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日本战后保守政治体制研究李莹 著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战后日本的“保守政治体制”,通过对战后日本保守政治发展历程的考察来探讨日本政治体制的保守性、运作机理及其变化取向。本书的基本观点是:日本战后保守政治体制是日本历史与现实结合的产物,其保守性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保守的政治取向和保守的行为取向,前者为日本政治的发展规定了方向性,后者为日本的政治体制提供了较强的自身稳定功能和惯性。
-
大气候李昌平 著《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充分涵盖了三农问题的各大主要方面,包括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回顾,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道路,新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新农村治理制度建设,新农村金融建设,粮食与农产品安全问题,话语体系沟通,扶贫方式探讨等,结合三鹿奶粉事件、猪肉价格飙升等最新事件,以及三中全会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等最新政策,为您展现一个特殊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充分发挥李昌平先生在三农问题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鼓励和支持一种有别于政府、学者、官员、个体农民的独立声音,为各界研究者和基层干部提供一个优秀的读本。三中全会后,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飙升,而李昌平既有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又有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和高度,兼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同类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唯一性。
-
中国不高兴宋晓军 等著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的主张”“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使本书呈现一个明快的结构路线——“破”“立”“反躬”。即:中国现实批判,中西关系揭示——中国要做一流国家,依托国家大目标实现众生幸福平等,告别自我矮化的精神历史。本书的大多数作者都属于中国的“公众人物”,他们的立场观点,早为人们所知。然而从着眼于批判和分析,到主张建立“大目标”“告别晦气重重的历史悲情”,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完整的“集结”。书中保持了普通读者喜爱的文风,由具体的场景、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都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流行的俚语、双关性的讽喻,直率的谈论,又使本书趣味盎然。「中国因何不高兴」▲ 拉萨“3?14”事件背后鬼影憧憧,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战略围堵越来越具体化和明目张胆。▲ 三鹿奶粉事件对国民心理的“精神撕裂”,使一个大国理应秉持的多项核心价值受到威胁甚至动摇。▲ 萨科齐之类对中国的屡屡侵犯,是卑鄙下流的机会主义作祟。▲ 一些“知识精英”或所谓“优秀的中国人”正在戕害我们国家的精神品质。………「中国需要厘清的若干个“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现在挺爽”是巨大假象,西方阵营的“拖垮”战略乃中华弥久大患?▲ 为什么同西方“有条件决裂”是必须筹划的未来选项之一?▲ 为什么瓦解国族认同的“第五纵队”情怀与“汉奸兴趣”会如此猖獗?▲ 为什么新儒家的“感化论”“拯救世界说”是白日梦呓?▲ 为什么行“失败主义”之实的“王小波神话”是当代最丑陋的文化蛊惑?………「中国应持何种新主张」▲ 中国应该成为抱负远大的英雄国家。▲ 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 解放军要跟着中国核心利益走。▲ 不能听“金融战士”忽悠,产业升级才是国之根本。▲ 认清西方“轮盘赌”式的外交玄机,把中法关系实质性降低。▲ 应勇于在国际社会上除暴安良,在强国道路上扫清颓风。▲ 在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去文艺腔”。不惟此,我们就无法准确指称政治及经济现实,无法实现大目标。
-
我的2008王培安 主编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喜庆与悲伤、灾难与抗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2008年,点燃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力量,激发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亿万中华儿女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一个个大写的“人”字,交出一份份出色的人生答卷。我曾多次思考,怎么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借此机会,把多年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
国际政治科学阎学通 主编《国际政治科学(总第17期)》研究的问题是,从1989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的上海五国为什么会转变为一个全面安全合作组织?本文把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信任、主导国和共同安全利益三个动因以解释这种合作发展进程。在边界谈判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哈、吉、塔形成重要互信。这两种信任关系成为以后产生中俄合作以及使中亚国家加入中俄主导的安全合作组织的基础。中俄逐渐建立的信任关系催生了合作产生的第二个动因,即中俄主导。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得明显,上海五国提出多边合作并发展成安全会议机制。从1998年至2001年,共同和互补的安全利益更加深化,从而推动上海五国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
-
搜索2009.0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 编《搜索2009.03》是《搜索2009》系列图书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搜索引擎正在成为公众观察社会独特而重要的窗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的这套《搜索2009》系列图书,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关键词为基础,记述了每个关键词背后的时政和社会新闻,并对其中一些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度分析,真实记载中国网民眼中的世间万象,客观反映社会热点,完整描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风貌,力图为读者勾勒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大量新闻图片、图表穿插其间,使全书充满了新闻的张力。此类以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热词为基础,真实反映亿万网民网意关注热点的通俗时政类图书的出版,在国内尚属首次。《搜索2009》系列图书共分为13册,每月出版一册,年终出全年版。
-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及其限制陈阳 著《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及其限制》立足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在总结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考察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状况,分析国内近年来的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现状、并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研究现状、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及其诉权限制等研究,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立法规定、制度背景以及司法实践等进行了比较细致、全面的探讨。
-
解码中国形象孙有中 著本书对1993—2002年十年间《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的中国报道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旨在全面揭示两报所描绘的中国形象,运用新闻传播学原理剖析它们在中国报道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及其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审视中国形象的现状和中国对外传播的得失,为面向未来的中国对外传播进行战略定位。本书在探讨两报中国报道议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六大案例分析——北京申奥报道、长江特大洪灾报道、中国共产党报道、人权问题报道、台湾问题报道和经济报道,以期深入揭示两报中国报道的内在逻辑。本书的学术贡献首先在于选取了西方世界最权威的两份报刊《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进行长时段跨国比较研究,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了中国形象的现状以及西方媒体中国报道的规律。其次,本书系统探讨了中国形象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整套中国形象的定位指标,旨在为新时期的中国对外传播界定指导方针,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善中国对外传播以最终改善中国形象提出了宏观对策。
-
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刘学斌 著《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介绍了:北宋是中国士人罕遇的黄金时代,然而与他们在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相比,他们积极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很难说是成功的。党争激烈、彼此倾轧、国是屡变、政局动荡成为北宋中后期的基本特点。《北宋新旧党争与士人政治心态研究》试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探讨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进而思考传统政治文化和心态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向现代的转换。
-
美国沉没易强 著美国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到处大打出手,二战之后先后发动15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国式傲慢”激怒了全球。美国的国家声誉几乎与“华盛顿共识”同时破产,而“北京共识”却为全国逐渐接受。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拯救本国金融体系,美国孤注一掷,开动印钞机,全球美元资产应声贬值,中国和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损失惨重,美元声誉一落千丈。俄罗斯重夺“第一把交椅”的战略意图变得异常强烈。受美国控制的中亚附庸国早已失去控制,甚至违背美国意愿挑起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让美国进退两难;在北约内部,美国与盟国的分歧越来越大……中国一贯冷静低调,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延续至今。“永不称霸”并不代表中国不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事实上,民族复兴、中国崛起的意愿,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