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刘奕本书根据公共管理的不同方面精选了中文和英文**性和前沿性的公共管理案例,通过经典事件的历史回顾和拓展阅读,深入分析和研究案例发生的背景、形成的原因及事件处理和经验总结分析,并得出一定的公共管理对策,做到从理论上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把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充分体现出来,以期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
资本论李云峰《资本论》真实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主体,包括以企业法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和民族国家宏观生产主体。生产关系是《资本论》的研究视角。虽然《资本论》从商品开始,但是《资本论》真实的逻辑出发点不是商品,而是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资本论》三卷的真实逻辑结构是:第一卷、第三卷分别考察资本主义微观和国家宏观生产主体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第二卷承上启下,分析资本主义微观与国家宏观生产主体之间矛盾及其发展趋势。《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主体发展趋势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即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一致的共同体。全球化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现象证明了这一“铁的必然性”是“正在实现的趋势”。
-
儿童政治身份认同研究傅金兰在小学阶段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与梦的时期,少先队组织与儿童不期而遇。《儿童政治身份认同研究:对一所小学少先队的田野考察》从少先队员政治身份的赋予、少先队组织活动到儿童真实的内心体验这一线索下进行了“全景式”的观察研究。学校提供给儿童身份认同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中儿童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国家,有效地与德育活动相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断地把握和理解社会规范,通过这些规范来确定自己如何行事,实现日常学习生活的惯例化与丰富化。
-
从心出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编著本书将在“守望初心再奋斗”全媒体党课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容。以理论分析和实践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从“唤起初心正当时”“正本清源明大义”“开天辟地立初心”“接续奋斗建伟业”“而今迈步从头越”“充满激情立新功”“富于创造谱新篇”“勇于担当展新貌”这八个方面,追溯初心的源头,阐述初心的含义,并向广大普通党员揭示新时代应该如何守望初心、继续奋斗。
-
资政育人暂缺作者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推动中共党史、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2018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湘潭大学联合举办第四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从事党史研究教学的110余位专家学者以文入会,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党史研究与党史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经过评审,特遴选部分论文结集出版。
-
探索中的法治道路沈国明,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本书分别从法治兴衰的作用、中国近代以来的法治道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发展道路、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中国法治建设总目标、中国法治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人民实践创造,遵从法治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宗教音声礼俗用乐项阳项阳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先后发表专业性研究专论逾百篇。《宗教音声·礼俗用乐》一书是项阳对宗教和礼俗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宗教音声·礼俗用乐》一部分为近二十年间对宗教音声的探索,第二部分是近几年对中国音乐传统之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为用的新思考。整体而言是一本集学术性、全面性、逻辑性为一体的音乐史学专业书籍。
-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陈先达 著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受历史本身制约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创造性地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本身就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历史是螺旋上升的、非直线性的、进步的,中国道路的选择正是对西方线性发展史观的否定,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中国自身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属性,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本书对于中国道路的追寻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持和理论支持,有力回答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
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贾国静本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选题视角新颖,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其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此探究单次灾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的把握较为准确,并得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比如:申报人认为铜瓦厢决口改道具有双重属性,其既为近代重大灾害事件,又是清初以降备受重视的河务问题,在清代黄河史上具有时间坐标意义。
-
礼俗之间孙云 著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五台山佛教音声活态为用进行“对接”研究,形成上下两篇架构。上篇涉及到印度与中土,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音声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与世俗音乐关系进行整体把握,着重于佛教“从非乐到重乐”的历史流变及其“俗曲佛用”传统的形成;下篇则是从五台山佛教音声的活态为用中进行逆向考察的实证意义。上下两篇之间存在着相互佐证的关系,从“印度―中土―五台山”三个空间维度的比对研究实质上是回到原点、溯流探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