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中国共产党100年海南简史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著《中国共产党100年海南简史》反映和记载了自1921年7 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海南的历史,是以《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1919——1950)、《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二卷)》(1950——1988)、《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三卷)》(1988——2012)(征求意见稿,未公开出版)为基础进行改写,增加了党十八大以的来海南改革发展实践及成就相关内容。该书以叙述,史论结合,总结和记载海南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及伟大成就,旨在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历史智慧服务。
-
人民日报评论年编人民日报社评论部本书汇集了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专栏“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人民观点”“评论员观察”2021年度全部文章,包括《始终以百姓心为心》《葆有努力去赢的拼劲》《最美青春献祖国》《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坚定我们的信仰信念信心》《推进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等,并附有电子版。文章针对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不避尖锐、及时发言,通过独特定位所具有的权威性影响各级领导和决策者,促进政府和民众的意见沟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广受读者好评。 \n
-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于文浩当前,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为了提高信访事项办理质效,解决信访事项终而不结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信访终结制度进行研究,为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本文认为应该从凝聚社会共识、坚持法治引领、科学精准认定、实行教惩结合和注重双向规范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信访信用管理。
-
多元共融范磊 著本书通过对新加坡族群多层治理模式的研究,深入剖析了其内在的治理结构与行为逻辑,探寻和归纳了新加坡有效化解族群与国家之间结构性张力、建构多元共融和谐社会的基本治理经验,并据此建立起一个解释框架,来解读现代多民族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完成国家认同塑造、社会和谐发展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内在规律。
-
中国新移民在南非的跨文化适应陈凤兰 著南非是非洲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约有30万中国新移民在南非进行跨国商贸活动。本书以在南非经商的中国新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了解中国新移民迁移南非的动机、在南非的经济适应、与南非各族群的社会互动等情况,从多个角度探讨该群体在南非的跨文化适应策略,预测该群体在南非的发展前景。对中国新移民的跨文化适应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对当前和今后的中-南政治经济文化互动、移民政策研究及制定、“一带一路”合作拓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夏和国 著本书以吉登斯的文本为依据,对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思想源流、风险社会的起源与特征、风险社会与现代性、风险社会的应对之策以及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性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探讨,较为完整地向人们展示了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思想全貌。特别是本书把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乌托邦现实主义、激进政治思想和第三条道路理论纳入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系统进行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阐释吉登斯关于风险社会的应对之策,表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并提出了-些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
执中之权赫弗里德·明克勒 著欧洲的未来取决于德国吗?在欧洲,接踵而至的诸多危机和摇摆不定的共同愿景使德国的角色问题愈加引人关注。毋庸置疑,德国是欧洲的主导力量,但这首先给它招致了不满,一些国家担忧甚至仇视德国的再度振兴。矛盾的是,另一些国家期待德国放弃它的克制,转而采取明确和无畏的态度来担负起更多的领导责任,以防欧洲陷入四分五裂。德国是否必须勇担领导责任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著名政治学家赫弗里德·明克勒围绕德国政治的痛点,深入勾连历史与当下,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提出了重建“中心”的战略建言。明克勒认为,欧洲始终存在向心凝聚的需求,而经过欧盟东扩、债务危机和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之后,德国又一次站在了欧洲的地理、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位置。形势从来没有如此明朗过。
-
全球网络空间稳定鲁传颖 著本书系国际展望丛书?全球治理之一种,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鲁传颖著。随着网络空间的技术逐渐成熟,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斯诺登事件、黑客干预美国大选事件等一系列网络空间国家博弈,显示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面临着治理机制构建和规则体系构建的困境。作者围绕中、美、欧盟、俄国的国家网络空间战略政策及相互的战略博弈,为研究者提供了当下的前沿动态及相关的学术论述,注释殷实丰富,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学做工[英国] 保罗·威利斯 著,秘舒,凌旻华 译《学做工》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性的文化生产过程的结果。 本书英文版自1977年出版以来,被译介为芬兰语、德语、法语、瑞典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等,影响深远。2013年,本书中文版出版,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2022年,“45周年纪念版”出版,收录作者分别于《学做工》出版25周年、40周年撰写的评论文章,以及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的新版前言,有助于读者在新时代继续阅读《学做工》。
-
人的存在之思何中华本书力图揭示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所作的独特叙事,以深度呈现它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及其优点,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及其特质提供某种启示。本书以马克思哲学的文本为依据,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学界现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展现马克思哲学的独特魅力。本书重点考察马克思哲学的现象学意味,并把它置于“世界历史”语境中联系中国道路的选择来加以探究,以凸显我们的“此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