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金山党组织发展斗争史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金山发展历程的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上海金山人民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为系统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金山地方组织的创建、发展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由金山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征集、整理、编写了《金山县党组织发展斗争史》(1925——1949.5)一书,是书成书于90年代,是金山党史资料重要成果之一。历经二十余年,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资料的获得,现已积累了一些新材料、新内容,故对该书进行补充修订,力图更加完整的呈现金山地区党组织光辉发展历程和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豪情。
-
通俗罗萌 著研究聚焦20世纪10中期至20中期的通俗文学,尤其关注新兴文类“短篇小说”的生产状况,并绘写从中投射出的大众文化特征和氛围。“短篇小说”在10年代成为主要报刊文类,在不同类型、不同价值取向的出版物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研究通过比较和相互参照,勾勒出通俗文学差异化的面貌。与此同时,研究试图证明,正是在同其它文化文学力量交互作用的催化下,“通俗”形成了自身特点、边界感及身份意识。除绪论和结论部分外,本书主体部分分为六章,结构上体现纵向时间发展和横向对话关系两条脉络。第二第三章围绕文类输入问题,与同期短篇小说作品翻译对比,关注民初通俗领域多层次的“翻译”现象。第四章关于清末民初“短篇小说”风潮下通俗作家的小说理论译介、运用和改造,在整体化的文学潮流中考察通俗生产的独特贡献。第五章以文本解读为主,借用西方文学中的“情节剧”概念,对通俗短篇创作的美学风格和常见情节结构作出列举和解读。第六章以《礼拜六》为例,考察杂志如何建构“阅读共同体”,主要涉及一类“功能性”短篇小说,既宣传包装“文化品牌”,又表达理念,促进“小说家”与“读者”之间的结盟。第七章围绕20年代初的“新/旧”文学之争展开,进一步丰富并揭示通俗文学的实践语境。
-
政治学要义亨利·西季威克《政治学要义》首版于1891年,本书依照1919年第四版译成。全书以个人功利主义为视角,分两部分对现代国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如何把功利主义原理运用于政府的行为方式中,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政府的结构及其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虽然书中的少数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从整体上看,其论证的主题和方式都是非常现代的,并展现了当时的学者对某些政治问题的看待视角,理清了某些制度规定的发展源流。该书内容既具有古典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又涉及当代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既采用了传统方法,又具有当代特色。
-
范式与沙堡芭芭拉·格迪斯这本《范式与沙堡》论证了在发展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精致的研究设计与收集令人信服的证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精选出来的有趣研究实例向读者传授研究的技艺。无论对政治学领域的学生还是教师,本书都是可以启发研究选题和研究设计的佳作。全书分为6章,第1章交代全书写作背景,说明了做好研究设计对建构坚实理论的重要意义;2章到5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研究设计的重点,依次是“提出的研究问题” “选择的研究案例” “采用的证据” “依循的理论路径” 如何影响研究的结果;第6章“结论”总结了全书的主旨。
-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研究任雪娇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险建制的技术路径、演进过程与制度绩效。本书以“农村医疗保险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政策试验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政策分析、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通过整体性、历时性考察梳理,对农村医疗保险建制过程进行系统且全面地研究。
-
良治(美)尹伊文 著《良治:对自由、民主、市场的反思》通过分析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三个逻辑误区,主张“优主政治”的新体制框架,继而提出“良治”的概念和模式。作者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人类自由,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的性质,探讨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及互动。《良治:对自由、民主、市场的反思》分析了解决温饱后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提出利用体制优势,使温饱后的资源配置更有利于未来发展,更有利于群体的长远利益,更有利于实现大众的美好生活。
-
人口结构变迁的政治效应史猛本书着眼于人口政治学学科理论研究机理,提出“人口结构政治学”分析框架。书中阐明人口结构的类型、变量、影响因素,以及人口结构的政治效应分析范式,探讨老龄化、“青年膨胀”和人口国际迁移产生的政治效应;以欧盟国家、美国、索马里、埃及、巴西等国的人口结构变迁情况为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及政治效应。综上,本书探究人口结构变迁的政治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对形成不同政策以消强人口结构变迁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李双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到的五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就有《哥达纲领批判》一书。《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为与拉萨尔主义论战而作的一部经典的批判性著作,它尖锐地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中渗透的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潮,贯穿着马克思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想,并深刻地阐述了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等有关原理。此外,我们所熟知的“无产阶级专政”“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等马克思主义术语均出自这本著作。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这本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特推出了《〈哥达纲领批判〉导读》一书。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综合了马克思《给威廉·白拉克的信》与恩格斯所写的序言,详细介绍了《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发表及其传播情况,围绕“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马克思的公平思想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多个专题,对《哥达纲领批判》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理论贡献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详细阐释,并重点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本质、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作了展开,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合作治理汪锦军本书基于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认识,致力于探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命题和政社关系的良性运行逻辑,提出实现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的有益探讨。包括:政社关系的基本理论解释;不同层级之间的政社互动方式;作为社会多元存在形式的社会组织、社区之间的互动机制。作者从宏观理论、中观分析和微观机制三个层面检视上述议题:宏观理论层面,主要聚焦政社关系的基本理论比较分析;中观分析层面,在基本制度建构和相关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机构体系的纵向分析,对不同层级与不同领域政社关系进行多元阐释,阐明政社关系的基本格局和特征。微观机制层面,通过个案解剖与比对,来分析微观实践层面合作治理的多种可能性路径。
-
中国专制君主政制之评议张君劢本书是中国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及政治活动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张君劢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全书主要是对钱穆先生所著《中国传统政治》一文的批判,针对钱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非专制论”的逻辑、论点、论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并且对中国传统专制君主政制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张君劢先生的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对钱穆观点的批评,而且是以其深厚的哲学和宪法学的学术素养来批判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剖析中国古代传统政治之得失。虽然“张钱之争”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这两位哲学大家的著作对后人仍具有重大影响力。