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赵启正本书对中美关系历史的回顾很有裨益。他非常坦率,指出两国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坦诚地回答了许多问题。他还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意并热切希望与美国发展良好关系。一次非常有益的演讲。这次演讲阐明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的规模和意义,也使美国人明白无误地认识到他们对中国施加影响的能力是有局限的。
-
1973~2005美国驻华大使传奇王立著本书作者作为一个外交工作者,将其在外交部工作期间与美国驻华接触的故事一一讲述,他们是老成持重的戴维·布鲁斯大使,政界明星乔治·布什大使,任期最短的托马斯·盖茨主任,为美建交做出贡献的伦纳德·伍德科克大使,具有传奇经历的恒安石大使,参与打开中美关系的温斯顿·洛德大使,中央情报局特工出身的李洁明大使,经历中美关系重重危机的芮效俭大使,金融和法律专家克拉克·雷德大使和军人出身的约瑟夫·普吕厄大使。本书作者王立1954年进外交部,大部分时间涉及对美国事务。因此有机会同一些美国外交官交往和结识。1973年起,中美在对方首都互建联络处并派出资深外交官任联络处主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随后互派大使。从1973年至今,美国派到北京的联络处主任或大使已达11位,作者同这些大使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同其中的布什、伍德科克、恒安石、洛德、李洁明、芮效俭等几位大使交往较多,因此对他们的了解也较深入。现在作者将其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一来是让读者看看美国高级外交官的各种表现和不同风格;二来也想借此让读者从一个并非不重要的侧面窥见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些轨迹。这些大使都是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读者从他们的经历和言行中,可以看到一些与中美关系有关但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节。作者从1954年进外交部,工作已40余年,大部分时间涉及对美国事务。因此有机会同一些美国外交官交往和结识。1973年起,中美在对方首都互建联络处,并派出资深外交官任联络处主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随后互派大使。从1973年至今,美国派到北京的联络处主任或大使已达11位,我同这些大使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触,同其中的布什、伍德科克、恒安石、洛德、李洁明、芮效俭等几位大使交往较多,因此对他们的了解也较深入。现在把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一来是让读者看看美国高级外交官的各种表现和不同风格;二来也想借此让读者从一个并非不重要的侧面窥见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些轨迹。这些大使都是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读者从他们的经历和言行中,可以看到一些与中美关系有关但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节。
-
核时代的现实主义巨永明 著基辛格是20世纪杰出的外交家、外交思想家。他从现实政治的视角研究历史,在哲学意义上对既往外交关系作了富有哲理的理解,因而,其外交思想匠心独具。他的外交理念源于传统又打破传统,并结合自己生活的时代特点——核时代,在扬弃旧的外交思想的同时,构建起自己的外交思想体系,即核时代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他在白宫任职8年,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把自己的外交思想用于实践,从而创造了美国外交史上诸多奇迹。他的外交成就对世界和平贡献卓越,因而获得197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很快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所以,从70年代起,即已开始有人围绕基辛格著书立说。但是,就本书作者所能读到的关于基辛格的研究成果来看,尚缺少对基辛格外交思想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而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又主要集中在“实力”和“均势”方面,这对于认识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体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本文的目的正是希望通过深入钻研基辛格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从阅读基辛格的论著看,他的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是近现代欧美大国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综合结晶。因此,研究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也是在一个层面上对近现代欧美大国外交的剖析,有助于理解欧美、特别是美国现实外交行为的动机和根源,为我国在核时代全球化过程中的现实外交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
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何英著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指出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是记者和专栏作家与中美关系结构中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舆论和民意等诸多因素互动的结果,读者可以从中认清传媒这种软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
博弈刘明著把中美关系比作一场博弈,为分析国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作者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准确定位,对朝核问题的冷静分析,对台湾问题的郑重把握,对中美经贸合作前景的乐观展望,都显出作者对中美关系的洞见
-
全球盟约(英)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著;周军华译戴维·赫尔德教授的《全球盟约》2004年一经出版,就在国际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反响。这首先得益于他本人的学术地位。赫尔德不仅在民主理论、国际关系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领域,他不仅是最早的关注者之一,而且是关注最久、影响最大的分析家。赫尔德教授在《全球盟约》一书中,探讨了“9·11”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国际政治的失败和危机。他认为,在全球恐怖活动和政治暴力的严峻挑战面前,华盛顿共识已经不再有效,必须找到另一条应对出路,他把这条出路叫做“社会民主共识”,后者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而且可以提供政治和社会公正。为了找到这种共识,赫尔德在本书中研究了全球秩序的结构变迁,并把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即经济、政治和法律。在每一部分,他都分析了当前的主要趋势、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政策建议。照赫尔德自己的介绍,该书另一个主要贡献,是逐个评论了当前围绕全球秩序的学术大争论。对于那些寻求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答案的人——政治学者、政策制定者、学生和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本书前言戴维·赫尔德教授的《全球盟约——华盛顿共识与社会民主》一经出版,就在国际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反响。这首先得益于他本人的学术地位。赫尔德不仅在民主理论、国际关系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领域,他不仅是最早的关注者之一,而且是关注最久、影响最大的分析家之一。赫尔德教授在《全球盟约——华盛顿共识与社会民主》一书中,探讨了“9·11”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国际政治的失败和危机。他认为,在全球恐怖活动和政治暴力的严峻挑战面前,华盛顿共识已经不再有效,必须找到另一条应对出路,他把这条出路叫做“社会民主议程”,后者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而且可以提供政治和社会公正。为了找到这种议程,赫尔德在本书中研究了全球秩序的结构变迁,并把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即经济、政治和法律。在每一部分,他都分析了当前的主要趋势、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政策建议。照赫尔德自己的介绍,该书另一个主要贡献,是逐个评论了当前围绕全球秩序的学术大争论。对于那些寻求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答案的人——学生、政治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赫尔德教授这本书一出版,就给我寄了一本,让我写个评论并联系出版中文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直对赫尔德教授的著作情有独钟,已连续出版了他的三本著作。这第四本书,而且是这么重要的一本书,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该出版社。该社社长谢寿光教授毫不迟疑就接受了我的推荐,从而得以使本书的中文版在短时间内面向了中国读者。为此,还应该感谢本书中文译者周军华博士的辛勤劳动,她的严谨学风和专业学识为本书中文版添色不少。曹荣湘2005年6月11日于北京新风南里
-
顶级黑名单高金虎主编;宋德星[等]编写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古巴、苏丹、叙利亚,被美国列入图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恐怖主义的黑名单,美国鹰派决策者按照自己的日程表,开始对其进行大张旗鼓的讨伐。萨达姆政权垮台了,伊朗正遭受美国日益增强的“打磨”,卡扎菲放弃“反美旗手”角色,开始“洗心革面 ”的转变……美利坚大军依然厉兵秣马,下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可能是谁?
-
外交理论与实践(英)杰夫·贝里奇(G.R.Berridge)著;庞中英译《外交理论与实践》为英国著名外交研究学者杰夫·贝里奇的代表作,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有关外交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方面,比如“个交部”、“谈判”、“电信”、“双边外交”、“多边外交”、“峰会外交”、“调解”等。既可以选作我国高校外交学专业的参考教材,也可供职业外交人员作为参考书。这个译本自其英文原作的第三版,也是最新的版本,作者还特间撰写了中文版序言,向中国读者推荐《外交理论与实践》。
-
和平与战争(加)卡列维·霍尔斯蒂(Kalevi J.Holsti)著;王浦劬等译《和平与战争》是一部研究过去350年中的战争起源与和平建设的重要著作,堪称外交史、战争与和平研究、国际关系、国际冲突以及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著作。千百年来有无数的政治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探讨过战争发生的原因问题,并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著作,但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定论。霍尔斯蒂在这本书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对该问题的研究。他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争议问题引发了冲突?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如何改变的?为了控制和预防国际冲突和危机,人们过去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努力,采取过什么样的措施?霍尔斯蒂教授首先评价大量有关战争研究文献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研究国际政治的框架模式。然后,他详细考察了自1648年以来将近三个半世纪中欧洲和世界国家体系中的177次战争和大型的武装冲突,以及调停人在战争结束后所做出的几次阶段性的建立秩序的努力。从方法上看,本书在叙述风格上体现为历史的描述与科学的分析相结合,既有历史学家对故事细节的敏感,又有政治学家对理论分析的缜密。一卷在手,读来毫无枯燥之感。<
-
日本涉藏史秦永章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近代日本(1868年—1945年)与我国西藏地方之间历史关系的著作。本书利用了大量的日文档案等第一手史料,以日本近代史中的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为顺序,系统地论述了自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叶日本渗透侵略我国西藏的具体过程,详细地披露了日本侵藏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染指我国西藏的真实面目。本书不仅可以填补学术界在日本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方面的空白,拓展和深入学术界对日中关系史尤其是日本侵华史的研究,还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渗透、侵略我国西藏的种种阴谋和不良用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所谓“西藏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的实质。因此,本书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