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德)埃卡特·J.布罗德 著,王欣 等译全球化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在以列国高度相互依赖为特征的全球化环境下,跨国交易与交往的主体、范围、频率、数量、形式、模式等均呈现急遽扩展的态势。跨国交易与交往的有效进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规则。然自古以来便系国际社会主要主体的国家均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这就使得协调列国的法律,使之能促进而不是阻碍跨国经济交易与交往成为国际社会必需面对的挑战。人们曾尝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此问题,订立统一的规范跨国交易与交往的机制历来成为重要选项之一。1926年成立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即以此为目的。中华文化历来主张“与国人交,止于信”,意即人与人交往的根本原则是诚信,认为人没有诚信就寸步难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其意如此。西方文化也有契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此足见诚信在人类交往中之重要。为了确保当事人的诚信可以长久,可以昭告后人,可以实际执行,国人几千年前便确立了“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习惯。或可说,大至国家间的条约、协议,小至个人间的合同都是交易各方保护自己的手段,亦即确保承诺得以履行的依据。故协调、统一跨国交易与交往的规范需首重合同规则和原则的统一。正因如此,早于193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便开始研究通讯订立合同(Formation of contracts by correspondence)问题。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渐次提高,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开始就跨国商事合同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于1994年完成《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起草并正式发表。
-
中国法律史朱勇 著本书以历史时序为经,以每一王朝的法律思想、立法概况、主要法律制度为纬,对以中华法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具体编写中,力求做到思想与制度相关,典籍与事例互证,重点与特点突出。全书约 38 万字,分总论及 15 章,内容涉及自夏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法律历史发展进程。该书可供法律专业本科、专科学生和爱好中国法律史的读者选用与参考。
-
罪数理论简约化论要李晓磊 著“罪数理论简约化”,是本书的核心命题。该理论命题颇为新颖,也面临挑战。比如,我国刑法理论整体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本书提倡的“简约化”旨趣是否与之相悖?翻阅整本书后,这个疑问慢慢消解。作者在本书结论部分专门回应道:从字面意义而言,精细化和简约化似乎是相对的概念,实则绝非对立的概念,而有本质上的相通之处。其一,两者追求目标相同,均为了使刑法理论或法律文本更加合理和更具可操作性。精细化不是无目的性的追求复杂,而是合目的性的追求深刻,以更好地实现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其二,两者遵行的逻辑规则相同,均遵循形式逻辑的合理性。其三,两者均不排斥奥卡姆剃刀原理,即均追求经济性原理。如果简单的理论或法律条文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则无需使之复杂化。或许可以说,简约化是精细化的归宿和指引,精细化是简约化的过程和基础。实际上,提出“罪数理论简约化”命题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战。本书用前三章内容导引出该理论命题并加以证成,另外用后三章内容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核心是构建简约罪数理论体系),即“罪数理论简约化”命题的现实化。
-
生态权利研究王国永,王华杰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遵循,提出了生态系统权利和生态权利的概念,在界定二者与传统环境权中的权利义务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从保护生态系统权利的要求出发,初步构建了包括生存生态权、发展生态权、享受生态权、财富生态权等形态的生态权利体系。围绕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态保护的客观规律,以*大化、*优化实现有限的生态资源价值为目标,依据生态权利与生态系统权利的特征与平衡关系,基于各类生态权利对环境资源保护的不同影响,着重分析了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等财富生态权在生态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权利主体构成与分类、权利内容、权利*大化实现条件、权利流转条件与程序等内容,介绍了保障这些权利规范有序行使的公众参与权以及权利救济的主要程序和相关制度。
-
《海商法》修改基本理论与主要制度研究胡正良,韩立新 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其他船舶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并对于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颇为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该法施行以来我国航运经济与航运政策、国际国内相关立法和航运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该法通过修改实现现代化。本书对于《海商法》修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海商法》修改的基本理论,包括该法修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以及该法的性质定位、调整对象、适用范围等基础理论问题;二是《海商法》修改涉及的主要制度,包括对于除海上拖航合同以外的现行其他各项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该法修改时应当创设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船员权益保障和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等法律制度,并就各项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或创设提出了系统的建议性条文。
-
法律方法陈金钊,谢晖 编方法的学习是有效获取知识的最佳手段,方法本身也是知识的一个组成,这在以义理和逻辑为主要出发点的法律学习中尤其如此,没有适当有效的方法训练,对于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法律原理的理解乃至阐释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方法论是知识体系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书是国内著名法理学者多年精心打造并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的连续出版物《法律方法》。从2003年开始首次刊印发行,至今已成为法律方法研究的一大重要阵地,也是国内少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学者所主持的重要学科研究方向之一。从2018年起《法律方法》集刊每年四卷。内容上不仅有国内学者对于法律方法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示,同时也关注国外在此领域或相关领域的重要且具标志性意义的文章,并加以选译录入。多年来已成为国内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一大重要基地。本书主编陈金钊教授在新时代下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做了简明精要的序言。 本书是第33卷,对于学者和司法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民法典文化解读刘云生 著本书是中央电视台12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电视节目的图书版,在播讲稿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书从法文化的角度解读民法典的”三性”,即时代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带领人们去追寻民法典编纂的艰难足迹,探讨民法典的热点、亮点所在。通过深度发掘法律背后的文化内涵,系统阐述了法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借助丰富、生动的案例,把严肃的法条通过富有趣味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将民法典的价值诉求、制度功能、时代特色进行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的立体再现。 本书选题角度独特、主题凝练、价值定位准确、文本表达通俗晓畅,学理性与趣味性巧妙结合。既具有历史的纵深度,也具有时代需求的高关注度和民生需求的高契合度,帮助人们充分运用民法典保护自身权益,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能力。
-
公司法判例研习[韩] 金建植 著本书是韩国公司法教学用书《新体系公司法》(第七版)的翻译作品,是以判例形式讲授韩国公司法的教学用书。全书按照韩国公司法的结构,解读韩国近四十年来*具代表性的91个公司法相关案例,对其中所涉理论与法理进行阐释,并通过对判例的解析和提问,讲授如何将公司法理论运用于法院判决的说理部分,从而使读者能够了解韩国公司法理论、制度及其在实务上的运用。本书在具有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公司法异同的意义之外,更可使中国的律师、法官、企业法务人士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掌握公司法原理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方法与技巧,增强说理能力,从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务工作中。
-
农垦国有农用地物权问题研究高海 著本书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民法典》物权编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证分析、价值分析、系统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借鉴农民集体承包地“三权分置”的研究成果,基于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三维视域下农垦国有农用地的特殊性,着重从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与其派生之职工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两个重要切入点和关键层面,系统地考量农垦国有农用地物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成因,并统筹设计其改革的完善思路,以实现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化构造与职工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续造。
-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邓正来本书作者在多年研究西方法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基础上,敏锐地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1世纪初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据此,本书尝试性地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近三十年中国法学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