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具书
-
中国检察年鉴2016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年鉴》编辑部 编《中国检察年鉴》是记载中国检察工作情况、及时反映检察工作全貌和各个年度的新发展、新成就的大型资料性年刊。年鉴以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任务为轴心,收集了来自检察工作实践丰富、翔实的信息、数据和一手资料。年鉴所采用的资料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业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组织专业人员撰写和提供,具有准确性。《中国检察年鉴》从1988年创刊开始,每年编辑出版一期。《中国检察年鉴》2016年刊反映的是2015年的情况,内容包括12个部分。
-
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与少年司法国家责任的拓展王广聪 著,童建明,宋英辉 编如何将中国本土生发的未成年人法学理论与国外相对较为成熟且内涵外延较为明确的少年司法理论相对接。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未成年人研究时估计都遭遇过“未成年人”“少年”与“儿童”等术语无法直接对接而需要大段解释的窘境,其背后实质上包含着域外通用的“少年司法”概念能否对应或容纳我国目前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司法活动的问题。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少年司法”无法完全对应或容纳,那么我们所引介的域外“少年司法”的理论体系能否为超出“少年司法”范围的我国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司法活动(包括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引呢?对于这一问题,《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与少年司法国家责任的拓展》回归少年法的宽、中、窄三层次概念和少年司法制度的源起,对少年司法制度从理念和对象范围两方面进行了新的界定,梳理了少年司法所包含的内容,将公益诉讼这种针对风险社会下涉及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新型诉讼机制也纳入少年司法制度的整体框架之中。《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与少年司法国家责任的拓展》更以现代少年司法制度中国家角色的演变为线索,将国家亲权这一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理推进到中国语境下的国家责任理论,提出少年司法中国家责任与儿童权利存在相互制约、并向促进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与少年司法国家责任的拓展》明确将国家责任理论作为我国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的基石性原理,并以此作为理论工具分析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的几个核心争议问题,包括公益诉讼中国家责任的边界问题以及应当以行政公益诉讼和诉前程序为中心等等。
-
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研究卢君 著《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研究》是针对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由作者卢君在同名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书中对瑕疵证据的概念、属性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瑕疵证据在实践中的审查和运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比较全面地揭示了瑕疵证据形成的原因及其审查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瑕疵证据审查和运用的一般原理,以及对各类瑕疵证据审查和运用的具体方法。通览全书,可以发现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展开分析论证;二是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例如,作者认为,瑕疵证据的基本特征在于“轻微违法性”“效力待定性”和“有限可采性”;瑕疵证据之所以可以通过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而获得证据资格,是因为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能够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其在合法性方面的瑕疵并未对其客观性和关联性造成影响或者影响微乎其微;主张审查和运用瑕疵证据的基本规则应当是可补救规则为主、以裁量排除规则为辅,但在具体案件中,需要严格审查和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认真贯彻瑕疵证据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程序要求,对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地采信瑕疵证据,并且对瑕疵证据审查的五大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作者还呼吁充分发挥瑕疵证据补救规则对侦查、调查机关的限制作用,通过有限使用瑕疵证据,达到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目的;主张未来应当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的修改进一步明确瑕疵证据的概念、内涵和审查运用的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瑕疵证据规则,从而使我国的证据制度更为丰富和完善,使我国司法实务中对证据的审查和运用更加有法可依。这些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改进司法、完善立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书中关于瑕疵证据的审查要素和具体方法的阐述,也为司法人员对瑕疵证据进行准确识别、规范审查和合理运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
中国检察第30卷谢鹏程,邓思清,蔡巍 编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检察履职,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担当作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检察理论研究积极融入“两个大局”思考和谋划检察工作,紧盯事关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擘画学术蓝图、肇始工作新局:坚持新理念,自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带领,深化对司法检察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将“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双赢多赢共赢”等新理念融会贯通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中。明确新主题,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锚定检察工作助推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领域,如攸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保护产业发展问题、规制网络空间问题、保护弱势群体问题、化解基层矛盾问题等,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做深、做细、做优提供方案。开启新思路,研究视角从以宏大叙事为主向结合微观专题转变,不动辄鸿篇巨制、不苛求面面俱到、不一味标新立异,而是强调打基础、抓实际,紧紧围绕当前检察工作中的真问题、真需要深挖细掘,如刑事检察中的抗诉请求、民事检察中的抗诉标准、公益诉讼检察中的调查程序等,夯实理论基础、填补制度空白,由此产出了一批探实情、出实招、见实效的作品,本卷《中国检察》收录其中13篇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与读者共享。《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检察工作》提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优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检察机关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坚持预测预警预防、坚持基层基础建设,提升人民检察参与社会治理、化解基层矛盾、促**安和谐、带领社会风尚、保障协调发展等能力;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遵循社会治理一般规律,防止把“枫桥经验”泛化、异化和固化。《非公企业犯罪治理与检察职能发挥》指出,对非公企业犯罪进行有效治理,须转变司法人员运用追究个人犯罪刑事责任方法的思维模式,开辟对非公企业系统的不完善及非公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进行法律惩罚和治理的新道路。就检察职能发挥而言,应当坚持对非公企业依法平等保护与促进合法规范经营并重,在反思传统企业犯罪追诉模式基础上,构建现行法律框架下的非公企业犯罪治理模式,并进一步探索适用于非公企业犯罪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保护产业发展的检察政策法治化问题研究》从检察政策的非强制性、能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着手,结合检察政策在促进产业治理方面的有效应用,提出检察政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柔性法治”担当。为优化检察政策保护产业发展的制度功能,认为需要明晰检察政策的角色定位、完善检察政策的运行机制以及确立检察政策的运行效果评估机制。
-
检察智库成果第5辑童建明,谢鹏程,邓思清,蔡巍 编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汹涌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类风险挑战,检察机关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业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实现新跃升。围绕“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双赢多赢共赢”等新理念,凝聚法治“公约数”,做优做强做实做好新时代法律监督职能,以检察履职能力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以“案一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改革,驱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高效运转,“检察生产力”获得充分释放。回首过去一年,检察理论界和实务界紧扣时代发展脉络,积极追踪检察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智慧支持。《检察智库成果》(第5辑)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检察制度总体改革到“四大检察”实践应用的逻辑结构,对2020年度的部分优秀理论成果从五大板块进行布局展示,以飨读者。第1专题“持续深化检察改革展现检察时代担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提出,为我国检察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始终保持检察权法律监督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检察机关积极回应时代需求,经历了深刻的理念更新、职能调整、机构改革,构筑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法律监督格局,在推进“中国之治”上展现出了检察担当。本专题主要立足宏观视角,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更新检察理念、健全法律监督体系、优化检察权运行机制、持续落实“案一件比”质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展示理论成果。第2专题“做优刑事检察监督严守公平正义底线”。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下,刑事检察工作相应作出了调整与优化。面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和不断发展,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精准化的量刑建议、公诉模式的适应性调整对于将该制度推向纵深至关重要;针对企业刑事合规,检察机关应以“监管者”的角色督促和引导企业构建合规计划,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合规刑事化的发展;聚焦刑事审前程序,构建侦查指引制度,结合地方改革探索——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机制的有益经验,形塑一条检察机关加强侦查监督的中国路径;面向监察体制改革与检察职能重构,如何实现监察调查权与检察侦查权的有效衔接,保证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规范运行是检察理论与实务中的重点问题。本专题主要围绕构建刑事检察理论体系,着力提升量刑建议质量,持续优化诉讼监督格局等方面为做优刑事检察工作提供智识。第3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为民事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民事虚假诉讼,可探索实现民事检察权的司法化改造,使检察监督有效嵌入我国民事程序构造之中,实行常态化的检察监督,以维护司法。为了实现精准监督,可将民事检察听证程序作为案件审查的方式之一,推动民事检察监督完成现代化转型。本专题聚焦民事检察办案监督与公信力提升,选取部分优秀成果,希望推进认知和研讨。第4专题“做实行政检察监督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新时代行政检察发展与法治政府建设同频共振,以行政诉讼、行政判决、裁定执行和非诉执行以及违法行政行为为监督对象,是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一环。在新形势下,要灵活运用检察建议,完善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推动专项活动监督模式常规化,建立健全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长效机制,解决行政诉讼程序空转、案结事不了的情况,推进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本专题以新时代行政检察的基本定位、与法治政府的关系以及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作为关注点,向大家推介2020年度行政检察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
刑法分解实用全书郑可悌 著《刑法分解实用全书》(以下简称《全书》)自2018年4月再版以来的近3年间,*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又陆续颁布了14件新的司法解释,还与其他机关先后发布了21件相关规范性文件。其间,全国人*常委会新制定、修订5件相关法律。尤其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是继《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之后对刑法典所作的又一次重大修正,共涉及46个法条。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应读者要求又对《全书》进行了新的修订。 此间,也有6件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废止,鉴于数量不多,故仅在本书正文中将内容删除,而在附录目录中仍保留了废止文件的标题,并加以注明。另外,还补录了个别前版遗漏的文件内容。 新版《全书》辑录了截止目前现行有效的刑法及刑法关联文件16件,正式立法和司法解释文件187件(含罪名规定8件),其他相关参考文件140件,共计收录法律文件343件。本次修订共涉及刑法条文170余个。
-
民法小全书唐勇 著本书为汇编作品,根据作者多年教学、律师实务经验及对国家法考的深入理解,结合新颁布的民法典内容,将学习、律师实务和法考中最重要、常用的法律、司法解释、重要文件等,按照“三横七纵”的思路架构进行精心编排,以符合读者对民法法条学习、实务和考试中使用的要求。二版全书内容更新至2021年5月1日,同时在排版、装帧方面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方便读者查询。本书力争做到精炼、实用、准确、便捷,成为法律人案头常用的经典参考用书。
-
毒品问题治理模式新探索梅传强,任惠华,胡江,张永强 编《毒品问题治理模式新探索》论文既汇聚了理论界学者在毒品治理探索上的真知灼见,也包含了实务界专家在禁毒工作开展上的前沿知识;既呈现了理念、政策反思上的宏观视角,也体现了措施、方法完善上的微观剖析;既涵盖了论证分析上的经验推理,也囊括了考证求索上的实证考察,对推进毒品问题治理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与论证宋英辉,苑宁宁 等 编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必须抓住《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专门法律(以下简称“两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基于此,起草建议稿的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一,实用性原则。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保障法律能有用、有效,必须立足解决问题和回应现实需要。完善“两法”,一方面,要从解决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细化有关规定,增强可操作性,保障权利义务责任相一致、实体与程序相匹配。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将一些地方探索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及时上升为立法条文。二,全面性原则。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家庭、社区、学校、政府、司法机关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涵盖教育、医疗卫生、食药安全、社会治安、劳动就业等多个领域。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存在短板,彼此衔接不畅,或者存在漏洞,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整体水平就会大受限制,出现“木桶效应”。完善“两法”需要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消除法律盲区,填补制度空白,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三,协调一致原则。域外的立法实践表明,仅制定一两部未成年人专门立法,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立法,不能穷尽所有事项,有些规定需要其他部门法予以补充和完善。对此,应当明确专门立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定位及其关系,调整、修订部门法中的有关规定,对相关部门法中涉及未成年人条文的解释与适用,应当坚持遵循“两法”所确立的法律原则,逐步完善以专门立法为主、以部门法相关规定为辅,彼此配合、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第四,统筹兼顾原则。立法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特有的实践问题。同时,域外在未成年人法律制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要善于总结其中规律性、普遍性的制度与做法,作为借鉴与参考。此外,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和批准国,履行和落实公约的内容是我国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因此,修改完善“两法”,应统筹兼顾公约规定、域外经验和现实国情,合理与创造性地吸收有关内容,缩小差距、补足短板。
-
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案例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 编为充分发挥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典型案例的示范、代领、指导作用,推进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对全国检察机关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中各地办理的案件进行筛选梳理和编写,并以多种形式予以印发,指导办案实践,《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案例选——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典型案例专辑》所选的29件案例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29件案例按照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治农民工欠薪、加强耕地保护、助力脱贫攻坚以及涉新冠肺炎疫情六部分进行编排,内容上除案例外,还提供了每个案件办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部分案件的检察建议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同时,该书收录了部分地区有关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