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分9个专题,系统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该书英汉、俄汉、法汉、西汉、日汉对照版的出版发行,对于国内外读者深刻理解习近平有关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深入了解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
上海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制度选编本书编写组 编2017年8月29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市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以下简称《框架意见》),上海作为全国的省市承担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框架意见》从规范权力运行、深化科技应用、完善分类管理、维护司法权威等四个方面共提出25条改革意见。上海市委又出台分工方案,把25条改革意见细化分解为117项具体改革任务,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单位和参加单位。为了更好地总结、交流改革探索中的经验做法,本书系统梳理了近几年上海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成果,充分展示上海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
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全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编.
-
从数字生活到数字社会本书编写组 编暂缺简介...
-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武乾 著本书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七十一年间武汉地方各项法律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包括各时期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在武汉地区的实施情况、武汉地方性立法以及汉口官民共治的混合法秩序。其重点内容有两项:其一是汉口的官民共治城市体制与混合法秩序;其二是张之洞督鄂时期武汉地方各项法律制度的变革及其对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突出展示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归纳城市管理与法治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研究视域的多维度。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天津变迁志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写组 编小康,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和夙愿。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对小康怀有割舍不断的情愫,祖祖辈辈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劳苦奋斗。“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小康社会的恒久期盼。然而,这些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在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拼搏奋斗,为过上幸福生活胼手胝足、砥砺前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百年不懈奋斗,无数中国人摆脱贫困,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
政协委员讲辽宁故事.2本书委会 著本书是一部文集。按照辽宁省委要求,辽宁省市县三级政协组织联动,组织引导全省00余名政协委员,开展“讲好‘辽宁故事’,展示良好发展预期”活动,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资政建言,助力展示辽宁良好发展预期。本书是该活动的征稿合集,以政协委员的视角,深入挖掘鲜活真实、生动感人的辽宁故事,让更多人发现辽宁之美、见证辽宁之变、感受辽宁之好。本书所有篇目均在人民政协网、《辽宁日报》相应专栏发表,现从中100篇故事,结集出版。
-
四川基层纪检调研报告乡镇篇李向成本书是四川省纪检监察学会、四川省纪检监察研究中心举办的“基层廉政建设”主题论坛的论文结集。全书共分五大板块:总报告、区域报告、理论研讨篇、基层实践篇和创新范式篇,系统展示四川各地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未来工作举措。书中结合重点案例并引用权威数据,内容反映了四川省纪检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所反映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现实针对性,并且各地区在基层治理中面对的问题或者困境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为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指明了方向。
-
中国减贫的治理价值研究王红艳著中国减贫,成就丰富,意义重大。从治理视角看,中国历史性地解决贫困问题,离不开中国加快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本身就是中国减贫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之一。政策制度分析与实践样本研究显示。精准扶贫中所实行的不同扶贫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和点位影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程和方向,不但推动纵向、横向府际关系协同高效以及政企、政社关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而且推动乡村治理综合创新以及大扶贫、大监督、大扶贫 大监督工作格局朝着系统集成方向发展。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具体措施方式看,中国减贫的治理价值是可以实现迁移学习的。但在迁移学习中,亦须因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新发展战略的要求,展开新的治理探索,而减贫的治理价值也将在此期间获得新的超越。
-
从舶来到本土孟亚男 著本书是中国早期社会工作实务历史的系统研究,按照“历史—现实”“专业一本土”两个连续统的框架,作者将这一阶段的历史分为“开端”“教育”“推进”“专业化”“本土”相互交错的五个主体部分,以丰富的史料重现了专业社会工作从舶来到扎根本土的历史演进过程。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本土”部分,作者特别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农村道路在边区政权建设中形成的民政工作界定为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形式,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提供了另外一个源头,开拓了本土社会工作研究的新思路。本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对中国早期社会工作实务历史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专著,旨在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社会工作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专业学生提供参考借鉴,为实务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