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研究王海霞著本书全面评介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演变和思想理论的发展变化,具体论述其内外政策及其地位作用,深刻揭示它在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变革及其与“第三条道路”思潮的关系,是我国学者首次对奥地利社会民主党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一部力作。
-
综论跨世纪的国际关系詹世亮著1991年底我从驻埃及大使岗位上期满回国,不久被任命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六年后又担任外交部特邀调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十多年来一直对国际问题进行综合性、战略性研究。
-
天堂与实力(美)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著;肖蓉,魏红霞译虽然过去我们之间常有分歧,但我认为这篇文章是讨论欧美关系时不可缺少的参考论文,并且在将来继续对讨论产生影响。罗伯特·卡根是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现担任“美国全球领导地位”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他敢是保守思相库“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创建者和现任成员,《华盛顿邮报》的专兰作家,《旗帜周刊》和《新共和周刊》的撰稿人,卡根被认为是美国新保守派的代表,2002年6-7月号《政策评论》发表了他的论文《强者与弱者》,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本书是此文的基础上扩展而业。卡根的其他著作还有《黄昏的挣扎:美国力量与尼加拉瓜,1977-1990》、《当前的危险:美国外交和国防政策中的危机与时机》,与美国新保守主义言论阵地《旗贴周刊》的创办人威廉·克里斯托。1984-1988年卡根曾任职于美国国务院。卡根目前和家人生活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自1993年萨缪尔·亨延顿发表《文明的冲突》和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以来,在这个领域还没有任何一本学术著作引起过如此关注和兴趣。
-
解读台湾问题陈宏编著陈宏,二十六集电视系列片《大社会新生活》总编导,三十集电视文献片《新中国外交》总编导;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跨过鸭绿江》总编导;七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海峡风云》总编导;二十集电视纪录《西行漫记》总编导;央视春节大型电视专题晚会《大话西部》总编导;中国教育电视台《校园保卫战》总编导。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台湾问题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现状如何?症结何在?何以解决呢?在世界地图上,中国就像一只报晓东方的雄鸡。而一个梭型的岛屿守护在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交界处的粼粼波光中,它就是台湾岛。自然资源让她富饶而美丽,地理环境让她特殊而重要。岛上的人们质朴善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宝岛。海面下的大陆架,把台湾和大陆紧紧地连在一起。这个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岛屿,与中国大陆命相连、情相依,在历史上经历了被割让和被殖民的屈辱,再加上内战结束后台湾当局的拒统政策,以及国际反?屏Φ母缮妫率沽桨吨两衩挥型骋唬佣隽吮甘苤跄康摹疤ㄍ逦侍狻薄?当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台湾的命运自古以来就同整个中国的命运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在中国历代政权的建制上,都有对台湾相应的记载。本书以最详实权威的历史资料,深入细致的访谈记录。重新梳理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层解码台湾问题。
-
中国外交CHINA'S FOREIGN AFFAIRS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编暂缺简介...
-
控诉帝国(美)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美)希瑟·高特内(Heather Gautney),(美)麦克尔·哈特主编;(意)安东尼奥·奈格里等著;肖维青[等]译《控诉帝国》是对21世纪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诸多层面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本书,该书还将众多的议题整合成一种内容广泛的分析。该论文集的作者们认为,最近的恐怖袭击事件及如今全球化本身遭到控诉的程度表明,未来的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反复无常而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力量。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Aronowitz):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和城市教育学研究生院资深教授,1983年至今一直在该大学执教。1998年以来,阿罗诺维茨还担任"文化、技术与就业研究中心"主任。他早年当过钢铁工人,是服装工人联合会及石油、化工、原子能工人联合会的发家人。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专业人员联合会和美国教师协会干事、2002年纽约州长绿党候选人。阿罗诺维茨迄今撰写和主编了20多本著作,包括《知识工厂》(TheKnowledgeFactory,2001)并与彼得·布拉西斯合编了《失去的范式:国家理论再思考》(ParadigmLost:StateTheoryReconsidered,2002)。他另外一本关于美国队级状况的著作——《阶级统治》(ClassRules)于2003年问世。《控诉帝国》一书的编者还对全球化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本书采集的文章也很有特色,它的作者包括了著名的活动人士和理论家,如斯切利阿罗诺维茨、杰里米·布莱彻、亚历克斯·卡列尼科斯、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曼宁麦洛博、彼得马库斯、迈克尔拉特纳、埃伦·威利斯和其他一些人。作者们探讨了抵制全球化的问题、帝国理论、国家、帝国主义以及正在兴起中的、错综复杂的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洽和战略,这些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超国家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
-
德法之争(德)伽达默尔,(法)德里达等著;孙周兴,孙善春编译责任者规范汉译姓:加达默尔(Gadamer),责任者规范汉译姓:(德里达):本书收录了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和德里达的巴黎论争的全部文本以及相关评论,对了解当代欧洲哲学界的基本思想方向和内在冲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945年以来的中东肖宪主编中东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由于具有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错综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和领土矛盾,再加上外部在国的插手和介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的局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起伏跌宕,一直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热点地区之一。仅在最近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东地区就发生了海湾战争、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直到今天,中东局势仍然动荡不定、扑朔迷离,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本书的主要内容从事国际问题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员可以提供很大的方便,对从事新闻、外事、外经贸等?嗽币约岸灾卸侍飧行巳さ亩琳咭灿薪细叩牟慰技壑怠?
-
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美)孔华润(沃伦·I.科恩)(Warren I.Cohen)主编;王琛等译编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的主旨,乃是让广大读者得以赏阅历史学界顶级学者所奉献的鼎乘之作。第一卷(共和国帝制的创建)由布拉福德·珀金斯教授执笔,他是专攻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美国外交的杰出史学家,也是活跃于当今外交史学界的老前辈。珀金斯认为,年轻的共和国的对外政策,乃是物质利益、文化和各种民族价值观的产物。通过对宪法和外交的探讨,他梳理出一条能够贯穿于其他各卷的主线: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始终如一地力图主导政策,而这与制宪会议参加者的意图恰恰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美利坚帝国的崛起,源于对土地和资源的贪婪,而不是对其他民族的统治权。然而,正是这种对其他族裔———土著美国人、墨西哥人以及特别是非洲裔美国人的统治权,导致了内战及其期间的外交———这是本卷作者讨论的最后一个事件。这本杰作,概述了美国崛起为一个国家并奠定了在19世纪成为世界强国之基础的那些岁月。第二卷(美国人对机会的寻求)的作者沃尔特·拉夫伯,是外交史学家威斯康星学派最令人尊敬的一员。拉夫伯执笔的这一卷,涵盖了19世纪最后1/3时期,并延续到20世纪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执政结束的1913年。他探讨了美国经济力量的增长与扩张主义之间的联系,增加了种族主义的主题,特别是用来分析土著美国人和菲律宾人。令人印象至深的是,他反对美国是在追求秩序这种观念。他指出,美国人在国外寻找经济和传教活动的机会,而对他们给其他国家带来的混乱状态毫无顾忌。中国或墨西哥爆发的一次革命,不过是美国人为越来越多的好处付出的代价,特别是这种代价由当地人所付出时,尤为如此。他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是运用外交来扩大总统权。第三卷(美国的全球化进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前主席、我们这一代最具创见性的国际关系史学家入江昭执笔。入江昭出生于日本,受教于美国大学,执著于研究权力政治中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特别是研究美国与东亚国家直面相撞时的境况。入江昭的这一卷,开篇时简略交待了17、18世纪和19世纪不断演变的并由欧洲主导的国际体系。他分析了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威尔逊主义,以及它是如何运用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者对他所说的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方面”的讨论,最为突出。入江昭认为,他所写的这个时期构成了“美国的全球化进程”———在这个时期,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领袖,并为筹划和维持国际秩序提供了经济和文化资源。第四卷(苏联强权时期的美国)的许多内容,一如入江昭那样,也集中在美国—东亚关系上。我的朋友迈克尔·韩德将我归入外交史学家“现实主义”学派之列。我那一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落幕之际,终于1991年苏联的消亡。我写到了美国领导人对于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指出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苏联对这个设想构成的威胁。“安全困境”的概念,亦即每一方的防御行动看来都是对另一方的威胁,在我对冷战起源的分析中占据着突出地位。我还强调了两种政治制度的重要作用、美国国家强盛而政府软弱的矛盾处境以及斯大林式政权的隐秘性和残忍性。在这一卷中,我指出了战前殖民帝国纷纷崩溃、亚非拉一系列新近独立国家相继出现以及美苏力图迫使它们加入华盛顿和莫斯科各自设计的国际体系所引起的混乱的重要意义。最后,我叙述了德国和日本作为大国的重新崛起、苏联的分崩离析、美国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在世界事务中的游移不定的方向。无论各个作者处理其研究对象的方式是多么迥异,这四卷著作均有着许多主题可以遵循。首先,美国矢志不渝地追逐着财富和权势,珀金斯和拉夫伯对此做了生动描述。入江昭展示了美国在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崛起为世界领袖之后是如何运用其财富和权势的,我则探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这一时期美国作为霸权国家的行为以及它对其统治地位面临的威胁所作的反应。第二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是争夺外交政策的控制权。每一位作者都指出了宪法体制所带来的总统与国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从1789年至今的各位总统如何力图绕开宪法对其权力的种种限制。我们都关注着世界舞台上所见的那种美国特性的构成因素。我们考察了美国价值观的演变过程,并将其同美国的国际行为进行了对照。此外,我们对美国的全球行动能力对国内秩序的影响不无顾虑,对托马斯·杰斐逊的那个正直而有德行的共和国构想已遭遗忘忧心忡忡,这些对美国人以及美国人宣称“注定领导”的世界来说,都是不祥之兆。<
-
从未名湖到还剑湖李家忠著本书是《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之分册,这些作品都来自我国资深外交官,是参与过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指挥的外交斗争的老战士。他们奋斗了几十个春秋,为共和国外交事业付出了青春年华和辛勤劳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离退休后,仍心系外交事业,努力开辟为外交工作服务的新阵地。他们成立外交笔会,十年来,发表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近百部著作。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好评。在他们的笔下,有波诡云谲的形势变幻,又有友好往来的明快乐章;有凝重沉静的重大事件回溯,又有信手拈来对异域奇闻的描摹;有对复杂国际问题的析解,又有对尘封已久政治内幕的揭示……林林总总,包罗广博,大多是亲历、亲见、亲闻,内容精彩,情感真切,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希望本书对读者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对世界的认知、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操会有所裨益。李家忠,1936年12月出生,1956年在天津第三中学高中毕业。1956年9月至1962年夏先后就?劣诒本┩庥镅г悍ㄓ锵怠⒈本┐笱Ф锵岛驮侥虾幽诠掖笱А?1963年春进入外交部,分配在教育司翻译队工作。1965年春至1980年末,先后任中国驻越南使馆一般干部、外交部亚洲司科员。1981年春至1985年10月任中国驻越南使馆二秘、一秘、研究室主任。1985年11月至1989年12月任外交部亚洲司一秘、副处长、处长。1989年12月至1993年末任中国驻越南使馆政务参赞。1994年春至1995年10月任中国驻老挝大使。1995年12月至2000年7月任中国驻越南大使。现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理事、外交部外交笔会常务理事。本书作者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长期主管中越关系事务,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和胡志明等中越老一辈领导人;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期间,经受过美国飞机对越南北方的狂轰滥炸;参加过两国政府间的多次重要谈判;越南领导人多次访华时,参加过翻译工作。担任驻越大使后,曾陪同越共两任总书记和政府总理访华;接待过多起我国领导人访越;在驻在国主持了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亲身感受到新时期中越关系的美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