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云大地区研究 2019年第2期卢光盛“命运与共、风月同天”,我们的“新地区研究”不断进步。要彰显时代感、现实性和国际视野,要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且看阿米塔·阿查亚以亚洲为参照探讨传统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学科走向融合的新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东南亚是危机还是机遇?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诉诸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和重构,通过东盟汽车工业、日泰经济合作、中国对越投资,管窥东南亚经济合作和治理的新路径,透视中间品生产、增加值贸易的新业态,找寻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契机。勾勒南亚地缘政治及战略格局的演进,挖掘印度当代家族政治的内在机制,梳理尼泊尔互联互通的方略对策,形散神聚,别有意味。把握地区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聚焦我们不断探寻的视点。
-
一带一路与国际新秩序构建王灵桂,蒋岩桦,景峰 著2017年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拟组织编撰“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告”,计划每年出版8-10本,对事关中国战略布局的全球议题进行跟踪研究,前期拟设置“‘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三个议题,后期会根据情况做调整。本辑为第八本,还是分三个议题,从世界经济角度分析国外战略智库对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评论。世界各重要智库对中国的包容性增长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始终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施,在关心着中国力主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列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并陆续发布了一大批研究报告。其中,既有讲中国故事的,也有试图破解中国发展谜题的,还有抱着成见或戴着有色眼镜挑刺者,等等。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作为中国高端智库的学者,我们应当有胸怀和气魄,去认真研究这些“中国通”在如何思考、如何研究、如何评述中国及其未来。这对我们增强定力、破解发展难题和困局,可能会有一些“它山之石”之效果,进而为我们的智库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自然不无宜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扬、如何弃,如何取其精华、抛其糟粕,也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笔者在工作团队的帮助下,对国外战略智库发表的报告进行了仔细研读。本项目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灵桂研究员组织编撰的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告第八本,本报告聚焦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推进程度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以境外著名战略智库发表的报告为样本择其要点编译成册,便于我们继续认真研究这些“中国通”在如何思考、如何研究、如何评述中国及其未来,不断增强我们的敏锐性和鉴别力,进而为我们的智库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张全义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7年1月上台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时好时坏。201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修正主义国家”(a revisionist country),并认为,长达三十来年超级大国抗争的空档期即将结束——“大国竞争的时代又回来了”。2019年3月,美国右翼重新组织起冷战时代成立过的旨在对抗苏联的“应对当前危险委员会”(Committee?on?the?Present?Danger,CPD),以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在现实层面,中美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摩擦不断,尤其是,近两年来高潮迭起的“贸易战”使得中美关系充满变数。 有人把中美当下的这种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形容为“戴镣铐的舞蹈”,有人将美国对中国的忧虑称作“更年期的焦躁”,也有人警告中美贸易摩擦意味着“经济铁幕”的开启,更有人预言21世纪的中美冷战已经爆发。中美关系进入“后接触的时代”,面临众多考验与挑战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如何对摇摆不定的中美关系做出界定?中美关系究竟是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中美之间在哪些方面心存芥蒂?如何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发展的基础上重启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路径?中美两国能否在国家治理、地区发展以及全球治理层面达成共识、建立认同,成为名副其实的“利益攸关者”(stakeholders)? 通过抽丝剥茧地回顾19世纪以来中美交往中的“爱恨情仇”,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美交往史,解读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坦承双方的核心利益关切,虚拟可能引发双方大规模冲突或战争的诱因,晾晒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种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本书作者试图从多个视角对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做出解读与展望,诠释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些理念性、结构性与心理性变量。作者认为:21世纪20年代业已到来,历史再次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中美两国须携手共进,不畏浮云遮望眼,超越修昔底德陷阱,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
无声的较量林牧茵 著本书纵向上回顾李普曼的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及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轨迹,分析了李普曼所秉持的民主观、现实主义、精英主义、科学理性等思维方式,并指出这些是其冷战思想的基础。横向上,为了使李普曼的冷战思想更加明确,作者对同时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并总结出国家利益是这些表面看起来差异很大、甚至尖锐对立的思想之共同基石。作者认为李普曼建立了一个冷战问题研究框架,并在国内外公共舆论领域成为成效卓显得冷战布道者;借助在媒体金字塔中的顶层位置,李普曼参与到美国冷战政策的形塑过程中,并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其思想与行为均成为可资借鉴的珍贵遗产,这对我们研究“思想、媒体与美国外交政策之互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美国外交史学转型研究曲升 著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的最终研究成果,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转型为研究对象,即由传统形态向“美国全球史、美国跨国史和跨文化史”转变的动因、历程和影响。本书研究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第一是宏观纵向思路,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学术转型放在美国外交史学发展的长河中,辨析新范式与传统范式的复杂关系,客观评价转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从而对这一转型做出恰如其分的学术史定位。第二是微观横向思路,即“条分缕析”,从国际史取向的进展、新文化范畴的运用和讨论、美国文化外交研究范式的变迁、冷战史研究的转型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运用等方面,对这一转型展开详细论证。
-
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张清敏,宋博雅 编,悦享怡然文化 译《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英文版)》以高层官员的视角解读中国外交的立场和态度,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探求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及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模式,较为全面地阐释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全书内容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思想、亚太环境、中美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开放、从容、自信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
跌宕起伏的中欧关系丁一凡 著本书是中国战略家丛书中的一种,丁一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长期研究欧洲,对中欧关系有很独到的见解。中欧关系由“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本书回顾十年来双方关系的发展之外,也有作者在欧洲政界亲身交往经历,对双方在价值观念、人权等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有许多深入的分析。
-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许培源 陈乘风 著华侨华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也必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共分为六章,剖析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华侨华人的产业实力和产业布局、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以及各侨乡如何发挥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张清敏,宋博雅 编,董琦,黄超 译《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阿拉伯文版)》以高层官员的视角解读中国外交的立场和态度,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探求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及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模式,较为全面地阐释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全书内容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思想、亚太环境、中美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开放、从容、自信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
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张清敏,宋博雅 编,王悦,刘奕如 译《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俄文版)》以高层官员的视角解读中国外交的立场和态度,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探求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及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模式,较为全面地阐释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全书内容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思想、亚太环境、中美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开放、从容、自信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