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罗马禁奢法研究李飞 著本研究以罗马禁奢法为主题,是一项法律史研究,自然是围绕罗马史上对奢侈法律规制的各个面向来展开。如前文所述,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罗马禁奢立法的文本,二是罗马禁奢法运作机制之一的浪费人制度,三是作为罗马禁奢法在实际运作中的操盘手的监察官制度。然而在深入这一主题之前,读者或许仍然存有如同我在前文研究缘起中所提到的,我在最初接触到禁奢法这个概念时所产生的一个困惑:奢侈不应是道德调控的事项吗,还能以法律来规制?本书为解开这个困惑,对罗马禁奢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本书的最后,通过从道德—社会—政治—权力的多元维度对罗马禁奢法进一步的深入解读,思考罗马禁奢法的历史遗产在今天何以继承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并试图对中国禁奢法的前景进行了简单勾勒。
-
审计法的理论与制度实现胡智强 著国家审计是近现代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政府财政活动范围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扩张,国家审计的职能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国家微观治理和市场经济领域,形成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融合发展的局面,审计监督因而具有更加系统化的治理价值。 自1982年《宪法》确立现行审计监督体制以来,我国审计法治现代化转型已历经三次质的飞跃。本书根据2021年全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编写,从法教义学立场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实用原则,对其内容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解读其体系构造和每一个具体制度背后的原理与内容,并与外国有关立法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本选题在表现方式上是对法条的逐条研究——讨论具体法条的立法目的、解读条文内容、分析评价相关理论、援引案例素材;在立场上则采取整体论方法,力图兼顾审计法的理论与实务,最终帮助读者形成对审计法治系统性的理解。
-
语言与法律研究张法连 著《语言与法律研究》是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编的一本致力于语言与法律关系、法律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集。本选题着力推介原创性理论成果与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及改革成果,关注法律语言学交叉学科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主要选取有关语言学与法律、中西法律语言文化对比、法律外语、法律翻译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对法律语言文化、法律外语教学与测试、法律翻译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旨在为开展中外法律语言教育、法律语言文化与测试、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研究和经验交流平台,以便更好地发挥法学、法律外语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我国法律语言研究和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展,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
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李雪梅 著书稿内容以2020年纪念沈家本180周年诞辰而举办的第二届“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为主,约收录论文56篇,分沈家本与修律、传统法律文化、近当代中国法治三个专题,word字数约60万字。整体内容反映了近10年有关沈家本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思考。
-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法律性规范汇编栾居沪 著《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法律性规范汇编》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涉及国家层面的关于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山东省层面的行政规定、通知;第二编为就业和社会保障,涉及国家和山东省层面的有关就业、劳动保险、用工(童工、残疾人、女性、外国人)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定、通知;第三编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涉及农民工工资发放、农民工密集的建筑类行业的用工制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处罚等内容。
-
民间法谢晖,陈金钊,彭中礼 编自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秩序,既因国家正式法而成,亦藉民间非正式法而就。然法律学术所关注者每每为国家正式法。此种传统,在近代大学法学教育产生以还即为定制。被谓之人类近代高等教育始创专业之法律学,实乃国家法的法理。究其因,盖在该专业训练之宗旨,在培养所谓贯彻国家法意之工匠——法律家。 作为国家法覆盖不能的必要支持:习惯作为法源在此的意义重大。民间法就是以中国广大地区间千差万别的习俗风俗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国家法统一意志与覆盖不能之间的空白提供统一支持和适法性解释。在当前我国综合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上是必要而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研究拓展出更宽广的天地,并因其极具实践指导意义,又可为地方司法人员司法实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知识学习的有用读本。
-
文字追凶约翰·奥尔森(John Olsson) 著,张纯辉 译法庭科学领域运用真实案例介绍司法语言学相关问题的译著,包括什么是司法语言学、著作权研究、个人及语言的使用、差异、作者比较、法庭上的证据、非作者比较的案件、作者分析、抄袭、语言的真实性、法庭文本的类型、司法语音学、司法转录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二十多个国外司法领域中的实际案例,读者可以了解司法语言学在刑事案件侦查和法庭诉讼过程中的作用,了解语言学家如何深入文字背后,分析各种线索,如何发现看似自杀案件背后真正的凶手,如何让陪审团最终裁定只肯承认过失杀人的罪犯为谋杀罪,如何结合语言学和语音证据让罪犯认罪,如何发现写作风格的转变从而鉴别是否抄袭……
-
中国监狱学史纲郭明 著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和汉语学术,中国监狱学诞生于西法东渐的清末。自清末以来,伴随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国家类型和学术形态的重大变迁,中国监狱学经历了与其他中国社会科学既同又异的曲折历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学术性格的复杂和部门地位的偏僻,该学科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学术状况,迄今仍少为人知。《中国监狱学史纲(修订版)(中国法律史学文丛)》广泛搜集中国监狱学术发展的各种相关学术文献史料,对中国监狱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其理论与知识的演变轨迹,给予结构化、体系化的梳理、描述和分析,其中以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与比较研究为依据,着重介绍了沈家本、王元增、孙雄等清末民国时期监狱学者的监狱学成就,由此形成了关于清末以来中国监狱学史的少有系统论述成果。作为中国监狱学术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填补了法学史中监狱学史研究的叙事空白。
-
民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谢冬慧 著检察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司法机制,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理论的洞察力,也有实践的影响力。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检察制度发挥着重要职能,历来受到统治者的关注,民国时期也不例外。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为例,通过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回溯、制度变迁、规范阐释、实证分析、历史评价、当下思考等七章内容,较为完整地解读和分析了民国时期的检察理论和实践:寻找当时检察制度成长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内在规律因素,挖掘民国时期如何高效运行检察权以及检察权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保障制度,探讨检察官与法官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等。同时,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我国检察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
走私禁限类货物、物品犯罪研究何萍 著我国对于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的规定,散见于众多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目录中,本书从具体走私对象的管制目的、管制程度以及发布管制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层级等角度,具体分析走私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刑法性质。对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犯罪等罪名进行立法考察以及司法解读,结合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形式及实质分析,论述行政犯的二次违法性问题以及行为人的认识错误对构成本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