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一路同行一路同行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编写组本书向 外讲述建党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世界的故事。以小故事切入,展示中国共产党与 友人的主要交往、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外务实合作和人文交往等内容,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进步性、民主性和开放性。
-
政治文明研究.2022楚国清本书主要关注当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内容分为三大版块: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本书真实地展现了用 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与时俱进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 加科学、 加完善,实现党、 、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本书的政治文明研究是 较系统、内容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
绿色协调发展视角下国家治理实践问题研究吴丹,冀晨辉本书共分为八章,以 治理实践为切入点,贯彻落实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对 发展规划战略分析与实践认识、 治理的多维协调发展能力评价、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国家水治理评估体系、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式与多层递阶决策方法、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体系、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适合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 治理实践研究的相关管理者和研究者参考阅读。
-
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操指南韦安庆强调要优化党员结构,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在基层的覆盖面,并且重点强调要突出党建工作实效,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的作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落实到企业,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书从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常识、存在的问题组织原则与模式、工作开展、组织建设、主题活动开展、群团工作、新时代工作要点等几个方面予以解读,对民营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有指导作用。
-
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研究李文姣本书围绕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进行研究,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协同治理理论、韧性治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构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分析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对社会风险的成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以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案例,探讨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社会协同治理、完善社会韧性治理、创新社会风险管理和加强公众参与实效性五个方面提高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效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谭劲松,金一斌暂缺简介...
-
德勒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葛跃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勒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的不同;另一个 重要的议题是,人该如何反对自己所面临的束缚与钳制。前者他的书中着墨不多,他关注的是后者,这意味着德勒兹在微观领域开启了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斗争模式。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德勒兹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策略:“我们不应该追 物是怎么脱离层的,而 应该 物是怎样进入其中的。”挣脱或者解放的前提是该从哪个地方出发,什么力量能够支持出发,这是微观政治斗争的基本条件之一。
-
十年之路张艳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中国综合国力和 影响力还不相称。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中国政治道路、政治实践及政治经验,讲好中国政治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西方政治理论,提升中国政治学的 话语权,都需要在建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方面有重大突破。为此,应以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为依托,立足中国实际,彰显中国主体性,多角度、多层次推动政治学知识创新和理论发展。本书围绕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三大领域,从认识论和比较历史方法上反思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以中国实践为核心,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本土政治话语,从中国政治文明、城乡基层治理、执政党建设、 政治关系等维度对政治学重大问题展开反思和讨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新发展和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
-
共享发展理念的法理基础和法治实现路径研究王海燕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阐明共享发展理念的法理基础,考察共享发展理念与我国法治建设的互动变迁史,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分析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法治实现设计路线图,分别研究了共享发展理念与民商法治、行政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刑事法治、 法治的关系及其落地实施问题。
-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达成度以及效应研究熊阳本书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达成度和达成效应进行探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运用省级面板和OECD 数据从单项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水平、财政支出和供需匹配四个方面,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与分布格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进行事实特征描述和 比较。同时,借助CGSS微观调查数据,对不同年龄群体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受益感知和评价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和新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构建出一套目标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务达成度评估体系,分别包括收入再分配效应、阶层流动效应、公平效应和公共参与效应。 ,对上述四个影响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机制探讨以及代际差异比较,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如何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实现代际均等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