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英美关系中债权政治的效用及其战略启示康欣 著本书呈现了美国在英美霸权转移过程中将债权渗透至货币、贸易、军事一政治领域,与英国交换权力的历史面向,以债权政治的视角解释了英美权力更迭过程中如何“化敌为友”,分析了英美经验对中美贸易、货币政策的现实启示,从而为中国制定债权战略提供参考。
-
北大区域国别研究北大区域国别研究编委会 编本书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编写,为国内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术进步提供助力。本书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在这个平台上演绎研究的成果;以基础研究为思想导向,面向世界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为我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第5辑分设“高校智库专题”“主题论文”“学科建设笔谈”“燕南66青年视点”“学术活动”“书评”6个版块。其主题涉及高校智库的定位与发展、区域国别学科的建设与未来,指出高校智库应保持自己的学术特色,加强对外交流,并推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还有涉及美国外交的理论与现实的《现实主义、地理政治和大战略研究》(吴征宇)、《理想和现实之间:美国外交实践的折中主义》(王玮)、《自由国际主义对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国际关系理论为例》(周桂银),以及《在中国体验东南亚研究:一次逆向文化冲击》(谢侃侃)等主题论文、书评等,共20篇文章。本书所选文章资料扎实,观点独到,逻辑清晰,体现了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
-
介入与塑造胡文涛 等 著当代世界媒体形态先后发生了多次变化,人类经历了报纸阶段、广播阶段、电视阶段、互联网阶段和新媒体阶段。在每个阶段,媒体都以其非常新颖、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形态传播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和具体事件,从而影响人类的政治生活。尽管媒体不断出现形态变化,但是新的媒介形态并没有完全挤占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相反,各种媒体形态正在走向融合。媒体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刻录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王苹 著本书具体梳理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合作治理的状况,分析了欧洲区域超国家性机构、国家政府性行为体与次国家行为体,共同参与区域治理的政治决策过程。同时,透过共同农业政策的发展可以看到,欧洲地区民族国家的发展,同区域治理中政策的演进密切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发展界限被打破,多种类型的行为体参与区域治理的过程,构成了国际社会秩序变革与国际政治结构性调整的主要内容。
-
冲突与未来向晓凌 著冲突伴随了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既形成了特定文明兴起、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也构成了不同文明共生、互动与成长的历史,它是我们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把钥匙。进入21 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气候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包容、合作、共赢与共享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全书透过历史长时段发展的迷雾,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人类社会冲突产生、发展的演变规律,深入解剖各种冲突类型的内在结构,为寻找世界未来通向持久和平之路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
跨文化交流学视角下的公共外交研究郭威 著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各国孤立封闭的状态,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全球化,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全球公民意识特别是全球共同体意识和全人类社会意识逐渐为多数人所接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我国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员、记者、国家及地方政府与部门的官员及外事人员、商务人员、跨国公司经营者、学术交流的教授与学者、从事海外学习与实习的学生等等,使他们在各类跨文化交流中能驾驭文化差异、从事公共外交活动,展现中国人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本书设国际文化关系为大背景,以跨文化交流理论范式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公共外交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和必须性以及公共外交具有平等性和相互性的内在属性,即公共外交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相互平等交流的过程,通过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对话和倾听对方,交流才有可能达到双方的理解,才能赢得“心灵和思想”,从而获得文化认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并为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最终达到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影响到双方的国家利益,也给国际利益格局带来重要影响。通过研究以部分国家(本书以中国和美国为主要案例国家)公共外交的启动/实施、特点、评估以及所带来的教训与借鉴为主线,揭示出跨文化交流学视角下公共外交的实质。
-
21世纪初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研究许娟 著本书将南亚安全战略视为一个系统并提出两个假设:一为合理情形下,美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将运用接触手段协调与南亚国家关系;二为美国通过制衡手段,实现“印太”地区势力均衡。本书围绕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三大支柱(印巴关系、反恐和防止核扩散)及其拓展,对假设展开深入论证。
-
新丝路学刊 总第14期马丽蓉 著《新丝路学刊》是中国首本专注于“一带一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建构的学术集刊,聚焦打造“一带一路”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丝路学研究三个栏目,展开“一带一路”政策解读、丝路历史人文研究及中国丝路学理论体系建构,将丝路学研究的静态学术资源盘活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动态现实资源,以期为“一带一路”提供扎实且全面的学理性支撑。本书为第14期。
-
霸权的惯性杨楠 著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总统幕僚团队中唯一的法定组织,自1947年建立至今,始终在评估、规划、统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占据独特地位。本书从组织行为模式理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70余年的发展历史,探讨该组织在美国长期调动国内各类资源、回应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中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该国政府长期所秉持“首要地位”国际战略之间的关系。
-
迟到的东南亚查雯 著东南亚是国人最钟爱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之一。但对很多人而言,东南亚就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虽然时常碰面,但对对方的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本书以一些小问题为切入点,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读者了解东南亚的“前世今生”,其中既有这个地区跌宕起伏的历史,也有鲜为人知的趣闻。本书还将地区经验与政治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进行了深刻但不失趣味的讨论,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