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
-
一战100年与中国大变局陶德言,曹智 编《一战100年与中国大变局》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总策划,由著名外交家、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作序,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肖天亮少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国防大学教授乔良少将以及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李世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教授等近30位将校及专家分别撰文。全书分为“中国篇”和“世界篇”两部分,对一战百年历史、中国参与一战经过、一战对中国的深远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和深入解读。这种由著名军事专家和社科院、高校资深学者联手,对一战进行大规模的反思总结,在国内纪念“一战百年”报道中尚属首次。
-
火炮身管寿命推断技术与工程实践金文奇,冯三任,徐达 著《火炮身管寿命推断技术与工程实践》阐述了火炮身管寿命试验鉴定技术的演变;从烧蚀磨损角度研究了火炮内弹道性能退化机理;在统计分析身管寿命退化特征量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正交回归设计思想的寿命推断技术和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寿命推断技术,并举例说明;建立了基于多特征截面的坦克炮寿命预测技术;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性能检验射击与快速持续射击对寿命退化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寿命退化特征量推断技术的身管寿命试验新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统计推断软件。《火炮身管寿命推断技术与工程实践》可供从事火炮论证、研发、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火炮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曾庆化 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各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分7章,前6章着重介绍GNSS的概述、理论及技术,最后1章介绍GNSS的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吸纳团队及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GNSS知识体系、理论及应用的优化。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GNSS的起源、发展及各个系统的特色情况;比较全面地阐述了GNSS时空系统、卫星运动理论及星座等基础知识;对GPS、北斗、GLONASS和伽利略系统的导航卫星信号编码、接收等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讨论;给出了GNSS接收机常用观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并说明了观测量数据的组合等价性;阐述了GNSS授时、定位、测速、测姿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GNSS差分增强技术;最后1章阐述了GNSS在海、陆、空、天及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每章末尾均配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可供读者在学习中灵活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是“自动控制系列课程国家教学团队”规划教材和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凝聚了GNSS系列课程的国际化教学、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积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可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及相关领域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自学和业务参考书。
-
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年度发展报告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研究中心 编《世界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年度发展报告(2013年)》由专题报告篇、综合动态篇、武器装备发展动态篇和军事技术发展动态篇四部分构成,总计约120万字。专题报告篇收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30余篇,涉及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发展综合性战略性问题、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装备、主战装备、战略武器、军事航天、装备建设管理、装备保障、装备试验、军事尖端技术等多个主题。综合动态篇收录了4个方面的年度发展报告,包括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与军队建设政策动向、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与改革、国防工业、军备控制与裁军、国际军事技术合作与军品贸易等。武器装备发展动态篇包括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武器装备发展回顾,以及空战装备、海战装备、陆战装备、核武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军用航天装备、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生化武器及防护装备、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无人装备、新概念武器与非致命武器、后勤保障装备等11类装备的发展动态。军事技术发展动态篇包括2013年世界军事技术发展回顾和军用信息技术、隐身反隐身技术、微米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军用建模与仿真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军用航空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军用舰船技术、兵器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生物技术等15个军事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2013年引起较多关注的一些新概念与新技术。
-
装备维修系统动力学分析尹晓虎 著《装备维修系统动力学分析》采用系统理论的观点,从刻画装备维修系统动力学行为的角度,来探寻和理解隐藏在装备维修系统构成结构和运行模式动态变化之下的内在机理与基本规律。《装备维修系统动力学分析》共分为6章:第1章提出装备维修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目标和可行的研究思路;第2章,将装备退化失效过程的动力学分析问题归结为动力学辨识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不完整状态监控数据辨识装备退化失效动力学过程的一般框架;第3章,把装备列装直到退役报废的过程看成是使用导致的退化效应累积与维修对退化效应的减轻相耦合作用的过程,探讨了过程的描述方法、动力学性质以及维修策略优化;第4章,从装备使用与维修的耦合过程出发分析维修系统中装备、维修策略、维修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及其形成的约束结构,探讨维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模式;第5章,从分析装备维修系统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关系出发,定义维修系统的最小拓扑和效能测度,探讨了典型维修策略下维修系统的元模型及其效能测度,分析可能的维修系统集成策略及其导致的维修系统体系效能差异,寻求维修系统集成的最佳模式和可能的控制策略;第6章,总结和展望。《装备维修系统动力学分析》可供从事设备管理、企业资产管理、武器装备管理和维修保障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设备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维修等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维修管理和维修系统分析课程教材。
-
国家边海防研究中心学术著作·海风吹来侯昂妤 著《国家边海防研究中心学术著作·海风吹来:中国近代海洋观念研究》结合对有关代表人物及其代表理论的分析,对中国近代海洋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结合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对海洋观念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普及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反思,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剖析了中日两国海洋观念的异同,及其对甲午战争结局的重大影响。
-
官兵文理通识散论四篇苏恩泽 著《官兵文理通识散论四篇》共有四篇内容。
第一篇的内容是讨论国际关系。像人际关系一样,国际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为“国”处“世”不可或缺的学问。而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尤甚。国际关系学正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篇分六章:历史、现状、理论、方法、中国和世界。其中,“历史”论脉络;“现状”论要点;“理论”论概念、主流理论和重要理论;“方法”论西方方法和中国方法;而“中国”与“世界”两章,则既论传统,也论现代。
第二篇的内容是探讨美学(号称“感情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学被科学(号称“理智学”)压得喘不过气来,“感情”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不知是因为“理智”太重要,还是感情太复杂,反正感情建“学”,时间晚又势力单,不仅一直未成什么气候,而且好像自己也越来越糊涂了。感情,果然不重要么?非也;果然太复杂么?然也。重要,又复杂,正是美学的特点,也是其魅力之所在。
本篇将美学的框架设定为八个部分:历史(大时尚)、科学(大学问)、本质(大认识)、特征(大印象)、形态(大概括)、范畴(大风格)、心理(大体验)和教育(大育人)。同时,还用说理与举例结合的方法,以求尽量“论”得好一些。
第三篇的内容是比较科学与艺术。科学,非常重要,有关的书很多了。艺术,也非常重要,有关的书也很多了。而把它俩并列一起比较的“科学与艺术”的书,则相形见绌了。
本篇的“科学与艺术”实际上讨论的是把科学与艺术并列一起的“统一体”(“科学·艺术”),其内容分为科学与艺术的“历史”“共性”“特性”“交融”以及“经典”五个部分。而其中的“经典”部分,还用“经典示范”的方法列出了“科学经典”“艺术经典”和“交融经典”,以使叙述更结合实际一些。
第四篇的内容是介绍通识与综摄。识,指辨识、知识。毋庸讳言,眼下的状况是“专识”显而“通识”隐。但“通识”却更具魅力:谁不希望能一专多能,一通百通?何况这已是时代的大趋势!摄,指摄取、摄动。毋庸讳言,眼下的状况是“专摄”易而“综摄”难。 -
第二届中国军事法学青年学子论坛文集李伯军 编《第二届中国军事法学青年学子论坛文集:21世纪的战争与法律·问题、挑战与前景》汇集了2012年在湘潭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军事法学青年学子论坛”的论文。这部论文集并不是论坛论文的简单集结,而是编者对论坛的整个研讨活动和相关论文进行了认真的再思考、再研究、精心提炼和抽绎的成果。论坛围绕主题分设了七个子主题,依次逐一展开研讨,论文集则将全部论文归辑为三个部分:(一)海牙公约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二)日内瓦公约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三)其他与战时有关的军事法律问题。论坛文集的字里行间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年轻人在军事法学研究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和无限活力,使我们对军事法学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
中国纪念馆故事张校瑛 著;沈强,朱成山 编《中国纪念馆故事: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故事》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故事为题材,把其中故事性强、意义重大的建筑、文物、人物、事件等元素抽出,用故事的形式配以图片,并加上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介绍,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动员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动员史》编写组 编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危机,运用国民经济资源以保持和增强国家防卫能力的活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贸易、财政、金融、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医疗和物资储备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拥有现代化的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对于和平时期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增加国家的战略威慑能力,危机时期迅速提高国家遏止和消除战争或其他军事危机的能力,建立战时经济秩序,满足武装力量作战、维护社会稳定和消除战争灾害对国民经济的需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的近30年(1949年至1978年)中,党和国家为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着眼打赢现代化大规模全面战争,在不断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的同时,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和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的现代化建设,并在国家遇到战争和军事威胁时,适时地启动国民经济动员程序,使国民经济释放出巨大的国防能量,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打赢了战争,赢得了和平,赢得了发展。国民经济动员也因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发展史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