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北极国家政党政治与战略决策肖洋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北极地区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兴热点地区。在北极治理的大背景下,加强研究北极国家的政党政治与北极规划,是优化北极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稳定北极政治经济形势、减少国际冲突的重要途径。本书尝试从北极治理的现状出发,梳理北极八国的政府结构与政党政治,分析主要政党的基本政策主张及对北极事务的政策立场,以期在解读北极八国北极战略文本的过程中,洞悉文本背后的政党因素。
-
媒体外交概论徐惊奇媒体外交作为近年来在外交学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中的新兴话题,在外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以媒体外交为中心,通过对媒体外交理论的阐述和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揭示媒体在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媒体外交概述、基本要素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媒介形式参与媒体外交工作的方式、过程和效果等。
-
走向世界的中国模式孙劲松本书是作者在 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模式研究”(批准号:14AKS008)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大报告 内容做出的补充和完善。作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是中国从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全过程的重要特征。这一观点在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中很具独特性。作者在书中从中国模式的由来、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世界意义等四个方面重点论证了中国模式存在的历史逻辑、实践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时代性,论证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作为新中国发展进步的真实图景,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
中国农业大学党建研究成果文集 第四辑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
-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沙特阿拉伯卷孙霞等著本书是一本聚焦于沙特国情和中国与沙特双边关系的研究报告集,作者分别来自于中国的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中心、党校、中资企业等方面。他们围绕沙特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基本国情、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中沙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数据翔实,分析客观,观点鲜明,结论中肯,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
我国选举机构模式选择及制度完善研究陆强 著本书以基本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具体制度构建为核心、以制度实施为目的,在选举机构基础理论、发展逻辑、组织模式、制度完善等方面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除绪论和结语外,本书主要分为六章,包括我国选举机构职能定位、组织形式及职责构成,我国选举机构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内在逻辑,域外选举机构模式比较分析,域外选举机构模式比较分析,我国 间接选举机构问题分析及完善,“四个机关”视角下选举制度的内在要求及其发展。
-
新时代公安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杨红 著本书将公安教育置于公安工作之中,梳理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的发展与成绩,根据公安院校建设现状总结当前公安教育的特点,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公安教育的发展瓶颈,从 安全、高等教育、公安工作三个角度探讨公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新时代公安教育改革的方向。公安教育现代化,一方面要注意不能离开公安工作谈教育,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字时代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新时代的公安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实战化和数字化两个重点,通过协同联动、交叉融合的创新,从办学理念、科学规划、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全面提升公安教育治理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
-
中韩缘史 辽宁篇辽宁省中韩友好协会,社韩中文化友好协会本书共分为两个章节。 章是从人物角度看韩国与辽宁的因缘,包括朝鲜王朝文人许筠、金昌业,同朝学者朴趾源;明朝后期将领李成梁、明朝使臣刘鸿训、清朝“万泉居士”张又龄。第二章是从文化角度看韩国与辽宁的因缘,共包括两篇文章:《〈燕行录〉中的辽宁和朝鲜》《〈奉使图〉中的两国友谊之路》。
-
湄公河地区重叠的区域主义邓涵 著本书构建了“地位困境、制度互动与重叠的区域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对1992年至2019年间湄公河地区区域国际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相关国家的角色作用进行了系统的事实梳理和案例分析,发现湄公河地区内中等国家之间、地区内外大国之间面临“一山不容二虎”式的地位困境,成立各自主导的区域国际制度、推动制度互动可以为相关国家提供平行或嵌套的地位供给,缓解各国的地位困境,并最终导致该地区形成了重叠的区域主义。本书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泰国、越南等湄公河国家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性和能动性,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优化中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谋划和战略行为。
-
居住空间调整与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廖鸿冰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对城乡居住空间提出新的要求,社会服务体系如何设计才能促进民生,以利于社会治理;如何调动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进而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社会服务体系”模式建设。本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统计分析和文献分析,综述了居住空间调整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理论,展开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六项研究内容:人口流动与居住空间变动、居住空间聚类与社会服务设施定位、社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服务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