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社会问题论坛《社会问题论坛》编辑委员会编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面临各种社会问题,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也正是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求得发展的。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问题的内容、表现形式、特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方面的原因。如自然灾害会引发灾荒和难民问题,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蔓延会造成家庭不幸、劳动力丧失、社会恐慌等问题,水资源的短缺会引发动乱与战争……
-
全球化陷阱(德)汉斯-彼得·马丁,(德)哈拉尔特·舒曼著;张世鹏[等]译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甚至生活方式全球化……是福?是祸? 全世界政界、财界、企业界、学界和普通老百姓都在热烈争论、探讨。 悲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陷阱。 乐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机会。 《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在这一争论中成了世界畅销书,被译成世界20多种文字出版。 德国《明镜》杂志两位著名记者跑遍世界各地,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写成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化图景及其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后果,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后果的方法。
-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薛君度,刘志琴主编<br>本书以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对近代以来中国民众阶层的精神状态和物质生活做了深入研究,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期国民的思想基础做了深入剖析;对思想启蒙与衣冠之制的解体,经济伦理观念的更新,士人趋利之风的演变,以及对缠足、婚姻、家族观念、服饰、养生、赌博、彩票等问题也有精当的论述,以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勾画了一幅幅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尚会鹏著种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本书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是了解印度社会、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
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吴江著本书收入了作者自1985年以来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针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的挑战而写作的13篇论文。
-
青年自助读本万州主编;天舒,陈毓,侯景华编著编辑推荐:人生就是一次航行。面对人生的大海,青年人如何扬起自己的风帆?本书从心理、生理、智力、修养、职业、爱情、家庭生活、社会交知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论述了青年人应注意的问题,对青年人提高自身修养、增进知识、把握成功机遇,把握人生航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中国民族社区发展研究马戎,潘乃谷,周星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由费孝通教授牵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就是在分析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近代和当前我国在民族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和借鉴国内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努力理解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凝聚力以及中国族群关系的基本特点。课题成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于我国民族问题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专题方面的研究,汇集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本书为第二部分,反映了课题组成员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云南、湖北、湖南等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区从事实地调查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收获。这些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对于中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方面发展的具体现状和面临问题有一个以实际调查材料为基础,比较系统、综合和深层次的理解,并为我们今后的民族关系研究,奠定一个可以继续努力的基础。<
-
西藏50年丹珠昂奔主编;耿予方著西藏地方从元朝开始归入中国版图。元立帝师制度,设宣政院及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扶植萨迦派,代表中央管辖以西藏为主的整个藏区事务。明承元制,封大乘、大宝、大慈等诸多法王,采取“多封众建”、“因俗而治”政策,设官治藏。清治西藏,力树格鲁派,定制度,明法纪,设驻藏大臣、噶伦制度,维护主权,抗击外敌。体恤僧俗,治理方略更为严密、久远。 然而,自17世纪后,随着帝国主义强权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尤其是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瓜分,西藏地方的内外矛盾也日趋尖锐、复杂。
-
你投谁的票马立诚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怎样到美国;“共和党就开这样的车?”;共和党是富人党吗?;在纽约遭遇新左派”;造访哈佛大学;百年完成一座雕刻;“美国人只管自家附近的事”;一张供参考的问题清单个人主义和雷锋精神;一个24岁边远青年的法治观;这叫政党吗?;都向中间靠拢;第三党为何起不来美国第一家族;舌战机锋;美国市政委员会怎样运作;“玻璃天花板”的震荡;在洛杉矶电视台演说中美关系;计票风波与美国宪法;美国政治奥秘;中国人最关心什么;附录;面向世界的舌战等等。
-
美国学者解读中国安全(美)迈克尔·皮尔斯伯里(Michael Pillsbury)著;肖欢容,张梅译新书:《美国学者解读中国安全》 本书编号:JC394 作者简介迈克尔·皮尔斯伯里(中文名白邦端),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太平洋学会名誉顾问,现任职于美国国防部战略评估办公室,同时是对外关系委员会和国际战略研究所成员。里根政府时期,他担任主管政策计划的助理国防部长;布什总统任内,任国防部秘书处亚太事务特别助理,对战略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负责。他还曾在美国参议院多个委员会任职。1975-1976年,当皮尔斯伯里仍然在兰德公司任职的时候,他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上撰文提出,美国应该与中国建立情报和军事联系。这个建议受到罗纳德·里根、亨利·基辛格和詹姆斯·施莱辛格的公开赞扬,并在后来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皮尔斯伯里博士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学位论文基金资助下在台湾学习了两年中文,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歌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乔治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海军研究生院讲授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由美国学者系统研究中国学者对中国未来安全环境评估的著作。作者迈克尔·皮尔斯伯里是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在老布什政府担任助理国防部长帮办,精通汉语。本书原为由作者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为美国国防部战略评估办公室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了惟一超级大国,为了长期维护它的所谓“世界领导地位”,即世界霸主地位,明确提出要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和阻止再次出现任何一个能挑战它的霸主地位的地区或全球性大国。因此,美国把中国的崛起和日益壮大视为“潜在威胁”和“竞争对手”,近年来这种心态越来越强烈,在继续保持与中国接触的同时,明里暗里不断加强对中国的遏制。这就是美国国防部提出这项研究课题和出版此书的背景。作者从200多位中国学者自1994年以来在公开和内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他亲自与中国学者交谈中获得的信息加以分类研究,探讨和分析了我国学者对多极化的争论、对美国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对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作用的看法、对地缘政治权力的评估和对未来战争的预测以及中国学者研究国际问题的方法论。作者并以美国的立场观点对中国学者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析。迄今为止,在我国国内还没有一本如此系统地收集归纳和研究中国学者对国际重大问题的观点的专著。因此,本书有助于完整地了解我国学者对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的看法,也可以了解美国学者对我国学者的观点的分析和批评。它不仅对我国国际问题学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了解和把握国际大趋也是一本良好辅助的读物。作者在大量引用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和言论的都是有目的的,处处反映了美国的立场和观点,断章取义,并且抱有很多偏见。作者在书中莫须有地反复强调所谓中国没有研究自由,但同时又把中国学者划分为所谓的“保守派”、“非主流派”、“新毛主义派”、“主流派”,等等,都是别有用心的。此外,书中所引中国学者的许多观点和分析中有些早已过时,有些显然已不符合国际形势发展新的现实,但作者却仍将其视为中国学者中的主流观点。例如,书中提到有的中国学者认为,“到2010年日本将与美国实力相当,到2020年日本的综合国力将高于美国20%”。现在看来这些估计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日本经济已连续衰退或滞涨十年,元气大伤,迄今日本尚未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而美国在这十年内恰恰持续以相当高的速度发展,两国间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与此有关的是对美国实力的看法。在90年代前半期,中国不少学者确实对美国其衰落的一面看得过头了一点。近年来,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后,中国学者已重新进行了评估,比较多的看法是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仍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随着其他各大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发展,多极化的趋是不可逆转的,美国要阻挡、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书中凡此种种谬误之处,不一一列举,祈望读者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