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结构主义(瑞士)皮亚杰(Jean Piaget)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这本书,是根据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万七千本系列)译出的。原著没有前言或序文,也没有声明该书从1968年初版之后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法语世界里能出版二三千册就是畅销的书了;而像《结构主义》这样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竟再版七版,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但是,结构主义这一流派和本书作者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所以译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绍。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兼通数学、逻辑、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史和哲学的大学问家。他在1918年(当时他22岁)研究软体动物得自然科学博士之后,转而研究心理学成为大家,1949年又革新逻辑学,1950年发表《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三卷。1968年发表本书——《结构主义》,这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皮亚杰特别着重于智慧心理学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内瓦大学的科学思想史副教授,早从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进的科学认识看做是生物界从动物到人的适应演化的结果,继承了日内瓦学派由克拉帕莱德开创的功能主义方面。他在研究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各种概念(时空、运动、因果关系、数量、言语、逻辑思维……等)的发展时,心里就随时都照顾到了与最新的科学概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于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发生科学认识论”[我们以后就简称“发生认识论”:因为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论]。在发生认识论中,其最高阶段,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并为未来更先进的科学认识敞开着大门)。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的权威著作。共七章:第一章研究结构主义的共同特征,阐明结构的定义;第二章分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第七章评述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作者强调,结构主义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应具有排它性,它只能通过各学科的协调努力才能存在和发展。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论世界帝国(意)但丁·阿利盖里(Dante Alighieri)著;朱虹译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出身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他童年丧母,青年丧父,生活困苦。但他从小好学,在布·拉丁尼等著名学者的指导下,先后研究了拉丁文、诗学、古典文学、哲学、神学、历史、地理等科目,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为他后来从事政治和文学创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丁所生活的时期正是中世纪封建主义行将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开始的时期,是意大利的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的时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在这个时期中,一方面是意大利各城邦的市民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另一方面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争夺对北意大利的统治权的斗争,还有处于割据状态的各城邦之间的斗争,以及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皇帝同各城邦之间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本卷收载列宁在1918年7月底至1919年3月上旬即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开始阶段的著作。苏维埃俄国1918年春获得的和平喘息时机未能持续多久,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又把战争强加于工农国家,迫使苏维埃人民中断了刚刚着手进行的和平社会主义建设。帝国主义集团的垄断资本家不甘心丢掉他们借给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几十亿卢布的债款,不甘心放弃他们在俄国拥有的工厂、矿井和所取得的巨额利润。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就准备向苏维埃俄国发动进攻,而俄国退出战争又使它们在对德作战中失去了俄国军队的支援、失去了牵制德军的力量,这更引起它们的不安。3月,英、美、法军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日、美、英军队相继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5月,由英、法策动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发动了反苏维埃政权的叛乱,与此同时,德帝国主义者不顾布列斯特和约的约束,继续对苏维埃国家进行掠夺。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 ]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歪,编排顺序则作交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 ]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1)》刊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8—9月间所写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名著《国家与革命》,在《附录》中还收载了被称作“蓝皮笔记”的《马克思主义论国家》以及1916年夏至1917年9月的有关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29)》收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3月和4月即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头两个月所写的著作。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遭失败,力量消耗殆尽。1917年初,俄国的经济濒于崩溃,民不聊生,争取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专制统治朝不保夕。为了挽救危局,沙皇政府对外准备同德国单独媾和,对内企图驱散国家杜马,建立军事专制制度,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镇压。俄国资产阶级既不满意沙皇政府的腐朽无能,又不愿看到君主制的覆灭,只想迫使沙皇让步而分掌政权。资产阶级得知沙皇准备同德国媾和,便惶惶不安,打算发动宫廷政变,更换沙皇,以达到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目的。这一密谋得到英法帝国主义者的支持,但软弱动摇的俄国资产阶级终因害怕引起人民革命而畏缩不前。尽管如此,资产阶级同沙皇专制的矛盾毕竟加剧了俄国的政治危机,有利于工农民主革命运动。沙皇政府完全陷于孤立,革命形势日趋成熟。从1917年初起,罢工浪潮空前高涨。彼得格勒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日益汹涌澎湃,政治总罢工发展为强大的示威游行,最终转变为武装起义。大批士兵投向工人一边,汇成了势不可挡的革命潮流。起义者捣毁警察局,解除反动武装,占领政府机关,逮捕政府大臣。至2月27日,革命在首都取得胜利,并迅速向全国扩展。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7)》收载列宁在1919年6月28日至12月15日即国内战争局势最危急时期的著作。1919年中,红军击溃了高尔察克的精锐部队。高尔察克的军队已经不再是主要危险。同时,红军粉碎了尤登尼奇的自卫军队向彼得格勒的进攻。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势力眼看在俄国东部的败局已定,便于1919年5月下半月开始在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新攻势。进攻的主将邓尼金在短期内从美、英、法等国获得了大量的装备,纠集了15万兵力,在整个南方战线发起了猛烈攻击。到夏季,邓尼金军队已经占领了库班、捷列克、顿河等地区、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的一部分地方和顿巴斯,继续向北推进。7月3日,邓尼金发出了向莫斯科进军的命令。他的精锐部队沿着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一奥廖尔一图拉~莫斯科一线向莫斯科进逼。10月-中旬,邓尼金军队占领奥廖尔并窜入图拉省,首都莫斯科已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尤登尼奇的军队再次逼近彼得格勒,西部的波兰自卫军和东部的高尔察克残部积极助攻,牵制住红军的一部分兵力。苏维埃俄国又处于四面受敌的非常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