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大都市治理的域外观察王枫云,陈亚楠 著本书以构建世界大都市理论为突破口,尝试对世界城市历史发展和未来发展,展开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与分析,这对于考察世界城市现象、剖析当前格局与形式、为中国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通过借鉴其他国家治理的有效经验来为我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合理的大都市区治理模式,这将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及城市管理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
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模式与协同改革赵云 著《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模式与协同改革》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依据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保险付费改革的相关政策,在分别研究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基础上,面对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错配的困境,以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为主题,提出两者的适配理论、组合依据、错配形式及适配模式,最终构建出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理论体系和协同改革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
城市应急安全通识杜桂潭 编《城市应急安全通识》汇编了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常见突发安全事故,并给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城市应急安全通识》首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概要介绍,包括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级,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部组织架构及职责,应急遇险求救信号,应急求助电话等;然后从自然灾害、消防、交通、校园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应的应急安全知识;后介绍了常用绳结打法、紧急避难逃生器材以及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特定日等知识。希望《城市应急安全通识》的出版能让市民熟悉掌握相应的应急安全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减少某些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
红河流域归国华侨群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李银兵 著《红河流域归国华侨群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主要从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入手,借助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从纵横两个研究侧面入手,对如今还在红河流域生活着或曾经在红河流域生活过的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两个归侨群体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整体性研究,研究属于多学科、多层次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研究。
-
公安危机决策心理研究王志红 著《公安危机决策心理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分别从5个维度生成民警(或民警团队)危机决策心理调查的5套电子问卷,涉及46个题项,向在职民警发放并收回485份问卷,经检验5套问卷的信度良好,均可采用。全书分为八章,前三章是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对危机决策心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是运用SPSSStatistics23对调查结果量化并进行统计分研究,第五到第八章是根据问卷分析结果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分别对危机决策中的民警心理应激应对、勇敢自信心理、团队合作、心理挫折应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通过该研究帮助民警提高危机决策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大限度地克服时间压力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面对突发性的危机事件快速决策,有效应对。
-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黄育华 杨文明 赵建辉 著,黄育华,杨文明,赵建辉 编《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2018~2019)》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深圳市民太安风险管理研究院合作成果,从社会安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四个角度研究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城市篇和评价篇四个部分。 总报告全面分析了2018-2019年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特点和态势,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我国35个城市公共安全指数评价的结果。报告认为,2018-2019年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紧紧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城市社区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新的成效。专题篇从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治理实践、保险服务城市公共安全、国际大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分析与启示、多元主体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参与等4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模式与机制等进行专门探讨。城市篇从社会安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4个角度,运用2017-2018年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上海、青岛和哈尔滨3个城市的公共安全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同时以问卷形式对这三个城市居民的城市公共安全认知水平和公共安全意识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评价篇设计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集35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指数分析,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
公共事业管理李文敏 编“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教材立足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发展,借鉴应用政治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发生机理、发展趋势、技术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包括三个模块:一是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模块,介绍了公共事业管理的起源、主体、法律和基本模式;二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模块,介绍了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私营化、公私合作等改革实践;三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模块,介绍了听证制度、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常用方法。《公共事业管理》采用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力求结构清晰、通俗易懂,内容符合本科教材要求。可作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
中心-边缘结构张桐,王亚婷 译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学科群主编的开放性系列文丛。《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研究丛书》旨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做出学术探究,以呈现新问题、新视角和新材料为自己的特色,其出版得到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和江苏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期待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增添一个新的平台。
-
治理的中心张桐 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学科群主编的开放性系列文丛。《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研究丛书》旨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做出学术探究,以呈现新问题、新视角和新材料为自己的特色,其出版得到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和江苏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由衷期待《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的出版能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增添一个新的平台。
-
公共文化治理导论 引导公共文化建设,引领公共需求导向曹爱军 著公共文化是一种具有价值导向性、社会公益性的文化形态,它不仅具有需求满足、权益保障的现实功能,而且具有价值引领和秩序建构的深远意义。 新时代的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文化秩序建构的正确方向,沿着意识形态性、公共性和民间性的价值分层逻辑,在弘扬主旋律、倡导公益性、传承民族性三重文化向度间达成平衡,引导公共文化建设获得核心价值引领和公共需求导向的功能定位,促进文化治理在适当的制度框架和行动路径上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动能。本书正视基层文化发展的衰落,反思公共文化的萎缩,以公共文化建设为契机和依托,从多学科视角对公共文化建设展开了整合性研究,探索构建本土化的公共文化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关注文化自觉、文化公平、文化生态等重点议题,提升了公共文化研究的学术内涵与理论层次,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从单纯关注政策实践转向同时关注理论突破和实践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