际刑法科学的视野之下,必须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宝贵经验。有鉴于此,希尔根多夫教授《医疗刑法导论》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医疗刑法导论》是一部“技道并进”的主题式教科书。于“技”而言,本书以高度浓缩的篇幅、清晰的体系以及形象的图表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关于德国医疗刑法的全景图。在篇幅、体系和内容的平衡上,本书可谓是主题式教科书的典范。就“道”而论,希尔根多夫教授并无意提供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和实务工作者对医疗刑法的核心议题进行法律与伦理思考。读者在本书中可以看到医学与刑法学之间的光影交错,科技与法律、伦理之间的力量博弈。 现在,就让我们开启一趟关于医疗、刑法与伦理的思想之旅吧!
-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辅导读本国家知识产权局 著本书在理解《“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主要考虑、思路和框架设置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围绕规划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专项工程和重大举措等内容设计19个议题,从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对规划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
川上行舟阎天 著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广泛的社会改革,促进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平等权利。本书主要探讨了平等改革与法治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分合、新旧、土洋、虚实及官民五个角度,为中国平等就业法的研究提供引论。 本书帮助读者打破平权问题上的许多“天经地义”:平权法治的进退利钝,看似万国通法的艰难落地,实则源于不同平等观念的冲突消长;平权规范的异军突起,看似舶来理念的国家承认,实则根植于劳动体制改革的本土逻辑;平权运动的变法议程,看似公民社会的民主诉求,实则关涉国家政治与法治的矛盾平衡;平权观念的地位上升,看似普世价值的举国体认,实则有赖于“平等”意涵的空洞属性;平权制度的移植受挫,看似后发国家的拒斥先进,实则反映了制度存活的复杂条件。总之,以平权导向的法律改革,并非抽象价值的纸面推演,而是立足国情的实践抉择。
-
自主性与共同体郭为禄,叶青 著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推出的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明珠大讲坛”第1季(前10讲)的汇编。相关主讲人均为国内外各领域的著名学者,演讲主题涉及法的自主性、话语权力分析、行政协议、跨国司法对话、法律史研究的困境、民法典、政治世界观、中国国家形态、人权与“动物权”等诸多法学、政治学经典命题,相关内容属于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交叉研究的Z新成果,系对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前沿性问题的Z新讨论,学术气息浓厚,语言明白晓畅,可读性强。
-
法治新时代的公共财政监督刘剑文 著财税宪制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在财税法律体系中,以税收法治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制度、以预算法治为主体的财政支出制度、以财政监督为主体的财政控权制度构成了财政法治最核心的基本框架。在这之中,以财政监督为中心的财政控权制度是廉能政府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本书积极提炼和倡导财政控权理论,结合实践进行交叉研究,以国际比较、中国语境和法治路径建构作为逻辑主线,探讨公共财政监督的法律理念、基本规则和中国公共财政监督法治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