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 O.Keohane)著;(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 O.Keohane),门洪华编;门洪华译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于斯坦福大学、布兰代斯大学、哈佛大学等,曾任国际研究协会主度(1988—1989年)、美国、政治学会主席(1999—200年),现杜克大学“詹姆斯·杜克讲席”教授,著有《权力与相互依赖》(1977年、1989年2001年,合著)、《霸权之后》(1984年)、《国际制度与国家权力》(1989年)、《局部全球世界中的权力与治理》(2002年)等,主编关系理论权威、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泰斗(NotaIRTheorist,buttheIRTheorist)。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o基欧汉20年来重要论文的结集,是专为中国读者编辑的一本学术著作。这些文章都是围绕世界政治的相互依赖、制度、全球化、治理等问题展开的,每篇文章都揭示了世界政治的一个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理解世界政治的多个角度。本书的主题是,探究在相互依赖的情境之下国际制度如何运作。作者期望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够引起中国学者的深入思考,对中国认识处于变化中的世界政治有所启迪。本书还附有门洪华博士的一篇论文,作为中国学者对国际制度理论及其应用的思考、对基欧汉学术研究的回应。
-
国际组织通览饶戈平,张献主编形形色色的国际组织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对国际组织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直接牵动国家利益的实现。中国已经把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纳入到全方位外交的国际战略当中,因此,有加强对国际组织研究的必要。本书的出版即是在这方面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它大幅度拉近了我们与国际组织的距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1、收录国际组织数量最多,信息量最大。徜徉在全球数万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海洋中,读者常感无从入手。编著通过互联网访问了当今世界国际组织的绝大部分,遴选出比较重要且网站建设完备的5730余个组织,翻译整理、分类编排。本书将国内目前掌握的国际组织资料的规模扩展了数倍,其中统大部分的国际组织系经本书首度与中国读者见面。2、结构安排合理独特,注重介绍网络信息。本书根据国际组织的职能,将它们细分为6大类别27个专题,基本上涵盖了各领域的不同专业。3、辞条编排新颖周详,索引完备,查询便捷。本书突破了工具书惯常采用字母顺序或笔画顺序统排辞条
-
女外交官手记张兵著张兵,1939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1958年师范毕业后,做过八年中学教员。1966年调入外交部,先后在外交部东北和湖南“五七”千校放劳动,后进外交学院进修。1976年始进入美洲大洋洲司工作至退休。其间,作为一名女外交官,曾先后在中国驻瑞典、加拿大、新西兰使领馆常驻。本书是《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之分册,这些作品都来自我国资深外交官,是参与过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指挥的外交斗争的老战士。他们奋斗了几十个春秋,为共和国外交事业付出了青春年华和辛勤劳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离退休后,仍心系外交事业,努力开辟为外交工作服务的新阵地。他们成立外交笔会,十年来,发表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近百部著作。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好评。在他们的笔下,有波诡云谲的形势变幻,又有友好往来的明快乐章;有凝重沉静的重大事件回溯,又有信手拈来对异域奇闻的描摹;有对复杂国际问题的析解,又有对尘封已久政治内幕的揭示……林林总总,包罗广博,大多是亲历、亲见、亲闻,内容精彩,情感真切,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希望本书对读者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对世界的认知、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操会有所裨益。
-
飞向“世外桃源”刘新生,潘正秀著刘新生1937年生于江苏省宝应县。1951-1956年先后就读于宝应县中学和江苏省镇江中学。1956-1958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1958年9月转至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尼语专业学习。1961年进入外交部。1962年被派往印尼大学文学院进修印尼语。自1964年起先后在中国驻印尼、印度、菲律宾使馆工作。1989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处长,主管东南亚国家事务。1990年8月中、印尼复交后,再次被派往中国驻印尼使馆工作,任政务参赞。1993年12月至1998年3月任中国驻文莱达鲁萨兰国大使。现为外交部外交笔会副会长、外交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潘正秀1937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1-1956年先后就读于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和第五女子中学。1956-1958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1958年9月转至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专修印地语。1961年进入外交部。1978:1993年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印度、菲律宾和印尼使馆任职。1994年1月至1998年3月在中国驻文莱达鲁萨兰国使馆工作,职务为参赞。收录本丛书中的这些事件,有波诡云谲的形势变幻,又有友好往来的明快乐章;有凝重沉静的重大事件回溯,又有信手拈来的对异域奇闻的描摹;有对复杂国际问题的析解,又有对尘封已久政治内幕的揭示……林林总总,包罗广博,大多是亲历、亲见、亲闻,内容精彩,情感真切,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本书是丛书之一,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文莱使馆参赞潘正秀,两位作者是一对资深外交官夫妇,其外交经历丰富多彩,不少鲜为人知。在他们40年的外交生涯中,遭遇过印边界冲突,见证了中印关系从解冻走向正常;经历过印尼后排华浪潮,参加过中、印尼复交谈判;在菲律宾政变频发期间,亲临过政府与政变军荷枪实弹、兵戎相见的现场;其后,作为首任中国常驻文莱大使夫妇携手同赴亚洲财力雄厚、礼仪独特的国家,肩负起新建使馆、开拓两国关系的重任。在结束常驻国外的使命返回国内后,又同时被返聘到外交部,主管西藏涉外事务,从而圆满地锁定其外交生涯。
-
中国与国际组织仪名海著中国作为国际社会日益崛起的角色,其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对中国来说,参与国际组织可谓风险与机遇同在,成功与失败共存。加入国际组织对中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它考验中国对各类国际组织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考验中国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勇气和决心;考验中国处理多边国际关系的能力和实现多种利益的技巧。相对双边关系而言,这种考验更为集中,更为复杂,也更具有挑战性。在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组织地位和作用愈加凸现的今天,中国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需要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加大参与国际组织的力度,同时也需要以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当今国际组织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对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把握,对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和理解,对未来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其走向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整系统的参与国际组织的战略和策略。目前,国内尚无对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作出整体论述的专著,作者本着学习与探索的态度,不避浅陋,尝试前行。本书旨在对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历程、矛盾与冲突、期望与结果、地位与贡献等作出整体的概括和阐述,对未来国际组织发展趋势及其走向作出前瞻性的分析,进而提出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组织的战略和策略。同时,对中国有关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其学术成就进行总结和评价。
-
傲慢与偏见施爱国著20实际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成为美国社会颇有市场的对中国现状和未来走向的一种话语和认知,“中国威胁论”的出台与流行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对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争取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都具有非常恶劣的影响。本书借鉴在美国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后殖民理论,特别是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范式,运用历史与话语分析两种方法来分析美国社会颇为流行的“中国威胁论”理论与话语的具体内容、产生的根源和话语的运行机制,从思维方式和理论资源两个方面把美国历史上的东方主义视为当前“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主要来源,并分析了“中国威胁论”对东方主义的继承关系,从而对美国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做了剖析和评论。
-
风云对话阮次山著本书收录了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对国际风云人物进行专访的文章。全书涉及的专访对象都是全球“最关键、最前线、最敏感”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从性格坚韧的普京到“誓不屈服”的阿拉法特,从果敢坚毅的鲍威尔到沉着冷峻的梅加瓦蒂……他们影响及决定着整个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从书中您可以领略到这些大人物的风采。阮次山先生在采访过程中纵横捭阖,用看似浅显的提问挖掘出重大事件背后蕴含的玄机,采访双方的机敏与智慧历历在目。作者简介:阮次山,著名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后赴美国深造,获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曾任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编制组组长及美国《洛杉矶中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其专栏文章在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经济日报》、《亚洲周刊》、马亚西业《星洲日报》、纽约《中外论坛》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刊刊载。现任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时事评论员。目录:序一序二楔子1和平是为了我们和他们的孩子——访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谈论和平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访哈马斯领导人兰提西3任何时间都会是和平的最好时机——访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4他们的目的是消灭阿拉法特——访巴勒斯坦国会首席副议长阿布纳嘉5必须服从现实,服从民众的意愿——访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6我们面前有很多机会——访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7我们要的是实际行动——访以色列总统卡察夫8消除恐怖主义必须找到问题的根——专访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9中东不想围着美国转——访叙利亚、约旦驻华大使瓦迪、苏凯里10那是个危险的游戏——访伊拉克驻华大使穆瓦法克11伊拉克不是他们的最后目标——再访伊拉克驻华大使穆瓦法克12法国不支持美国单边行动——访法国驻华大使蓝峰13和平取决于所有国家和政府的决心——访伊朗国会议长卡鲁比14复仇是从来不能解决问题的——访印度尼西业总统梅加瓦蒂15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自己的国家——访印度驻华大使梅农、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16每个国家都有权做他们想对自己国家做的事——访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17我找到的是综合道路——访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18俄罗斯仍在深思熟虑中——访俄罗斯总统普京19唤起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访马来西亚新总理巴达维20历史促成我们走到了一起——《爱丽舍和约》40周年访法、德驻华大使蓝峰、薄德磊21任何一个大的改革都必须读《邓小平文选》——访俄共主席久加诺夫22动物园里只有一头野兽最猛并非好事——访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23每一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的制度——访伊朗外长哈拉齐24国际关系不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访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25希望跟中国建立既亲密又富建设性的关系——访澳大利亚外长唐纳26在实践当中寻找过渡的途径——访匈牙利总理迈杰希27我们的目标非只结束种族岐视——访南非驻华大使顾坦博28南海问题不应构成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访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艾蒙地29贫穷是另类恐怖主义——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30我们必须摸索自己的路子——访越南副总理武宽31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主义的阶段——访老挝总理本扬32中国和印尼关系乐观向好——专访印尼驻华大使库斯蒂亚33不停的建设意味着不停的发展——专访摩洛哥驻华大使迈赫迪34世事在变,决策者也要随机应变——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孝俭35我的第一故乡是中国——访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36内耗的损害是很大的——访香港律政司司长梁爱诗37向亚洲及世界各国送出有力的信息——专访美国国务卿鲍威尔38现实跑赢了——访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布拉克教授39对美国重要的是当选政府的对策——访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
-
新时期政府秘书工作詹福满本书立足于政府秘书工作理论于实践,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秘书学等多角度对秘书工作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书中针对秘书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与对策。
-
杜勒斯与美国对苏战略石斌著中华美国学丛书。本书的研究角度是杜勒斯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苏战略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揭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战略的基本轮廓并探明杜勒斯在其中的作用。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作为“冷战战略家”的杜勒斯,而不是作为外交活动家的杜勒斯,因此分析的重点在战略的层面和决策的过程上。为此将在三个层次上展开论述,也即回答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1)杜勒斯本人对苏战略思想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杜勒斯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苏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3)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战略及其相关政策的基本面貌(缘起、发展、内容和实质)和实际效果如何?
-
冷战阴影下的匈牙利事件胡舶著匈牙利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人民企图冲破雅尔塔体制束缚的一次尝试,又是匈牙利人民要求摆脱苏联模式,要求改革经济政治体制,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和本民族特点发展道路的一次选择。它虽然是20世纪中叶发生一于东欧小国的一场悲剧,但影响很大,震动了整个世界,牵动了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大国。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来俄罗斯、东欧以及西方国家公布的有关匈牙利事件的最新档案材料,从大国决策史的角度,重新考察匈牙利事件的的来龙去脉,尽可能恢复匈牙利事件历史真相,着重探讨分析苏、美、英、中四大国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对策及其互动关系,以此反映冷战格局下的大国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走向,以期说明冷战时期大国的矛盾斗争始终是在雅尔塔体制的框架之下进行并加以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