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亚太国家研究苏州科技大学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太国家研究》(第2辑)主编姚海,主要研究俄罗斯文化、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俄国发展道路与社会变迁、俄国革命等。本书沿续了《亚太国家研究》第1辑的成书特色,区分“十月革命与20世纪世界史”与“东亚与日本问题”两个专题,对亚太地区发展变革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富有建设性启示性的结论,一些文章有思想、有高度、有力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
土地与政治约瑟夫·汉隆,特雷萨·斯马特自1890年罗德斯的英国南非公司在津巴布韦建立殖民统治以来,土地一直是影响津巴布韦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土地占有的不平等是导致津巴布韦民族解放斗争的重要原因,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政府虽施行了土地重新安置计划,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广大黑人土地很少或没有土地的现状,并由此而导致了2000年的“快车道”土地改革计划,白人的大型商业农场被黑人占领和瓜分。此次土地改革导致津巴布韦短期内农业生产甚至整个经济的严重下滑,以及与西方关系的严重恶化。从2000年到2010年,国际社会出版了大量关于津巴布韦土地改革的著作,基本都是对其加以批评与谴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改革后以小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奏效,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慢慢恢复到2000年以前的水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Joseph Hanlon、Jeanette Manjengwa和Teresa Smart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出版了《津巴布韦收回了自己的土地》(Zimbabwe Takes Back Its Land)一书。该书基本肯定了津巴布韦“快车道”土地改革及其所带来的成果,认为其不但有助于扩大津巴布韦土地的耕作面积和提高农业生产率,更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调高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等,因而其出版之后,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从一定程度上了为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进行了平反。之所以申请出版该书,原因有三:其一,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长期友好,这种关系特别在津巴布韦于2002年遭受西方制裁遭受了西方国家的不少指责,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改善津巴布韦的国际形象,从而也有助于为中津关系正名;其二,目前关于非洲的农业发展,国际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实行大农场的现代农业模式,二是实行小农户的传统农业模式,近年来,西方寡头性农业综合企业所推行的以大农场、杂交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广受批评,而津巴布韦土改后的小农农业发展为则后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三,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前往津巴布韦从事粮食作物生产和经济作物订单农业合作,本书的出版,可为这些企业提供大量有用的背景资料和信息。
-
新世纪地区安全危机及其治理刘鸣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大国间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正在逐步缩小,但各种地区性安全难题频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博科圣地”……,各种地区危机与冲突层出不穷。在一些地区,危机和紧张获得了较好的管控。在另一些地区,危机却上升为地区性冲突,并引发了域外大国或国际组织的介入和干预。这些安全难题和困局呈现出新老因素交织、地区性因素与全球性因素联动的特征。如何实现对这些安全难题和困局的管控与治理,是维护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路径。本书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于2015年10月24-25日在上海召开第七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的论文选集,以“新世纪地区安全危机及其治理”为主题,汇聚全国多地的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围绕“安全危机治理的理论思考”、“大国协调与区域安全治理”、“亚太地区危机与管控”、“人道主义与对外干预”、“中东、中亚的安全危机与治理”等具体议题展开讨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将此次青年论坛的入选论文结集出版,既是对会议成果的集中总结,也是对当前国际问题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集中展示。本论文集有助于研究者和青年学生把握新世纪以来地区危机的发展与管控问题。
-
北大中东研究2018年第1期林丰民本集刊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组稿,内容主要涉及中东地区历史、语言和文学。一年两期。本期侧重于中东文学和历史。主要文章有:《当代埃及小说中的南方地区》、《对卡德尔?阿卜杜拉小说的文化解读》、《帕慕克与土耳其当代文学》、《伊斯兰教中有关禁止造像绘画问题的讨论》、《阿拉伯国家与“艾森豪威尔主义”》等。
-
非洲农业的转型发展与南南合作刘海方,宛如,刘均本书相较以往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前面对于非洲农业本身成长变迁的纵向背景和国际上各种介入方式的横向分析的背景铺陈,为中国对非农业合作案例的分析提供了客观、平衡的分析框架,避免了一厢情愿对溢美对中国在非农业合作的实践案例,也通过参照横向广泛的“他山之石”以及深入的非洲本土情况的长时段分析,更好地为中国的当下农业合作实践提供参考指南,特别是以国别、而不是中国企业为主体的案例分析方式,容易发现在对非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国情、文化和制度的结构性原因,从而对政策决策者、企业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对于从综合视角从是非洲研究的学者也具有方法论和理论以及材料方面的价值。本书共中英文两个部分,英文为中文部分的对照译文。中文部分分为三章:非洲农业的*发展与内生动力、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以及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其中非洲农业的*发展与内在动力这一章包括:农业在非洲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农业发展与国际政策、非洲的城市农业、津巴布韦土地改革以及解析赞比亚农业发展框架及其对小农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这一章包括:兄弟齐心?巴西在非洲的贸易、投资与合作;巴西在安哥拉卫生与农业领域里的男男合作;国内机制和南南利益;非洲崛起叙事与农业发展。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包括:从援助到开发:中非农业合作的支持体系研究;安哥拉的农业发展和中国的角色;中国在赞比亚的农业投资现状分析;津巴布韦农业国际合作与中资企业的粮食作物种植;中国与肯尼亚农业合作现状和除虫菊投资案例启示;中国农业“走进非洲”的机遇与挑战。
-
制度的逻辑曹沛霖本书主要摘编和增补了曹沛霖先生近十多年来的学术论文、随笔、访谈以及在部分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
南亚东南亚研究潘远洋,龚益波本书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南亚研究中心编撰的系列丛书。本书坚持突出南亚东南亚特色,坚持学术性,尤其注重及时反映我国学术界对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历史、民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兼顾亚非语言文学研究,为促进亚非语言教学与改革、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丰富中国的东南亚南亚研究发挥积极的作用。
-
巴以水争端曹华《巴以水争端》是一部学术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全书分七章,分别是:巴勒斯塔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色列建国前后的水政策和水务活动、以色列在巴被占领土上的水政策及其后果、框架性巴以水谈判、技术层的巴以水谈判、多维权利理论下的巴以水问题、巴以水争端的出路和展望。当前,学界对环境与靠前政治关系的研究蒸蒸日上,水资源对靠前关系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东国家间的水资源争端已经成为中东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层面。巴以水纠纷是巴以争端的六大核心问题(还有边界划分、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耶路撒冷归属和巴勒斯坦建国)之一,历来是中东双边以及多边和谈的重要议题。本文研究巴以水争端将在靠前政治范畴和靠前关系框架下进行,力图赋予其以下意义:首先,靠前政治和靠前关系视野中的巴以水争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话题在靠前政治中的角色。其次,犹太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都赋予水神圣而实际的意义,通过对巴等
-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展与成就黄平,刘作奎本书系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本书对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分别介绍了“16 1合作”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未来五年如何推动“16 1合作”行稳致远、“16 1合作”如何推动中欧更加紧密合作。与会专家学者系统梳理了过去取五年“16 1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未来五年合作的发展前景。与会代表一致认为,“16 1合作”过去五年的成果丰硕,契合中国和中东欧各自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未来五年,双方在经贸、投资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我们和你们李晨阳“我们和你们”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有着22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中缅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亲密交往,和睦相处,互称“胞波”。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的贸易伙伴和*的外资来源国,更是缅甸主要的发展援助国。缅甸国家转型以来,中缅胞波友谊不断升华。2011年,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2018年9月初,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共建“一带一路”迈出新的步伐。本书的31位作者包括了两国的外交官员、高校教师、智库专家、新闻工作者、学生以及在缅中资企业人员,他们都是中缅友好关系的使者,他们以自己的亲历亲闻,聚焦两国关系和民间交往,讴歌两国人民间深厚的胞波友谊与合作,为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油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