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外国的慈善组织冯英、穆风龙在人的一生中,总有可能要面对来自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各种风险,其中,年老、失业、疾病、工伤、贫困等,是人类普遍面对的普遍性风险。每当人们面对这些风险时,没有人愿意这时自己是孤立无助的,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本书介绍的是外国的慈善组织。
-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张耘“新北京,新奥运”为北京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主导行政改革的主流。北京市政府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着重强化政府在基础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责任,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基础教育方面,四十余万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在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公交优先,北京成为全国公交票价最低的城市。在社会保障方面,覆盖面扩大,标准提高。在公共安全方面,食品和药品安全监测长效机制建立,社会治安、生产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
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童敏《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从如何全面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如何有效影响服务对象、如何维持服务对象的改变以及如何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水平等四个方面着手,探讨怎样在日常生活处境中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技巧。适合作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等实务课程的阅读教材,也是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的必备读物,对于从事实务的社会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于燕燕《2007-2008中国社区发展报告》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运会促进了我国的社区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理念得以发展,社区制度创新结出成果,北京诞生了奥运史上第一个“奥利匹克社区”;北京的社区民主在增长,社区的参与率逐步提高,社区自治体系逐步完善;“平安奥运”综治行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安全,使得北京有四个街道社区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安全社区”。利用奥运契机发展礼区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社区民间组织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活动空间也在日益增大,但面临着主体缺位、制度不全、资金不足、监督不到位、结构失衡、发展失序等问题。因此要逐步改变双重管理的制度模式,构建新型的组织关系,形成社区自治共治的体制、功能与机制。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社区卫生制度创新任重道远。志愿服务、资源整合是社区服务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就社区志愿行动而言,其未来发展将走向法制化、科学化、专业化、多样化和效益化。在社区资源整合方面,存在资源分散和分割、配置重心过高、街道办事处的责权不一致、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等体制性问题。为此需要构筑社区公共治理平台。社区服务离不开社区工作者队伍,要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章立制,分类管理,合理激励,倡导志愿。与“迎奥运、树新风”主题相结合的北京社区文化展现了北京市民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同时解决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的诸如培育公共文化意识的问题、社区文化建设保持常态与长效机制的问题、社区文化活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文化“政绩”问题,等等,其出路在于增强公共文化意识,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切忌社区迎奥运活动的形式主义。
-
行政行为研究马生安行政行为理论是大陆法系行政法的核心理论,也是非常值得研究而又难度极大的课题。本书立足于宪政和法治实践的需要,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为分析工具,并借鉴民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行政行为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包括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行政行为界说、行政行为的基本分类、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等。 这一研究结果的问世,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
百姓民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委托,由我院组织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已正式出版。这份报告的主题是“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当前,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新矛盾新课题。从我国新阶段人类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使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使更多的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我国转型时期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发展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对策,我们选择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领域社会关注程度比较高的100个问题,进行重点解答,编辑了这个问答本。问答本吸收了《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相关背景知识和相关理念的解读,拓宽了公共服务领域相关问题的国际视野,对专业还是非专业读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苏海南、杨燕绥《中国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在研究中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政策研究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整理归纳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入手,通过收集整理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公务员福利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在公共管理学、现代薪酬及福利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国公共部门福利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形成公务员薪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公共部门福利管理和监控系统的政策建议,并设计了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监控软件系统。
-
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谢守红《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共分九章,分别对城市社区发展和社区规划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社区的概念和特征、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社区服务、城市社区文化、城市社区空间组织、国外城市社区规划、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社区可持续发展等。《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可供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城市规划学等专业人士教学和研究参考,也可供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
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陈干全 著这本书是几年来我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和对国内外民营化改革关注的结果。2001年,我有幸考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师从著名行政管理专家王乐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这使我有机会在三年的时间里沉浸在公共管理理论与知识的汪洋之中。然而,天性愚讷因而成就无几,光阴荏然只留下对一些问题的片言思索,自己不甘失败,倾力加以梳理,成就这本反映我对公共服务领域民营化改革的思考之作。民营化是实践推动的产物,但决非没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如果没有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大力影响,西方国家在实践中也许不会那么大范围和深度地推进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因此,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政府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公共事务管理已经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它倡导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业乃至个人都成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强调多元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增强管理绩效。在这种背景下,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渗透到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去,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改革产生影响作用。尽管中国民营化改革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领域,但经济学领域已经对该问题有所关注,并且进行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迫使我必须为自己的研究另辟蹊径,于是选择合适的分析路径或者说角度就摆在我的面前。在对现有关于民营化问题研究成果的分析中,我发现学者们更关注民营化的经济效果,相对而言对公共服务的性质、政府的责任较为忽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判断民营化的最终成效,如果有一个最后的标准,那么是什么?从专业背景角度出发,我想到了公共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运用公共性理论去分析民营化改革,不失为合适的思路。我也认识到,公共性问题其实是分析或研究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工具,它应该被用来分析并解决公共领域内的现实问题。从公共性视角审视民营化改革,充分体现了论著研究的专业特色。这本书是几年来我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和对国内外民营化改革关注的结果。2001年,我有幸考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师从著名行政管理专家王乐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这使我有机会在三年的时间里沉浸在公共管理理论与知识的汪洋之中。然而,天性愚讷因而成就无几,光阴荏然只留下对一些问题的片言思索,自己不甘失败,倾力加以梳理,成就这本反映我对公共服务领域民营化改革的思考之作。民营化是实践推动的产物,但决非没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如果没有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大力影响,西方国家在实践中也许不会那么大范围和深度地推进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因此,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政府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公共事务管理已经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它倡导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业乃至个人都成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强调多元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增强管理绩效。在这种背景下,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渗透到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去,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改革产生影响作用。尽管中国民营化改革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领域,但经济学领域已经对该问题有所关注,并且进行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迫使我必须为自己的研究另辟蹊径,于是选择合适的分析路径或者说角度就摆在我的面前。在对现有关于民营化问题研究成果的分析中,我发现学者们更关注民营化的经济效果,相对而言对公共服务的性质、政府的责任较为忽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判断民营化的最终成效,如果有一个最后的标准,那么是什么?从专业背景角度出发,我想到了公共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运用公共性理论去分析民营化改革,不失为合适的思路。我也认识到,公共性问题其实是分析或研究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工具,它应该被用来分析并解决公共领域内的现实问题。从公共性视角审视民营化改革,充分体现了论著研究的专业特色。
-
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周光辉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我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转眼十二年过去了。在博士论文即将公开出版之际,想到十多年前,在长达七年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埋首于读书和思考之中,在困惑和求索过程中,感悟到求学不仅是要获得真知,更是一种心灵的历练。博士论文是自己学术人生一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虽遗憾由于自身的学养不足难免文中存在疏漏之处,但所付出的努力有了一个可以与学界同仁交流的文本,让自己感到十分的欣慰。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核心部分。政治学作为探寻一个优良的公共秩序如何形成的学问,首先需要对于政治权力存在的正当性给予证成。选择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作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是想通过对于政治学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够在丰富、繁杂的内容中,找到理解政治学精髓的一条路径,从而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一个扎实的学理基础。这种想法得到了我的导师王惠岩先生的首肯。我曾与王惠岩先生说过,等博士论文公开出版时,请王先生作序,王先生欣然允诺。但在几个月前,王惠岩先生因病久治不愈不幸辞世。是王惠岩先生把我带入政治学的圣殿,使我领略到政治学理论的魅力和学术的乐趣,愿以此书作为对先生的一种纪念!因为是首次出版,我为了尊重历史,对博士论文的内容没有做任何修改,完全保留了原貌,只是在文字上重新做了校对。感谢曹海军博士,是他促成了此论文的出版。同时感谢吉林出版集团的崔文辉和赵国强两位先生以及王萍女士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我的博士生董存胜、陈景云、樊凡为书稿的文字和注释作了最后的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周光辉2007年12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