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斯大林与中国(俄)А.М.列多夫斯基(А.М.Ледовский)著;陈春华[等]译本书包括斯大林与蒋介石、刘少奇率团秘访莫斯科、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档案、我在中国的外交生涯、我眼中的苏中关系等12篇。
-
回眸“布拉格之春”叶书宗,刘明华著东欧的民族民主运动尽管一直遭遇曲折,但永远不会沉寂,即使以革命的名义也不能使被压迫者俯首贴耳。1953年的东柏林事件、1956年夏的波兰事件、1956年秋的匈牙利事件、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就是东欧第三次民族民主运动浪潮中的一次次涌动。“布拉格之春”和苏联出兵武装干涉是东欧民族民主运动历史发展的“剪不断,理还乱”的难解情结。近年来,陆续解密的许多文件得以拂去1968年苏军人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尘封,揭去苏联高层领导决策的神秘面纱。人们看清了勃列日涅夫“保护社会主义兄弟大家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近现代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研究米庆余,王晓德编这部论文集共收集了22篇学术论文,基本内容是以美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互动为轴心,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了亚太地区主要国家自近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关系的演变,力图从全球整体视野中凸现出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在交往中留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论文集所涉及的范围并没有完全涵盖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只是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全书力求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今亚太国家妥善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
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美)彼得·施魏策尔(Peter Schweizer)著;殷雄译本书叙述了美国为实现搞跨苏联的战略,从四个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在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苏联最后在戈尔巴乔夫手中解体了,除了苏联自身的原因之外,美国对苏联发动和实施的瓦解战略,应该说是个重要原因。
-
和平共处刘从德著和平共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的共同研究热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又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从广义上而言,和平共处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不诉诸武力或不以武力相威胁,不相互干涉内政,不进行侵略和征、服,在相互交往中表现为一种较为正常的关系;从狭义上而言,和平共处则是指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间一种非交战状态。和平共处问题之所以成为研究热点,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出现和壮大;二是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出现于拥有地缘政治优势的欧亚大陆,而且连成一片;三是两种制度国家间的共处共存始终是其关系的主调。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两种制度国家关系的演进,特别是由于苏联、东欧的剧变,对和平共处的研究再度升温,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此。《和平共处·理论与现实格局的形成》立足于大量的历史材料和现实的研究动态,系统地对和平共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它包括绪论和正文的五个部分。
-
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关系理论邢爱芬等著本书是在对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纷繁众多的国际关系理论中选取了十余种对世界格局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加以论述。
-
中阿关系史江淳,郭应德著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编由郭应德执笔,系统介绍了前汉至清代职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政冶、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关系,对有关中阿交往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必要考征;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形式和特点,及其在发展中国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了详细论述;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生的世界性影响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有一定独到见解。下篇包括近现代双方在政冶、经济和文化方面交往发展情况,中国由天朝藩属外并转为对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屈辱外交及对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的现代、平等外交,新中国奉行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同情和支持阿拉伯各国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和斗争,支持它们反对帝国主义在中东建立军事集团;支持中东和平进程,阐述历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情况及中国的立场;说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内部争端的态度;赞赏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对双方关系中一度出现的一些波折也予以评述。<
-
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林孟熹著整个二十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这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司徒雷登博士英文名叫LeightonStuart,光是这个中文名就起得很棒。本书就是讲述这些“卷入”和“影响”的。我常想,司徒先生是生不逢时,要是在改革开放年代当美国驻中国大使,多半会受到中国朝野和广大百姓的一致称赞。
-
何方集何方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br>何方(1922:)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本文集收入他有关国际问题研究的论文二十余篇,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过渡时期国际形势的若干问题”、“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我们所处的时代”、“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等,反映了他对时代问题、世界格局、南北差距、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等问题的看法。
-
主权的终结?(澳)约瑟夫·A.凯米莱里(Joseph A.Camilleri),(澳)吉米·福尔克(Jim Falk)著;李东燕译《主权的终结?》是一本有关国际政治方面的学术著作。作者从五个相关领域入手,分析了世界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趋势,这五个领域是:贸易、金融和集团组织的国际;安全体系的全球化;技术的迅速转移;生态问题的扩大;具有地区和跨国意识的新社会运动。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对未来世界的一种看法,仅局限于专业学术范围的讨论,是一本能够供我们学习、了解和批判使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