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
教育地理学学科体系构建新论李增华 著研究采用元学科体系研究的一般范式,围绕“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逻辑分析主线,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全面阐释“教育-地理”学科知识互动的“人-地”关联。进而在这一基础上,首先,引入交叉学科的理论解析,从普遍意义上探讨“教育-地理”学科知识交融的本体内涵、边界及其限度。其次,借助地理学的专门化学科关照,系统揭示教育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下位分支学科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目的性,并依托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指引,围绕“教育与地理要素”的内外互动,分解厘定教育地理学的学科知识构成,并因循学科知识“人-地互动、教-地互动、教育-环境互动”的三重内在逻辑联结,构建其学科知识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文化理路研究王员 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体现了对科学、真理和价值的自信。理论自信的理解和研究有很多维度,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坚定理论自信的文化路径选择,是一种新探索。本书论述了理论自信蕴含的文化机理,揭示其为理论自信提供的文化思想资源、文化心理支撑、文化精神高地、文化价值共识;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对理论自信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阐明了文化话语创新对理论自信的意义;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理论自信的文化滋养价值、文化支撑作用和文化引领意义,提出了发挥文化的价值功能坚定理论自信的文化路径选择。
-
善治乡村聂应德 等著基于当代中国贫困治理开展乡村治理改革创新,这是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和创举。在农村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终于如期在中国大地上消除了绝对贫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治理革命。本书通过考察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这一国家战略的政策意义、政策体系和政策运行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方法手段,从小康治理、绿色治理和有效治理等价值取向与任务要求,到“三共”制度、“三治”体系、“三级”结构和全面领导等体制与机制,分析精准扶贫变革乡村治理的结构功能和内在机理,揭示其促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规律,凝练其治贫治村新认识和新观点,指出其达成善治乡村的目的和路径,从而拓展和深化了对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理论研究。
-
中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研究蒋华福 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经济安全是基础,社会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住房保障与金融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本书选取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空间两维视角选取住房公积金运行数据,构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评价体系,引入差分进化算法定量测度和揭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分布特征,提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提升路径。为了保障与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庆影像记本书编写组 编著为多维度多视角纪录和展现中国波澜壮阔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总结好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阐释好其中蕴含的实践经验、理论创新和制度优势,保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档案,由中宣部牵头指导,人民出版社统筹协调,重庆市委宣传部负责,推出了《纪录小康工程》丛书的重庆卷,重庆卷共分5册,书稿为其中一册。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编排结构,共分为“革故鼎新 而今迈步从头越(1949—1977)”“春风化雨 改革开放焕巴渝(1978—1996)” “直辖腾飞 风劲正是扬帆时(1997—2011)”“小康之路 砥砺前行谋复兴(2012—2022)”“抚今追昔 见证变革启未来”五个板块。生动、鲜活、深刻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在脱贫攻坚和奔向小康之路上,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和各方面发展变化的珍贵瞬间和重庆故事。图片选取时间起于 1949年 11月 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止于2022年1月30日,既记述重庆地方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揭示人民生活变化的细节,共同展现新重庆、大重庆的历史风貌,文字凝练,图片生动,可读性强。
-
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的致辞习近平 著2022年5月18日,国家主席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提出聚力战胜疫情、重振贸易投资、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全球治理4点建议,重申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重要举措,为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合作指明方向,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本书以中英对照形式收录致辞全文。
-
帮扶型村庄治理实践研究贾滕,高涌瀚,梁红泉 著中原传统农区李村是周口师范学院的定点帮扶村,本书通过对十年定点帮扶实践历程的记录整理,梳理了以书记、李村党支部、党员与积极分子群体等村庄治理力量及其村庄治理实践,总结了典型事件的治理效应等,反思了帮扶与扶贫过程中李村的“悬崖效应”与“福利陷阱”。认为外力介入下村落旧平衡的打破与新平衡的形成是一个累积与渐进的过程——在当前村落开放、村落主体受各种信息、规则影响的情况下,政府(国家)的人财物下乡,必须和改造乡村、教育农民结合起来,帮扶、扶贫与治理同步相向而行。
-
乡村振兴水平测度与评价毛锦凰著本书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综合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并对当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水平评价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以甘肃省为例,从省域、市域、县域、村域四个层面多维度科学评价乡村振兴水平,并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和甘肃省乡村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通过典型案例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为顺利实现第一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
中国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与保护研究惠建利著农民财产权是农民生产、生活动力的源泉,其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财产权是开放性的权利,也是体系性的权利。随着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财产权等新涌现的财产权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共同构成农民财产权。本书基于“改革开放—制度变迁—农民财产权保护”的分析框架,将农民财产权作为一个整体,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研究中国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与保护。
-
中国的全面小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